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三艘航空母舰出现电磁弹射器意味着什么?为何称中国第三艘航母建造之路“坎坷”?军事观察人士发现了另外的蹊跷,中国海军工程师在做一件没有人干过的事情。
中国第三艘航空母舰卫星图
全球军事观察人士聚焦上海江南厂
上海江南造船厂现在已经成为了全球军事观察家最为关注的军事重镇,因为这里正在建造中国最新的第三艘航空母舰。如果说中国第二艘航母山东号是在模仿苏式航母建造,那么第三艘航母将会独具中国智慧。
参考战斗机的研发,中国借鉴了不少苏联战斗机的设计,但是歼-20隐身战斗机的横空出世,让人们见识到了中国航空工业的技术进步。
为何称中国第三艘航母建造之路“坎坷”?
上海江南造船厂的航母将有同样的效果,第三艘航母建造之路被军事观察人士称之为“坎坷”,是因为其技术路线几经变迁。
最广为人知的是弹射系统,中国决定在新航母上不再采用苏式航母的滑跃起飞设计,采用直通甲板设计,这样能够让固定翼预警机上舰,对提升航母舰队的作战能力至关重要。
中国航母想象图
直通甲板意味着采用弹射系统,最早的方案是蒸汽弹射,但是2017年,有消息证实,第三艘航母将使用最先进的电磁弹射系统,这让全球军事专家为之震惊。要知道2017年,美军拥有的10艘航母均为蒸汽弹射,全球只有一艘美国刚刚造好的福特号航母采用了电磁弹射技术。
这对于全球航母大国而言,蒸汽弹射系统是一项成熟的技术,电磁弹射系统是全新的技术,福特号航母建造至今十多年,即使2017年交付了美国海军,还是因为电磁弹射技术的不完善,导致需要等待到2024年才能正式服役。
中国在第三艘航母上使用电磁弹射器意味着什么?
中国在现代军事技术的应用上,向来谨慎和稳重,因此很少大规模新军事武器装备研发失败。采用电磁弹射系统,至少显示了中国对该技术有了相当高的储备。
马伟明院士
公开的文件显示,中国海军顶级科学家马伟明院士在电磁能应用领域有着卓越的贡献,文献显示马院士将电磁能武器的应用分为三个等级,一是米级的电磁轨道推进系统,而是十米级的电磁弹射推进系统,三是百米到千米级的电磁发射推进系统。
第一种衍射出的产品是电磁轨道炮,目前被广泛地认为会安装到055型驱逐舰的下一型号上。
第二种技术就是被认为会安装到第三艘航母的电磁弹射系统,助力舰载机更快更安全地从航母甲板上起飞。
第三种技术被认为会应用在卫星发射上,理论上这是一种更加高效,成本更低的发射技术。
实际上,不管是电磁弹射技术还是蒸汽弹射技术,对于中国都是首次使用在航母上,都是新技术,所承担的技术风险几乎没有什么两样。
但是军事观察人士发现了另外的蹊跷,中国海军工程师在做一件没有人干过的事情
福特级航母
美军无疑是全球航母建造的领先者,福特级航母被称为“超级航母”,聚集了美国国防最先进的技术。美国的福特级航母是核动力,没有人怀疑核动力航母对电磁弹射系统供电的支持问题。
但是中国却完全不一样。
中国目前为止尚没有一艘核动力大型水面舰艇,核潜艇的反应堆用于航母是“小牛拉大车”,法国的戴高乐航母就是这样干的,实际也显示这样的技术路线问题重重。
几乎所有的证据都显示第三艘航母将会是常规动力,也就是燃气轮机驱动。
燃气轮机驱动航母,能带得动电磁弹射系统吗?电磁推进系统属于能源密集型装置,弹射系统在启动时所需要的瞬间电量高得惊人,一般理论认为常规动力很难实现。至少欧美海军技术发达的国家的供电系统认为是无法做到的。
网传照片
在过去几年的多篇报道中提及,中国解决了这项难题,这一次,又是马伟明院士团队发明的直流中压供电系统,为中国第三艘航母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技术路径。
2020年上海江南船厂异动频繁
中国的第三艘航母到底怎么样?这让很多人都想一睹为快。虽然军事观察人士早在几年前就已经定位江南厂建造航母的码头,但过去几年一直变动不大。
在2020年,江南厂似乎突然加快了进程,先是航母的分段突然消失,然后又突然出现,建造航母的码头活跃了起来。
军事观察人士普遍地认为,2021年这艘航母将初见雏形,如果速度快的话,在2021年年底下水,届时就能窥得中国这艘全新航母的一些端倪。
另有分析指出,在解决了一些技术路径问题之后,不仅江南厂在建造新航母,第四艘航母或已在大船厂开工。(天高地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