磁县已经进入旅发时代!磁县在发展文化旅游上有什么拿得出手的资本?发展全域旅游能主打的特色品牌是什么?文化旅游产业化打造的“关键点”在哪里……,这些问题是我们加快磁县旅游事业发展、办好第五届邯郸市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必须思考的问题,是每个磁县人必须要深入思考的问题。磁县县委办干部张鸿君撰写的调研文章《九问——打造特色文化竞争力增创县域发展新优势》,或许能够给我们有所启迪。
县委书记张才芳看过后,在批示中指出“ 对鸿君同志提出表扬 。全县各级干部都要学习该同志为磁县发展善于思考、勤于动手、积极建言献策的精神 ,自觉当好磁县高质量发展的主人翁”。
深入贯彻落实市委九届六次全会,夺取磁县高质量发展新胜利,是我们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其中,以申办2020年邯郸第五届旅发大会为契机,紧抓全市未来即将承办省第六届旅发大会的难得机遇,加速打造特色文化竞争力,全力增创县域发展新优势,是推动县域经济迈进高质量发展“快车道”的重要抓手之一。思想上清醒,方能行动上坚定。如何将我县的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优势,把文化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通过文化产业调整经济结构,努力实现跨越发展、谋求新的突破是一个重大而现实的课题。
01
一问:为什么要把文化产业放在突出位置来抓?
基于目前磁县所处的历史发展阶段,系统衡量目前我们在产业基础、发展载体、综合实力、环境承载等方面的轻重短长,结合省市“十三五”发展规划中对磁县的角色、功能和产业定位,突出我县深厚历史文化资源积淀特色,把文化旅游产业放在突出位置来看待,作为县域发展战略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推进,通过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打造特色文化竞争力,充分发挥其在产业带动和产业统筹上的积极作用,不仅是当前我县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更是实现我县转型突破,新旧动能转换,谋求高质量发展的有力保证和社会发展的应有目标。
02
二问:我们在发展文化旅游上有什么拿得出手的资本?
古往今来,磁县确因其特殊的边际位置和历史演变,各种文化形态相互交融:是河北省文物大县,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省级8处,市级21处,县级88处,田野文物550余处,馆藏文物14000余件,其中珍贵文物近2000件,散落着以“城、营、冢、窑、瓷”为符号的丰富遗存;是磁州窑文化的发祥地,“黑与白”的艺术魅力无穷;是北方少数民族与汉民族的文化融合地,展示着对文明开放的吸纳和创新进取的传承;因地貌丰富,山水秀丽,形成了炉峰山、漳河三峡、溢泉湖、龙洞沟、跃峰渠等大小景点50余处;又因在党的发展史上的特殊贡献,饱含着鲜明的红色文化烙印,为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空间。近几年来,我们注重文化理念植入、基础设施完善、产业格局构筑、文化项目打造,呈现出园区规模初现,要素加快集聚,基础设施大幅提升,城乡面貌深入改变,群众满意度、社会美誉度和对外影响度不断扩大等显著变化,都为我们发展文化旅游奠定了良好基础。
03
三问:发展全域旅游我们能主打的特色品牌是什么?
全域旅游不是全域景区、不是同质同步、不是全一模式,不是全面开花,而是重在特色。基于历史与现实条件,可考虑将我县文化旅游发展定位在“北中原区域文化特色”上,与区域内各地错位发展,积累竞争优势。
概念上的合理度。沿历史维度,自古中原就是兵家必争之地,也是华夏文明的摇篮。习惯上,中原又可分为南、北两部分。磁县因特殊边际位置,而成为殷都、赵都、邺都文化交汇之地。沿现实维度,磁县又兼具中原城市群发展规划与“京津冀一体化”战略相互叠加优势,打造“北中原区域文化旅游新高地”师出有名,特色明显。
资源上的鲜明度。因特殊的地理空间、资源禀赋和区位交通特征,磁县积淀了许多闪亮的文化符号,不仅见证了戎马争锋、刀光剑影的王朝更迭,而且见证了珠玑列市、笳瑟歌舞的都邑繁华。同时,在这块人杰地灵的土地上,更长眠过帝王将相的文治武功、荣辱情怀,很多既有鲜明地域性,又有历史唯一性。磁州窑文化、北朝文化,以及魏晋文化和建安文化等都是磁县丰厚历史文化资源的代表。
定位上的清晰度。“城市定位”和“产业定位”是一个地方发展的两大定位。邯郸“十三五”时期的城市定位是京津冀联动中原的区域中心城市、环渤海辐射中西部的重要门户城市。结合河北省对邯郸市的城市职能定位,以及全省生态安全大格局的构建,磁县依托现有的文化资源优势,在打造北中原区域文化旅游、生态休闲等方向上大有可为。
辐射上的影响度。在原有区位交通优势,以及周边较强旅游圈和充足的客源市场等基础条件之上,谋划、推进S349、S350、西部旅游环线等建设,将构建一条邯郸西南部东西向连接的边界通道,打开邯郸西南部的一扇“大门”,有效促进沿线区域之间的交流,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形成与河南、山西等地的快捷连接,使磁县作为大中原文化旅游格局不可分割组成部分的地位更加巩固。
04
四问:对发展全域旅游应秉持什么样的理性态度?
