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上幼儿园,如何应对分离焦虑?

2019-09-04     厦门云心教育

云心教育

这几日各地幼儿园都在上演一出琼瑶剧,相信不少家长都为此头痛吧!第一次离开家人,单独和陌生人呆在陌生的环境里,这对孩子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对妈妈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如何应对第一次的分离焦虑?今天云心教育分享一个澳洲心理学家Noris Ma 做的部分咨询,可能对大家有用。以下是咨询详情。

问题一:

你好,我的宝贝两岁半,刚入幼儿园托儿班第4天,他是个男宝宝。孩子性格从小一直很开朗,也懂事。因为长期是我和我母亲带着,白天都是母亲带,我们上班,所以他接触的人也就是游乐场里的小朋友,我和我妈在场的时候,孩子和别人社交玩耍都很不错,只是在长辈面前就会耍赖,因为隔代教育,他们都挺溺爱宝宝的,但在我面前他还是很自立 。

最近入园,在幼儿园前两天都是一直哭着扯着老师的衣服情绪非常不稳定,幼儿园是早上八点到下午4点托班,我也和老师私下沟通了。第二天、第三天都有好转,但孩子就是坐不住,而且中午在家都是午休,在幼儿园一次都没睡,喂奶也不要老师。今天孩子又哭闹,并且完全不和小朋友老师互动,坐在很远地方。在家如厕都会说和幼儿园里完全不同。

Noris Ma:

您好,照您的描述,孩子在您和外婆(熟悉的家人)在场的情况下,和其他小朋友的社交玩耍都可以,这种情况可能是常见的因分离而导致的焦虑。

分离焦虑从6个月大到3-4岁的小朋友中非常普遍,尤其是第一次离开熟悉的家人,到陌生的环境,如幼儿园。在较长时间中都要面对不熟悉的监管人(老师),出现焦虑是很常见的。这个过程对孩子和家长都可能引起不安,大部分孩子会慢慢调节适应。

所以,建议您先不要太担心。焦虑情绪会传染,如果您在孩子面前太担心,孩子可能更难安心,这也是建议家长自己先放松再去处理的原因。

分离焦虑的应对方法

对小孩正常成长中的分离焦虑,您可以做很多事情来帮助她/他。

云心教育

1. 适应新环境:

  • 如校方允许,可试试陪孩子在幼儿园待一会再离开。有个熟悉的人相伴,可使孩子对新环境更容易建立安全感,孩子或许不会那么苦恼。
  • 让孩子从家中带一些她/他喜欢的东西,如泰迪熊,枕头或毯子。这些熟悉的物品或有助于您的孩子去建立安全感。在孩子成功过渡后,可逐渐淘汰。
  • 让幼儿园知道你正在做什么来帮助你的孩子。这样,你的孩子在新环境中更易得到一致的支持与安抚。熟悉的安慰方式也有助于孩子建立安全感。
  • 渐渐地鼓励你的孩子与你做分离练习,给他体验分开和团聚的正面经验。
  • 当你离开你的孩子时,尽量告诉你的孩子,你何时离开,何时会回来。这对孩子建立安全预期也是有帮助的。如果没有说再见或交待清楚,孩子不知大人什么时候会回来,中间过程一直处于不安的心理,下次离开时可能更难解决。
  • 在您离开之前,让您的孩子进行愉快的活动。离开时,尽量保持轻松快乐的面容。如果你表现得担心或悲伤,你的孩子可能更认为这个地方是不安全的,更容易焦虑。

2. 在家准备/训练:

  • 无论多沮丧,都建议避免批评或否定孩子的分离困难。例如,避免说“你真没用”或”不要你这样的孩子了”等气话。
  • 可试试阅读有关于分离焦虑的故事,例如“小兔兔不想离开他的兔妈妈。他害怕他可能迷路了......”。通过故事,使孩子能消除部分接受分开的悲伤情绪,这会让孩子觉得自己并非是唯一一个要面对分别的小朋友。也可通过故事人物战胜恐惧,去给孩子提供一些侧面的自我舒缓的方式,如“小兔兔有些害怕见不着妈妈了,但想起妈妈承诺会四点回家,就告诉自己不要怕,和其他兔兔小伙伴去玩,不要多想”之类。
  • 有意识地通过赞扬孩子,给他/她多一些积极的关注和肯定,去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希望这些方法对您有参考价值。

问题二:

平时我都会用您说的方法来和他沟通,但主要是孩子现在对老师有点排斥,老师说的他基本都不听,有时候老师给他喝奶,放在他旁边,他反而会自己去喝,老师和同学们互动的环节他也很想参与,但就是迈不出那一步,在旁边角落看着,还是和老师保持一定的距离,而且他经常在课堂上走动,像这样的反应是什么情况呢?

我有和老师私下沟通过,我们商量对他先采取冷漠的态度,让他自己先熟悉,因为老师和他说话,他就会很抗拒,既不搭理,也不听。平时哭闹也一直拽着老师出去,我们商量的就是对他不理睬,给他时间让他自己习惯这个环境,他很有个性。因为现在已经一个礼拜了,每天也有一点小进步,所以幼儿园老师不建议我们家长陪伴。

Noris Ma:

您好,谢谢提供更具体的信息。既然幼儿园不建议家长陪伴,这方面只好尊重了。值得高兴的是园中有孩子感兴趣的活动,而且,您和老师都觉得每天都有小进步,这也让人对孩子的逐渐融入更有信心。

因为我无法直接观察孩子对老师的态度,所以我只能猜测,我觉得可能有两种原因:一是孩子对老师仍未建立信任和安全感;二是可能因为老师对孩子过多管制。因为您之前说孩子在家里是比较溺爱的。既要接受新的成年人,又要接受更多的管制,所以孩子的抗拒会多点,需要长时间去适应。

另外,您说孩子在课堂上走来走去,没有直接观察的条件下,按一般较常见的可能性分析,可能是焦虑烦躁,因此坐立不安;沉闷(因不参与到活动中去)而自发排解闷气;也可能因为想回避老师或活动,而独自躲到某一角落。

最后,孩子抗拒老师,不知是否会抗拒同学?在澳洲,老师有时会安排一个比较随和,具有亲和力的同学来与慢热的新同学作伴,这种方法有时也能帮助孩子较快融入到环境中。您或许可以与老师研究这个方法的可行性,在给孩子足够空间的同时,也可以多尝试一些其他的方式方法。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KINnCW0BJleJMoPMVjT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