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苦难不尽的人生苦旅,《活着》既需要信心更需要压不垮的韧性

2020-03-05   轩凌说电影

村上春树说:“当暴风雨过去,你不会记得自己是如何度过的,你甚至不确定,暴风雨是否真正的结束了,但你已不再是当初走进暴风雨里的那个人了,这就是暴风雨的意义。”

我想,经历了数次暴风雨的家珍和福贵,应该也是这样的,不记得怎么熬过那些苦难,也不记得暴风雨是什么时候结束的,只是熬过暴风雨后的他们,再也不是原来的那个自己。

许许多多的导演,在拿到小说后将小说改编成电视剧或者电影,一般都会取个和原著不一样的名字,而这部1994年上映,豆瓣评分9.2的电影,直接使用了小说的名字——《活着》,或许是因为无论是电影,还是小说,“活着”便是对那个时代最好的交代,所以,电影虽然没有小说那般惨烈,但也够残酷,便可能使用了同名。


生活在太平城世的我们不曾经历过那样的年代,但跟着影片的主要人物富贵、家珍、凤霞、有庆、春生等,极具代表性的底层百姓,可以感触到在苦难不尽的人生苦旅面前,靠着信心和压不垮的坚韧,用“活着”给那个时代交上了满意的答卷。

一、人生如戏,纵使风光无限,也不过是过眼云烟

影片主要讲述了纨绔子弟福贵,从吊儿郎当靠赌寻欢,将偌大别致的祖宅挥霍一空,同时妻子挺着大肚子带着幼小的女儿凤霞从此和他分道扬镳,父亲因无法接受福贵败光家产的事实而奔赴黄泉,母亲病魔缠身,福贵心怀愧疚,重新脚踏实地生活,妻子带着刚出生的儿子和逐渐长大的女儿回来,正当夫妻二人准备同心协力迎接美好生活时,现实又给了她们致命一击,儿子被发小撞死,女儿难产离世……

  • 1、 父母的教育是孩子最好的资本,而福贵的父母早已力不从心

影片的一开始,福贵就在赌场挥霍时光,回家还理直气壮,仿佛自己恪尽职守般耀武扬威。

作为家里的长辈,父亲数落他败家,他直接揭父亲老底,说当年父亲也是个败家子,父子俩不过半斤八两。

此刻,母亲的举动意味深长。不是去帮着丈夫教育儿子,而是用毛巾擦丈夫的脸,意思是堵住丈夫的嘴。

对于儿子犯原则性的错——赌钱,身为母亲,不是管教,而是帮忙遮掩,忙着宠爱,这对孩子来说,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教育。同时,母亲一给父亲擦脸,父亲便不再数落儿子,仿佛这些都不算大事。

想来,父母年事已高,体力上对抗不了年轻气盛的儿子;况且,父母只有福贵一个独苗,集万千宠爱于一身也不难理解;最后,最重要的是父母未来还要靠福贵养老送终,不敢也不可对他太多指责。

其实,那么多理由不过是想表达一点,父母的教育虽然是孩子最好的资本,可对于福贵来说,父母对自己的教育早已力不从心,福贵会成为败家子,父母也是助力者的一员。

  • 2、 你若好到毫无保留,对方就敢坏到肆无忌惮

作为福贵妻子的家珍,在赌场彻夜未归的丈夫回家时,居然是坐在镜子前小声哭泣。然后,温声细语的说福贵明明答应她怀孕后就戒赌的,怎么不守承诺。之后,福贵在赌场玩得不亦乐乎时,家珍挺着大肚子在赌场等他,直到身无分文。

作为妻子的家珍,在丈夫不知悔改时,除了哭泣和软弱就是妥协。对于一个女人来说,这无疑是最不明智的举动,毕竟,家珍的妥协和软弱,会成为福贵肆无忌惮的资本。

我想,对于一段婚姻,倘若出现问题,彼此协力解决是常态,可需要一个人忍辱负重,对方却毫无底线的坏,那这段婚姻便如同腐烂的食物,丢弃时必须毫不犹豫,否则容易引发更严重的问题。

