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喽,大家好,今天给大家推荐《明清俗语辞书集成》这本历史书,希望大家喜欢。
想看更多历史书推荐请点击右上角关注
《明清俗语辞书集成》封面
1989年出版(日)长泽规矩也编的《明清俗语辞书集成》,是研究汉唐以来语言、民俗、名物制度发展的资料性工具书。此书收有《俚言解》、《世事通考》、《雅俗稽言》、《目前集》、《常谈考误》、《异号类编》、《称谓录》、《通俗常言疏证》、《谈征》、《俗语考原》等20种,大多是稀见的善本及流传不广的明清刻本。影印时,增附四角号码索引。《明清俗语辞书集成》由日本已故著名汉学家长泽规矩也辑集,他从日本公私庋藏的中国古籍中精选有关书籍二十种,于1974年由日本汲古书院影印出版。这些辞书多是俗语辞书,也有部分虽不是俗语辞书,但也提供了不少有用的材料,或列举词条,或释义,或引证,或探源,或兼有数者,弥足珍贵。上海古籍出版社于1989年将此书重新影印出版,嘉惠学林。
笔者在阅读过程中,深感这二十种明清俗语辞书在中国历代辞书史上应该占有重要地位,它的价值体现在多个方面,尤其是对今日大型语文辞书的编纂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明清俗语辞书在中国历代辞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于今日大型语文辞书的编纂也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大词典》是一部大型历时性详解语文词典,其编纂方针是“古今兼收,源流并重”,力图反映出汉语词汇的历史演变。所以在每一词条的书证中,既要溯源,又要探流,这样才能反映该词的历史发展过程。而这中间的工作,尤以探源最为重要,因为最早的用例标志着一个词语的正式产生。但不可否认,《大词典》中尚有不少词条所举例证过晚。明清俗语辞书可以部分弥补这一阙失。这又可以分成两种情况,有的是明清俗语词书本身的释义等可提前《大词典》书证的时代性,有的则是其引文可以提前《大词典》书证的时代性。
词语的历史发展源流是既要强调“源”—— 这是一个词语产生的时代,又要强调“流”—— 这是一个词语在产生之后的发展轨迹。《大词典》有部分词语未探流,如上举“四时八节”条;又有部分词语所举书证时距过大,这同样不利于考察词语发展的历史源流。明清俗语辞书亦可部分弥补之。
《大词典》在引证方面,资料翔实。但是,从上面的例子中已可看出,它有不少词条的某一义项书证仅为单例,如“白饭”、“总指挥”、“准星”、“警戒线”、“战况”、“明天”、“昨天”、“野战军”等,这当然不能反映词汇的历史面貌,除非该词确实只出现在某一个时代;而且,单例孤证容易导致释义错误。
一个词语的历史发展脉络如何,必须靠书证显示出来
长泽规矩也,日本中国学家、目录学家。字士伦,号静庵。神奈川人。1902年6月4日生于小田原市。1980年11月21日逝世。1925年东京帝国大学中国哲学文学科毕业后,任静嘉堂文库嘱托,同时在东京帝国大学继续学习。1961年以《日汉书的印刷及其历史》获文学博士。1930年任法政大学讲师,后任教授。从事中国文学史、中国文化史和中国目录学的研究。并讲授日汉书目学。抗日战争期间,日军从中国劫去大量书籍, 其中有不少善本, 这些书籍通过文部省移交当时的帝国图书馆收藏。该馆馆长松本喜一把这些善本委托给长泽规矩也进行整理。他除对每种书进行详细著录外,还做了解题。1970 年将其解题稿本《静庵汉籍解题长篇》出版。1959~1962年参加《亚洲历史事典》编写工作。1965~1966年参加《世界文学小辞典》编写工作。 1970年从法政大学退职后获法政大学名誉教授和爱知大学客座教授之职。 1971~1974年参加《大现代世界百科事典》编辑工作。1975年起主持编辑的《日刻本汉诗集成》共有 114辑。长泽规矩也的主要著作还有《书目学论考》(1937)、《中国版本目录学书籍解题》(1940)、《汉籍整理法》(1974)、《古书目录法解说》(1976)、《日汉古书编目法》等。
=======================================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您评论、关注、转发、收藏。或加入头条号、微信公众号“专属西安杨军的帐号”,发布一些个人喜爱的纪录片推荐文章内容,欢迎关注。
《明清俗语辞书集成》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