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社会》:人类社会的发展一共经历了7种形态?

2019-11-03     读书广记

公元前八世纪上半叶,古希腊最早的诗人赫西俄德写出了《工作与时日》,以神话的形式来讲述人类的发展。赫西俄德认为人是由诸神创造出来的,最初的一代是“黄金种族”,他们像神灵一样无忧无虑,没有悲伤与劳累的生活着;自从这个种族被大地埋葬之后,诸神又创造了第二代人——“白银种族”,他们的身体与心灵都要低于前辈,而且不懂得敬神;所以,诸神气愤地将他们抛弃,进而又创造出“青铜种族”来。这一代人崇尚强力,追求征服,他们体格健硕,心如虎狼,最终在战争中自我毁灭;之后诸神又创造出了第四代人——“英雄种族”,参加特洛伊战争、集体攻打忒拜城的古代英雄就是其中的佼佼者;而在所有种族都落幕之后,“黑铁种族”出现了,从这时起,人们白天要没完没了的劳累工作,夜晚则不断的默默死去,主与奴、贫与富的分化也正是从这时开始。为此,赫西俄德感叹说:

“我但愿不是生活在属于第五代种族的人类中间,但愿或者在这之前已经死去。”

赫西俄德朴素的神话思想中,隐含着这样的一个观点——人类社会是在逐渐下降的,并且我们所处的时代是最坏的时期。

人类的进化

人类的历史是否逐渐下降?

“人类社会退化说”是一种古老的理论,而且普遍存在于各民族中。不仅西方的赫西俄德认可,就连东方的思想家也不谋而合。

道家的老子就提倡“使民复结绳而用之”,庄子则向往容成氏、大庭氏、轩辕氏和伏羲氏的“至德之世”,他说远古人心淳朴而善良,直到黄帝才开始以仁义扰乱性情,“使民心一”;尧则使“民心亲”,舜使“民心竞”,禹使“民心变”,真是一代坏过一代。此外,儒者向往三代,墨家尊崇大禹,他们虽有托古改制之志,但关于人类社会退化的历史观却是一致的。

在西方,“人类社会退化说”符合基督教关于原罪的教义,曾居主流。直到启蒙运动时,伏尔泰的《路易十四时代》才扭转了厚古薄今的偏见,他认为路易十四在位前后的这个时期是“四个时代中最接近于尽善尽美之境的时代”,比马其顿时代、凯撒时代和文艺复兴时代都先进得多——理由就在于“人类的理性这时已臻于成熟。健全的哲学在这个时代才为人所知。”伏尔泰不再像古人那样,单单从道德的角度去认识历史,他认为衡量历史发展的标的不是道德水平,而是理性水平——后人总比前人要聪明些,因为我们能够享用前人的思考成果,而前人却不能获得半分源自于我们的东西。

法国最后一名启蒙思想家孔多塞也认为今人的理性要比古人发达,他在《人类精神进步史纲要》中考察了人类精神发展的各个阶段,认为直到启蒙运动时期,人的理性才摆脱了迷信的纠缠,逐渐意识到个体的权利与尊严,从而使人的精神得到最大限度的解放与发展。

在启蒙思想家看来,至少人的精神、理性、智力是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

伏尔泰:人类的历史是从愚昧无知走向理性的过程

傅立叶关于人类社会历程的设想

在启蒙运动结束后,著名的空想社会主义者夏尔·傅立叶在《四种运动和普遍命运的理论》中提出了人类社会上升发展的学说,他认为不仅人的精神在发展,而且人的生活环境也在发展。傅立叶说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中必须经过三十六个时期,每个时期对应一种生产制度。

在人类未从事生产活动之前,属于原始和蒙昧时期;当人类结成氏族、部落,进行小规模生产后,就出现了宗法制度;而在宗法制度上面,又将发展出中等生产规模的野蛮制度,对应资本主义产生之前的社会。当工业革命引发大生产之后,文明制度就出现了,它对应我们当代所生存的资本社会;无论宗法、野蛮还是文明,这三个阶段的生产方式都是令人厌恶的,会造成贫富差距,所以未来社会将转变生产方式,进入协作制度中,这种制度再分为三个阶段:保障、协作以及和谐。

傅立叶是一名空想家,他的书写得很晦涩,但他的历史观却表达得非常清晰。他说:

“社会的历程——估计大约八万年之久——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再细分为三十二个时期......有波动上升或循渐进的两个阶段,又有波动下降或逐步衰退的两个阶段。”

在他看来,人类的历史就像攀登一座山峰一样,有上升时期也有下降时期。傅立叶认为我们目前还处在上升时期,而且才刚刚离开了山脚,处于“分散上升”阶段。最直观的证据就是人类生产方式的发展了,我们从远古的刀耕火种到现在的机器大生产,一共变换了三种主要生产方式,规模依次从小到大。在此基础上出现了宗法、野蛮和文明三种社会制度,后者总是较前者更为完善。而在未来,随着生产方式的进一步发展,又将出现更为完善的协作制度,所以就目前来说,人类社会的历史应是曲折上升的。

“协作制度”就是资本主义社会之后的新制度

至此,启蒙思想家与空想社会主义者从理论上说明了人类在精神及物质两方面都存在上升发展的趋势,但他们还缺乏一些事实材料,没有考古的证据。这点直到19世纪人类学出现后才得到了解决,摩尔根的《古代社会》就用考古事实来证明:到目前为止,人类社会确实属于曲折上升的发展阶段。