打造全域旅游,绝非朝夕之功。截至目前,河北省旅发大会举行了三届。2019年,石家庄将承办第四届。邯郸作为河北召开的第一个市级旅发大会,也举办了三届。9月16至18日,武安即将承办全市第四届旅发大会。在发展旅游上,与兄弟县区相比,客观上我们还有一定差距,迫切需要未雨绸缪,客观认识。
实际差距问题。我县历史文化资源现状,在一定程度上有几个特点。一是“小”,规模小;二是“散”,分布散;三是大多“可说、可听,不好看”。近几年来,全县文化及相关产业规模以上入统企业一直为7家,4家为家电销售,2家为园林绿化,1家为生态农业企业。
资源差异问题。文化产业竞争的核心在于差异化。由于地域分布的多面性、复杂性,不仅是磁县,甚至于邯郸、于河北,在跌宕起伏历史长河的流变中,文化符号都在不断地发展、不停地打碎、拼接与延展。作为中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磁县如何在多元中寻找差异,与周边省份、区县进行差异化竞争和协同发展,仍需深入研究。
项目带动问题。近几年来,我们陆续建设了一批重点文化产业项目,有的正在紧锣密鼓,抓紧推进,将有效带动和提升产业水平。但同时,全县整体文化产业规模、效益及影响力仍需下大力突破。据统计,文化及相关产业规模以上企业入统数据采集于三类,即文化产业工业企业、批发零售企业、服务业企业。其中,服务业企业入统标准为从业人员50人或年营业收入1000万,我县暂无。
对待发展中问题,应保持的理性态度:
清醒认识自我。站在磁县看磁县、跳出磁县看磁县、放眼未来看磁县,差距即潜力,危机即转机。随着华强“中华成语博览园”、磁州窑文化创意产业园等项目的推进,我县文化产业区域综合竞争能力将会得到明显改善。据统计,近三年我县在接待旅游总人次、旅游总收入方面均保持较高水平增长。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全县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分别为2.58、2.80、2.94,逐年递增。
全面看待竞争。区域之间的竞争实质上是文化、生态、特色之间的竞争。针对文化产业差异化特性,应组织专家学者,对我县历史文化资源,特别是对磁州窑、北朝,以及魏晋文化的脉络和分支,对历史人物、故事的传说与影响,对山水、生态景观的创意打造进行研究、提炼和系统的论证与规划。
积极寻求突破。近年来,河北省在文化旅游上高标站位,紧锣密鼓,制定了一系列创新性强、含金量高的政策措施。对此,我们要积极对接,把加大旅游项目投资作为转型升级、绿色赶超的重中之重,在找准我县特色文化符号的基础上,多渠道地引进高层次的战略投资者,以新项目、大项目提升县域文化产业的规模和水平。
05
五问:我县文化旅游产业化打造的“关键点”在哪里?
