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杨桥古镇,始于南宋,江南最原生态的千年古镇

2019-10-21     行者老张

这里是行者老张的旅行和历史研究所。

江苏常州有一座古镇,濒临太湖、西太湖,始于南宋,是一座千年历史的江南水乡古镇。古时这里商贸繁荣,人们为了方便南来北往的客商进出,砍下一棵杨树,建了一座杨树木桥,称为“杨桥”,因此,这座市镇也得了一个杨桥的名字,此后木桥被一座单孔石拱桥取代,不过古镇的名字一直沿用至今。

那座古石桥位于杨桥镇南,也叫南杨桥。杨桥东西分别是太湖和滆湖,北上可达常州,南下为宜兴和浙江湖州,处于江浙两省的交通要道,自古就是商贸重镇,最辉煌的时期是清代中期,杨桥镇成为常州阳湖县和宜兴交界地区的集市贸易中心,商贾云集,积累了巨额财富的人们在杨桥建造府邸和园林,楼宇林立,富庶曾经超过宜兴县城,被称为“太湖首镇”。

明清时期杨桥周边也兴起了一些市镇,不过杨桥的商贸盛况遥遥领先,以杨桥老街为中心的商业区车水马龙,各地客商云集,清末最为繁华。以南杨桥为中心形成了东、西、南、北等多条老街,从现在这里遗存的古建筑上可以看出当年的盛况。店铺林立,绸布庄、饭馆、客栈、药店、木材行、木匠店、烟馆等等,汇集各行各业,商号店肆百余家。

同仁堂药店、白虎堂茶馆、丁家堂粮行、陈万隆烟店、全盛嫁妆铺、荣光客栈等老字号商铺曾名震苏浙。杨桥开设的戏院和中学堂都早于周边街镇,便利的水路交通使得杨桥码头异常繁忙,每天从常州、无锡往返于宜兴、潥阳的轮船不断。码头至今还有数量众多保存完好的牛鼻孔缆绳石,绵延千余米,见证了当时船只接泊的盛况。

杨桥境内有杨桥浜、朱家浜、堵家浜、观音浜、新街浜等多条河溪环绕全镇,碧水清溪上修建了多座形态各异的小桥,除了最有名的南杨桥,还有庄基桥、谢桥、五洞桥、东西虹桥等历史悠久的古桥,也有新杨桥、新虹桥、新太平桥等现代化桥梁。加上鳞次栉比、依水而建的古老民宅,构成了一幅枕河人家、小桥流水,又兼具园林色彩、诗情画意的江南水乡景观。

杨桥是江南水乡中保持原生态较为完好的千年古镇,古街老宅三面环水,面积将近三万平方米,极具古典韵味的老街七百三十米,青砖和石板铺砌的街巷幽深古朴。保存完整的寺庙古建筑六座,太平庵、保丁寺、白虎堂、关房阁,以及唐代古刹万福禅寺,历经风雨沧桑,依然古色古香。根据考证,明末清初的红莲教根据地红莲寺也在杨桥,只是早已损毁。

杨桥居民有唐、徐、蒋、刘、华等姓氏,最为著名的是朱姓,据传宋代思想家、理学家、教育家朱熹的子孙朱糙,受鼎盛时期的徽商影响,虽然知识渊博,却走上经商的道路,他走南闯北,在经过杨桥太平庵时,被这里金钩扎月的风水吸引,定居经商,此后陆续有常州唐姓、苏州徐姓以及蒋、刘等商人迁居到此,他们便成为杨桥古镇的最早开发者,也是杨桥的初期先民。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Kc4S720BMH2_cNUgmB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