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一字王”和“二字王”有何区别?“一字并肩王”是何级别?

2020-09-30     张爱谈情说爱

原标题:古代“一字王”和“二字王”有何区别?“一字并肩王”是何级别?

古代“一字王”和“二字王”有何区别?“一字并肩王”是何级别?

文/号外历史之淑琴 图/网络

“王”这个称号起始于商周时期,最初是商王和周天子的专属名词,后来楚武王在自尊为王之后,这个词的含金量就开始逐渐的下降,战国时期,很多的诸侯都纷纷称王,这个时期的王一般都是冠以国号,比如秦王、齐王等,秦始皇统一六国,自创皇帝,而王这个词也短暂的消失了,一直到项羽分封天下。

汉朝并没有“一字王”和“二字王”

汉朝的时候,因为王爵是实封,所以导致了诸侯王都有自己各自的封地,因此汉朝的时候,王爵一般都是冠以封地的名号,假如封地在齐国就是齐王,封地在常山就是常山王,这个时候的一字王和二字王是没有高地之分的。这样的制度一直延续到了西晋建立,一字王就比二字王高贵了。

一字王通常是亲王,二字王通常是郡王

西晋建立,晋武帝司马炎开始分封司马氏宗室,其中一部分以郡为国,于是就有了郡王的称号,比如司马懿的第三个儿子司马伷封东莞郡王,但是这个时候二者之前的区别还不是很大,一字郡王也确实存在不少,到了隋唐初期的时候,也是存在的,比如罗艺曾经被封为燕郡王,这就是一字郡王。

一字王之间也存在着高低贵贱,秦、晋、齐、楚一般是其中最尊贵的,一般都是以春秋战国时期的大国为封号,比如李世民就曾经是秦王。稍微次一等的就是周、鲁、赵、魏、梁、燕、代、韩等。而二字王一般是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的,基本上都是平级。宋朝的时候还出现了嗣王。相当于承袭的亲王,不是第一次封的,而是子孙后代继承的,

嗣王的地位高于郡王,低于初封亲王,之后王爵制度也越来越稳定,元朝的时候还出现了国王这个王爵,介于亲王和郡王之间,比如元朝名将木华黎被封为鲁国王。到了明代的时候,一字亲王、二字郡王成为了定制,当时一字亲王有封地,庄田等,而二字郡王除了靖江王王,其余都没有。靖江王是明太祖朱元璋哥哥朱兴隆的后来,是老朱家的嫡长房,待遇高点。

清朝时期,一字、二字的区别就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王爵直接以亲王、郡王称呼,除了少数的几个郡王是二字,剩下的不管是亲王还是郡王都是一字,比如承泽亲王、克勤郡王、顺承郡王等。一字也不再是地名了,而是选择赞美的词,比如怡亲王、宁郡王等。袁世凯称帝后也封了一些亲王等,之后就消失不见了。

一字并肩王

在字面上的理解,一字并肩王就是和皇帝比肩地位的一字王,是王爵中最高的一种,比如小说《薛仁贵征东》中薛仁贵被封为一字并肩王,《隋唐演义》中的罗成也是一字并肩王等,他们见了皇帝是可以不用行礼的。但是在皇权至上的古代,名义上是和皇帝地位平等,但是谁又敢真的不对皇帝行礼呢?这更多的就是一个荣誉称号。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KBhb3HQBd8y1i3sJ3us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