人类社会发展的三个时代

路易斯·亨利·摩尔根是一个美国人,他曾加入一个名叫“大易洛魁社”的学术组织,专门从事人类学的研究工作。摩尔根多次访问印第安人的聚落,观察他们的生活方式,并研究他们的社会风俗及组织结构,积累了丰富的材料。他在晚年才完成了《古代社会》,这本书的副标题为《人类从蒙昧时代经过野蛮时代到文明时代的发展过程的研究》,这三个时代正好对应傅立叶的原始和蒙昧时期、野蛮制度和文明制度,颇为耐人寻味。

摩尔根认为人类的历史是曲折上升的,他说:

“我们可以根据有力的证据断言,人类一切部落,在野蛮社会以前都曾有过蒙昧社会,正如我们知道在文明社会以前有过野蛮社会一样。人类历史的起源相同,经验相同,进步相同。”

证据就在于古代的生产方式、社会制度中和财产观念中,其中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制度,二者又共同决定了财产观念。摩尔根认为“人类社会退化”说无法解释蒙昧社会存在过的现实,所以不足取;而启蒙思想家们已经认识到人类社会从极端原始状态到现代的上升发展趋势,但是“他们尚未充分注意到,从社会制度当中可以得到更多具有决定意义的论据”,他们更多是局限在精神、理性领域来分析问题,所以立论基础较为薄弱。

摩尔根通过实地考证,发现人类社会组织结构的变迁,再结合生活资料、语言、宗教、居住方式等变化,共同证明人类社会的上升发展趋势。《古代社会》里论述了从氏族、胞族联合成部落,乃至发展成为民族和国家的整个过程。

从时间比例来看,假如人类社会发展有十万年,那么蒙昧时代占据了六万年,野蛮时代占据了三万五千年,文明时代则只有近五千年的历史。

人类社会发展所经历的七种社会形态

《古代社会》基于考古发现,把人类社会发展的三个时代详细分为七个不同的阶段,分别对应七种社会形态

  1. 低级蒙昧社会:始于人类从古猿中脱离出来,终于捕鱼技术和用火知识的出现。这个时期的人既不会说话也不会捕猎,基本靠水果和坚果为生,还没有生产方式。目前,通过考古尚未发现处于这一阶段的部落;
  2. 中级蒙昧社会:始于捕鱼技术与用火知识,终于弓箭的发明。从这时候起,人类才开始遍布于地球上的大部分地区,生产方式为狩猎,人们从树枝上下来,逐水草而居,出现群居的社会状态;当澳大利亚土著和波利尼西亚人被发现时,就处于这个阶段;
  3. 高级蒙昧社会:始于弓箭的发明,终于制陶术的出现。弓箭对于生产方式来说是一大变革,人们从此不再像牛羊一样吃素食,或者只捕捉比自己弱小的动物;而是能够通过避免肉搏的方式来狩猎,逐渐攀升上食物链的高端。哈德孙湾区的阿撒巴斯卡人部落就属于这个阶段;
  4. 低级野蛮社会:始于制陶术,终于农业和畜牧。从这个阶段开始,人类逐渐创造出许多人工物品,懂得建筑房屋、制造器宇。人们还学会了饲养动物与植物,前者为牧业,后者为农业;氏族与部落逐渐成为主要的社会组织结构,人群出现分工,有些人从事劳作,有些从事剩余物品的管理;
  5. 中级野蛮社会:始农业和畜牧,终于冶铁术的发明。农业与畜牧的出现是生产方式的一大变革,使人类掌握了生存的基本技术,不再因碰不到猎物而挨饿。并且出现了许多消费不完的剩余产品,一般都归氏族内部公有,各个氏族间保持着通婚的关系。墨西哥、秘鲁等地的村居印第安人就处于这一阶段;
  6. 高级野蛮社会:始于冶铁术,终于文字的出现。赫西俄德把自己生存的时期称为“黑铁种族”的时代,因为这时候人们已经掌握了冶铁技术。铁既可以用于生产,又可以用于打仗,能够用他来掠夺他人的财富。在这个时期,部落间的战争不断,因此出现了炎黄战岐尤等传说,而荷马也描述了希腊人远征特洛伊的征服战役。在战争与联合中,那些弱小的部落被征服与同化,逐渐出现了具有同种生活方式的民族;
  7. 文明社会:始于文字的出现。在野蛮社会晚期,民族逐渐发展成为国家,被征服的人变成奴隶,征服者成为奴隶主;氏族公有制向奴隶主私有制转变,人的财产观念也发生了变化;野蛮社会已经为文明做足了准备,出现了农业、畜牧业、铁、铜和国家,在这种背景下,用来沟通和记载的文字就出现了。摩尔根说“没有文字记载,就没有历史,也没有文明。”

至此,摩尔根就从生产方式、社会制度和财产观念三者的变迁中,证明了人类社会从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上升的过程。人类的发明越早便越简单,越同基本欲望直接相关,越服务于生产方式的改进;同样,人类的组织越早就越接近于原始状态,越依赖于血缘纽带;最后,人类的财产观念越早就会越模糊,直到近现代社会,个人产权观念才逐渐清晰和明确起来。

因此,无论从物质方面还是从精神方面来看,到目前为止,人类的历史都是在曲折上升的。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K1EfN24BMH2_cNUgFEt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