文化有其自身发展规律和相对独立性。发展文化旅游,要选准方向和突破口。
关键一:可物化为市场所需的“文化符号”是基础。
找准市场契合点,既要与本地文化无缝对接,更要在对接过程中,使文化的张力得以充分显现。目前,大体有七个可物化的“文化符号”:
磁州窑。千年窑火,延续至今。“白地黑花褐彩”独树一帜,一件件精美的瓷器,融入了火的刚烈、水的优雅和土的敦厚,一件件精美的器皿,就是一段段、一篇篇泥、火、釉的诗篇。磁州窑博物馆是我国目前县级最大的专业博物馆,为国家AAA级文化旅游景区,“黑”与“白”的艺术荣获全国十大陈列精品奖。2019年1月22日,又被评为第三批河北“不得不”旅游精品。选取一段故事,书写一段传奇,提炼一种精神,有很多可为空间。
北朝史。北朝皇陵遗址134处,面积之大,数量之多,全国罕见。依托“七十二疑冢”的广泛影响,突出北朝社会史、北朝考古、北朝墓葬、北朝壁画等内容,保护利用紧密结合,着重从民族文化融合及东西方文化、贸易交流角度,展示北朝文化所特有的吸纳文明的开放性、传承创新的进取性和发展演进的持续性,将有很好的独特性与发展前景。
兰陵传。有人曾说,中国历史,最美不过魏晋南北朝;北齐历史,最美不过兰陵高长恭。兰陵王高肃给后世留下了无限遐想。他有着成为传奇所需要的一切必要条件,比如神秘的出身,比如骁勇善战,比如他那充满血腥和杀戮的家族,又比如盛年时的含冤而死。而这传奇中最绚烂的一笔,无疑是那狰狞的面具与面具背后的容颜。《兰陵王入阵曲》是歌颂高肃英勇善战的一支乐曲,唐朝时传入日本,1986年重归故里,至今仍为日本庙堂和皇家庆典音乐,是中国历史上有记载的第一部“戏剧”。如能将壮美的历史题材,结合现代科技手段,再现历史传奇,也许是一个不错的创意题材。
皇城风。古邺城是中国古代城市建设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城市,它首创了中轴对称的建城模式,并在中轴线北部中央确定一个宫城,城内不同区域有着不同功能,这种城市建筑风格影响了中国隋唐的长安、洛阳,日本奈良的平城京以及元明清三代皇城——北京城,是中国都城史上的建筑典范。曹操在邺城经营了十六年,在此练兵屯田、兴修学堂、礼化百姓(如临漳的习文、磁县的讲武城等),不仅是曹魏政权的大本营,也是其实现人生理想与远大抱负的地方,是其平定群雄、称霸中原的基础。漳河园区在此方面有着较多的可为空间。
建安文。指汉魏之际曹氏父子、建安七子等人的诗文。因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普遍采用五言形式,以风骨遒劲而著称,并具有俊爽刚健、慷慨悲凉的阳刚之气,形成了文学史上“建安风骨”的独特风格,被后人尊为典范。建安文学起于河北“邺下文人集团”,代表人物是“三曹”和“七子”。其中,三曹为核心,曹操是建安文学的主将和开创者,今存其乐府诗20余首,如《观沧海》、《蒿里行》、《龟虽寿》、《短歌行》更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山水游。对山、河、湖、带,廊等进行点、线、面打造,结合红色文化资源,传统古村落及历史文化名村,以及美丽乡村建设,打造精品生态旅游线路,与周边的邺城、安阳、林州、涉县、武安等共同打造北中原山水旅游圈。
民俗展。依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成果冀南皮影,省级非物质文化成果磁县讶鼓、磁县怀调和磁县扎纸,市级非物质文化成果磁县剪纸、磁县讶鼓、庆和裕背阁、磁县怀调、陶器制作技艺、光禄花会和送羊节等等民间文化艺术形式,大力发展民间文化产业,加快由文化资源大县向文化产业大县和区域文化示范县的转变。
此外,北朝的佛教文化、佛教艺术等在历史长河中也独树一帜,赵南长城和武城遗址开发、西门豹投巫处和西门豹祠、曹操疑冢区开发,还有“铜雀深春锁二乔”的三台、天子冢“水声台阶”的神奇传说等都有很大开发和利用价值,为我们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提供了无限创意可能。
关键二:“创意”是核心。
发展文化产业离不开资源,但更离不开的是“创意”。
从产业阶段来看。文化产业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影响力和亲合力渗透到整个经济社会和生活当中。伴随我国经济增长进入“新常态”,百姓休闲度假需求日益多元丰富,文化旅游产业传统模式难以有效满足新需求。大力深化供给侧改革,新业态、新概念、新模式将有很大发展空间。