好在,贤良淑德的家珍终于认清事实,跟福贵说了这么一段彻骨的话:

福贵,我在这等你,就想给你一句话,我想明白了,你也改不了,我也不想跟你过了,我带凤霞走,这回,我要能生个儿子,长大了不能像你这样。

就这么几句话,在巩俐的倾情演绎下,有种凛冽的决绝。

  • 3、 每一次卑躬屈膝的背后,都有一场阴险狡诈的密谋

影片中的龙二就是这样的存在,一开始的时候,在赌场上,同样是赌徒的龙二,对同样是赌徒的福贵卑躬屈膝,竭尽全力讨好,每一个动作都在显示着自己的“低人一等”。哪怕只是和福贵随意的说笑,不是垂着头,就是弓着背,生怕旁人不知道龙二尊敬福贵。

可这只是表面上的“尊敬”,实际是引诱福贵一步步跳入深渊,最好万劫不复。所以,在福贵和家珍争吵时,龙二便立刻找人计算还有多长时间可以让福贵“净身出户”。


而当伙计拿着账本来到二人的赌桌前,宣布福贵输得身无分文后,龙二恢复了高高在上的嘴脸,瞬间大有从店小二翻身成为掌柜的气势,于是,立马对福贵从低三下四变成了高人一等,满口嘲讽。

看到龙二对福贵的态度大转变,不禁令人毛骨悚然,身为赌徒,彼此都不会高尚到哪里去,可万般算计别人钱财,到手后立马翻脸不认人的嘴脸,多少让人不寒而栗。

请对每一次的卑躬屈膝加倍警惕,保不准背后有一场阴险狡诈的密谋。

二、于苦难而言,没有“最”,只有“更”

小时候看《济公》有段歌词印象很深,儿时不懂其意,如今在听却发现它道尽了人生苦楚:

一半脸儿笑,一半脸儿哭,是哭是笑只有我知道;一半脸儿悲,一半脸儿欢,悲欢离合人间是常道。

  • 首先,在战争中死里逃生,女儿却成了哑巴。

生下儿子后,家珍带着凤霞回到了福贵身边,福贵终于肯脚踏实地的生活了。可为了生计,福贵小心翼翼找龙二借钱做小本买卖,龙二“大发慈悲”给他一箱子,要他靠皮影戏白手起家。作为在皮影戏上有些许技术的福贵,拉着春生开启了“创业模式”,可好景不长。

毕竟,“时代的一粒灰,落在个人头上,就是一座山”。

好不容易重新站起来的福贵,莫名其妙就被卷入到战争中,成为命悬一线的战士,好在从一堆死人里捡回了命,可跋山涉水回家,看到乖巧懂事的女儿,却发现她因高烧成为了哑巴。

生活总是会在不经意间给你猛然一击,将你打得晕头转向,你以为揉揉眼,清醒一下便可重见光明,却发现这些不过是你一厢情愿,生活自始至终还是不肯放过你,你永远不知道明天将面临什么!