从发展模式来看。如今,文化产业模式多元。有文化主题公园、无边界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旅游目的地、全域旅游等。主题乐园将自然与人文资源的一个或多个特定主题相融合;无边界文化创意园区突出可居、可业、可游;旅游目的地则添加居住、酒店、商业等业态,综合科技、视听、实景演出等手段;全域旅游强调区域资源整合、产业融合发展、社会共建共享。
从模式共性来看。抛开模式的不同,探究模式的共性,不难发现,它们的共性都体现在如何努力去适应全民旅游的全新阶段,积极满足现代大旅游发展的需要,通过不断丰富业态、创新手段,融合产业,并充分结合地方文化特色,挖掘现有文化资源,重视人工创造文化资源,给消费者带来全新感受与体验的过程。发展文化产业会有这样或那样的困难,但最重不可或缺的就是 “想象力”。
关键三:“战略投资者”是重点。
所有精彩“创意”的背后,指向的都是人才。循着这一思维轨迹,我们要努力去寻找到这些人才或集聚这些人才的优势企业,在寻找“目标一致性”的战略合作伙伴上下功夫。只有目标一致,方能互惠共赢。
重点应关注四类企业。一是全产业链企业。这类企业的特点是有科学的发展模式,有产业链的有效整合,有自主品牌,有高科技技术的支持。可将创意与创作、文化品牌、衍生产品、投资经营以及人才培养等多个领域整合在一起,对文化产品有不断挖掘、衍生、再创造的想象力。二是有强大运作实力和执行力的企业。重点关注将文创产业作为企业重大战略布局的国、内外名企。三是在规划设计、文化旅游产业链上下游的领军企业、优势企业。四是注重文化产业风投各类投、融资企业。对以上四类企业,要抓紧明确相关部门,做好分门别类的分析和研究,明确主攻方向。需要注意的是,在产业化推进过程中需要特别做好详细论证和可行性研究,处理好保护和利用的关系。
06
六问:对加快发展我县全域旅游有何初步构想?
基于以上认识,联系我县实际,对我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初步构想:
目标:争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由地方人民政府自愿申报、省级旅游部门推荐、国家旅游局组织专家审核。创建时间原则上为2至3年,达标后正式列入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名录,并将享受诸多政策、资金扶持。2017年6月,国家旅游局正式发布《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导则》,为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提供行动指南。目前,已公布两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名单。河北省有17个市(县)入选,邯郸涉县、武安市名列其中。
特色:北中原区域文化产业新高地
地域文化是源流、是载体、是支撑,也是窗口、是名片、是动力。磁县在全市打造京津冀联动中原的区域中心城市建设中区位独特,资源富积。顺应潮流,融入趋势,深入挖掘传统文化品牌与价值,融合现代新型资源业态,打造区域文化产业示范区正当其时。
主题:一城山水半城园
即:以经济发展为“骨”,以特色文化为“神”,以山河大地为“卷”,以创意创新为“毫”,挥毫泼墨,打造品牌“产品”,建设特色“区片”,勾勒绿美“彩带”,点缀精彩“音符”,绘就磁县文化旅游产业新画卷。
思路:特色文化带动,绿色山水联系,历史人文点缀,古景新景映衬。
内容:现阶段,具体在我们已确定的“一城三区四廊”打造重点的基础上,整体推进,重点突破;统筹协调,分步推进;以点带面,典型示范。
一是整体布局。如“一城”中,注重点缀串城街、小片区、小游园等符号,营造氛围。“三区”中,注重特色包装,打造点,串成线,形成片。“四廊”中,注重打造集生态观光、休闲经济、商业居住等功能于一体的“节点”,重点推进滏阳河综合治理和“如意湖”建设,打造生态休闲观光带和全县东中西旅游发展的联动带。
二是政策干预。干预的重点是促进文化旅游高端要素集聚。重点在招商引资、创新驱动、品质提升、体制机制创新、城乡协同互动等方面鼓励发展,推动战略意图和战略理念有效落实。