  • 其次,丧子之痛,是此生好不了的伤疤。

在那个时代,大家本就在大环境下过得痛不欲生,可哪怕日子再苦再累,枕边有温柔贤惠的妻子,身边有乖巧懂事的一双儿女,日子再怎么苦,起码还有一点点来自家庭的甜。

可是,和福贵一起艰苦奋斗做皮影戏,在死人堆里相依为命的春生,把自己心爱的儿子,撞死了。在一场兄弟情和杀子之痛面前,选择谁,原谅谁,都是一道艰难无比的选择题。

曾经的福贵和春生,彼此有多要好,如今就有多决裂,往往应了那句:最亲近的人,往往伤你最深。春生带给福贵的丧子之痛,是福贵和家珍此生好不了的伤疤。


  • 最后,难产离世的女儿,是摧毁福贵和家珍的最后一根稻草。

年轻医生胸有成竹,年轻护士声音洪亮的说“男孩,七斤二两,母子平安”,对于在病床上奄奄一息的凤霞是多么的讽刺。最终,凤霞还是因失血过多,离开人世。

人这一生,丧子之痛早已痛彻心扉,谁曾想,一生凄苦的女儿居然也难以摆脱命运的捉弄。

凤霞这孩子一生没有过太多的幸福,小小年纪父亲奔波在外,跟着母亲一起送水维持生计,长大了嫁给一个给她些许幸福的人,却早早离世。


于苦难而言,没有“最”,只有“更”。以为黎明的曙光来临,却发现眼前还是一片漆黑。

三、面对苦难不尽的人生苦旅,“活着”既需要信心,更需要韧性

看过一句感触很深的话:

人到中年,不同于年轻时的冲动,多的是瞻前顾后的“怂”,但不变的是,依旧单枪匹马在闯荡险象环生的人生。

  • 第一, 敢于重头再来,宛如面对苦难的一把匕首。

福贵输得底朝天,从家底厚实到身无分文,靠着皮影戏重头再来;家珍面对丈夫的出尔反尔,从愤然离开,到携儿带女回归清贫小家,愿意跟着福贵东山再起。

正如陀思妥耶夫斯基说“如若你想征服世界,就得先征服自己”,遇到苦难不可怕,毕竟将苦难打倒在脚下的人那么多,可怕的是在苦难前一蹶不振,毕竟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原地打滚撒泼的人也不少。主要就看你想做生活的勇士,还是甘愿做苦难的囚徒。

影片中家珍做到了,福贵也做到了,希望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可以做到。

毕竟,只有敢于重头再来,你才能拥有刺向苦难喉咙的匕首,还自己一个明媚的明天。

  • 第二, 苦中作乐,是对付苦难的一剂良药。

影片中最让我热泪盈眶的是,弟弟有庆看见同龄的孩子在欺负不会说话的姐姐时,他立马上去“决一死战”,后来又把拌了很多辣椒的面一整碗倒在始作俑者头上。

作为旁观者的我们笑了,可作为残障人士凤霞而言,该是多么的难过和心疼,为自己的残疾难过,为弟弟的无辜冤枉难过。可也值得高兴,这是多么友爱的一家人呀,弟弟会护着姐姐,姐姐会心疼弟弟。

还有一个片段,福贵无辜冤枉儿子后,家珍给儿子支招,去整整福贵,好让儿子出气。看到福贵被辣得嗓子冒烟时,母子俩开心到不能自已。


羡慕吧,家珍教育孩子的方式值得我们悉心学习,正如法律上那句名言“不冤枉任何一个好人,不放过任何一个坏人”,生活已经苦不堪言,再不找点开心的事情调解气氛,早晚会被折磨疯。

  • 第三, 原谅别人,也是放过自己。

我以为家珍这辈子都不会原谅春生,因为春生撞死了自己的孩子,可是,自有庆走后,一直对春生没给过好脸色的家珍,在看到失魂落魄的春生时,最后说道:

“春生,外边冷,进屋说吧,”“春生,你记着,你还欠我们家一条命呢,你得好好活着”

曾经风光无限人人仰慕的春生,此时成为了人人都要与他华清界限的“罪人”,甚至是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可跟春生有血海深仇的福贵夫妇却还是保存这基本的人情,还有良知。

可以从家珍担心和劝慰的话语中,听出她释怀了,当然,也可以说是福贵夫妻在同情春生,可是,倘若没有原谅,又何谈同情呢?

现实生活中也是如此,我们对很多事情耿耿于怀,追其本质,不是对这件事情有多大的执念,而是我们自己不愿意放过自己,最后惩罚的还是我们自己。

结语:

既然上了苦难的贼船,便只能做个有信心、有韧性的海盗,不畏将来,不念过往,砥砺前行。愿你、我、他,也依然能够在这太平盛世,好好活,认真活,不负大好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