三是特色经营。用文化打造品牌。充分发挥邯郸国色春秋,以及加快推进的磁州窑文化创意产业园等重大文旅项目的强力带动作用,扩大文化产业的影响力、辐射力和牵引力。在魏晋古城项目省已核准的基础上,要加快开工建设;极地海洋公园、灵玲国际马戏城等项目要加快推进合作,争取早日落地,争取尽快形成区域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文化消费和运营的集中区。此外,多在磁州窑、北朝史、兰陵传、皇城风、建安文、山水游、民俗展等 “文化符号”上挖掘提炼,开发经营。
四是模式创新。多在具体人文历史概念的展示方式,创新历史文化的演示方式,不可复制的、垄断性的、有特色的文化历史再现等几个方面下功夫。以我县特色“文化符号”为依托,注重文化的参与性、互动性和体验,选择有代表性的历史故事,高水准开发,情景式展示;突出“主题化”展示,“小型化”发展,“精致化”打造;仿古而不拘泥,乐道”而不“学术”,多吸取和挖掘历史所提供给的养分;注重“文化+科技”,历史与未来交融,现实与虚幻重叠,将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和市场竞争力。
同时,积极谋划建设磁县文化艺术中心等一批基础设施,完善城市功能,与我县已的一批战略基础工程和城建精品工程相互映衬;充分发挥县文联等协会作用,组织开展各类文化活动,让广大群众潜移默化感受发展的力量和文化的熏陶,逐步开创“特色文化带动,绿色山水联系,历史人文点缀,古景新景映衬”的磁县文化事业新局面。
07
七问:实施“旅游活县”战略突出要做的事情有哪些?
由于事物的复杂性和时间的紧迫性,以及各项工作之间的关联性、耦合性,要打造特色文化竞争力,争创全域旅游示范区,积极申办参与省市旅发大会,有大量工作要做。
研究提炼关。多种形式,邀请国家、省市领导、专家学者深入研究磁县文化资源优势,在更广阔的空间和更长的时间跨度内,去认识和把握磁县地域文化的本质和内涵,选准市场定位,确立发展方向和突破口。
规划设计关。完善制定《磁县文化产业发展总体战略规划》。并以此制定《磁县争创全域旅游示范区申办邯郸第五届旅发大会行动方案》,划分年度目标,分步推进。
基础设施关。高标准、分段抓好西部山区路网建设,并在建设之初,对沿线统一规划,统一打造,同步进行。结合景区景点,统筹研究建设和提升南部基础路网工程。重点抓好道路、供水、供电、通信、绿化、垃圾和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和景区的配套设施建设。
招商融资关。拓宽融资渠道,市场投资为主,政府投资为辅,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放宽准入门槛,把导向性投资与社会筹资有机结合起来,鼓励引导民间资本投资;加大招商力度,组织相关部门,抓紧系统研究产业政策和企业信息,以上述中提及的四类企业为主攻目标。
统筹推进关。强化组织领导,完善管理体制,构建运行机制,加大考核力度。要充分调动、发挥部门合力,按照各自职能,注重相互协调,做好争创工作。发展动力既来源于顶层,更扎根于基层,要多角度、多形式鼓励行业、乡村及各基层单位敢于创新、敢于突破,多出经验,多做示范。
同时,统筹解决好六个问题,即:思想统一问题,观念更新问题、资金投入问题,人才汇聚问题,消费群体问题,盈利模式问题。
08
八问:战略确定之后什么将成为决定性的一环?
执行力!执行力是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目标与结果之间的“关键一环”,直接关系着预定目标的能否实现。执行力就是“抓落实的能力”,包含战斗力、生产力、竞争力和创造力等。强调执行,不仅是一项基本的工作要求,更是在强调要通过一种“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来确保“旅游活县”战略目标实现的系统流程。要实现市委九届六次全会所确立的各项任务目标,正确的战略与强有力的执行缺一不可。
09
九问:怎样看待经济发展与文化产业发展之间的关系?
如果把经济实力比作 “骨”和“筋”,那么文化底蕴就是 “气”和“神”。文化产业正以前所未有的影响力和亲合力渗透到整个经济社会和生活当中。经济发展离不开优秀文化底蕴的支撑,和谐社会的构建更需要强大的文化力量来引领。当前,把文化旅游产业作为我县发展整体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来谋划,是推进结构调整的一项合理选择,更是推动我县县域经济迈进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积极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