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压力大?古人的生活有多惬意

2019-07-19   芭莎艺术

周文矩《琉璃堂人物图》(局部),绢本设色,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你是否在都市的快节奏中喘不过气,在某一瞬间想到儿时那般慢节奏的生活?古画当中弥漫着非常多“慢生活”的气息,倘若生活节奏真的变慢,会比现在过得更悠闲自在吗?

古人没有如今这么便捷的交通、购物、娱乐条件,他们不能用手机记录下瞬间,只能用画笔慢慢地将生活总结下来。这种“慢生活”也有其趣味所在。在快节奏的城市中待得太久,不如花几分钟时间,随着古画穿越回古代,感受一下“慢生活”的气息。

徐扬《姑苏繁华图》(局部),纸本设色,1225×35.8cm,清代,辽宁省博物馆藏

一言不合就出游!

古人没办法在出游时拍下美美的照片,所以他们只能将游玩经历绘制下来,在一笔又一笔的描绘中,回味游玩的乐趣。

王翚、杨晋《康熙南巡图(第三卷)》(局部),绢本,67.8×1555-2612.5cm,清代,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藏

要说出游,阵势庞大的皇家出行可谓是当时“出游攻略”一般的存在。绘制康熙帝第二次南巡的画作足有十二卷。随着这部“攻略”看去,山川城池、名胜古迹、民间风俗尽收眼底。

王翚、杨晋《康熙南巡图(第七卷)》(局部),绢本,67.8×1555-2612.5cm,清代,加拿大Alberta大学藏

先由永定门外至山东境内,骑兵行进于山丘之间。再至泰山,群山逐渐高耸......之后辗转到江南,后到无锡、苏州,文昌阁、枫桥、寒山寺,景点都要打卡一遍!

王翚、杨晋《康熙南巡图(第十卷)》(局部),绢本,67.8×1555-2612.5cm,清代,故宫博物院藏

马车坐累了?换成水路继续行进,坐在船上看杭州、绍兴等城市的街景、古塔、府山。所到之处,百官民众跪迎。繁华的江宁、天险燕子矶,江南景色一览无余......

王翚、杨晋《康熙南巡图(第十二卷)》,绢本,67.8×1555-2612.5cm,清代,故宫博物院藏

康熙皇帝的出行是为了缓和当时的社会矛盾以及笼络江南的士大夫阶级。他在24年的时间里南巡了六次。这样看来,皇家出游也不是那么轻松的。

刘贯道《元世祖出猎图》(局部),绢本设色,104.1×182.9cm,元代,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游完了江南,皇帝还要去北方打个猎。在《元世祖出猎图》中,元世祖骑着马,虽没有大的动态,但他看起来生动雄健、气魄雄伟。随行的猎人们格外卖力,他们寻找猎物、持矛扬鞭。远处景色寥寥几笔,使观者如同置身大漠之中。

陈枚《月曼清游图》(局部),绢本设色,31.8×37cm,清代

皇帝可以出宫游玩,嫔妃们虽不能出宫但也不愿做“宅女”,她们在宫内也要做一份“游玩攻略”。在陈枚的《月曼清游图》中,嫔妃们用对弈、刺绣、开梳妆趴之类的活动打发时光。

陈枚《月曼清游图》(局部),绢本设色,31.8×37cm,清代

有时她们会一起赏画,细看她们的神态,有欣赏画作的、有与他人相谈甚欢的,生活十分闲适。《月曼清游图》用色艳丽、结构饱满,画面美艳又华贵。这种风格也使得这些宫廷中看起来“亲民”的活动多了些繁琐和典制化的特点。

龚开《中山出游图》(局部),纸本墨笔画,169.5×32.8cm,元代,美国弗利尔美术馆藏

除了人以外,古代的“鬼神”也需要出游。龚开在《中山出游图》中以墨画鬼,描绘了钟馗及小妹在小鬼陪同下出游的场景。

龚开《中山出游图》(局部),纸本墨笔画,169.5×32.8cm,元代,美国弗利尔美术馆藏

当时,画家对社会的厌恶深入骨髓,他将统治者的爪牙比作小鬼,借助钟馗这个驱邪除害的形象暗喻自己对于社会现状的不满。所以小鬼们的出游并不轻松,每个小鬼都紧紧地跟随着出行队伍,紧张兮兮。

丰富的业余生活

除了出游,古人们还有很多丰富的业余生活,像是品茶、听琴、作诗......生活过得很有仪式感。

周文矩《琉璃堂人物图》(局部),绢本设色,126.2×31.3cm,五代南唐,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诗人们比较自由,他们的工作与业余生活都是在对诗谈词,颇有乐趣。生活慢,慢到处处是诗词歌赋。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在一起度过清闲的时光,岂不美哉!

周文矩《琉璃堂人物图》(局部),绢本设色,126.2×31.3cm,五代南唐,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琉璃堂人物图》描绘了王昌龄与朋友赋诗的场景:有人正在构思,托腮仰望,双眼炯炯有神仿佛已有佳句;有人捧着一卷诗文,若有所感。这幅图颜色淡雅、格调清逸,使得文人相聚的高雅氛围更加浓厚。

王振鹏《伯牙鼓琴图》(局部),绢本墨笔,92×31.4cm,元代,故宫博物院藏

除了写诗,古人还爱相聚在一起听听琴。在《伯牙鼓琴图》中,伯牙低着头专注地拨弄着琴弦,他面目清秀,长髯飘动。他身后的小童神情专注,也被带入音乐当中。其知音钟子期坐在对面,双手放在膝上,微微低头,彷佛跟着琴声晃动。

王振鹏《伯牙鼓琴图》(局部),绢本墨笔,92×31.4cm,元代,故宫博物院藏

《伯牙鼓琴图》的创作正值文人画初兴时,画面包含了更多儒士的审美观念,求雅致、重意境。这幅画中没有过多的场景,两人神情专注,留给观者以无限的遐想......

赵佶、宫廷画家《文会图》,绢本设色,184.4×123.9cm,北宋,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听完琴,不如去品茶吧!北宋皇帝宋徽宗赵佶一生爱茶,他创作了《文会图》来描绘文人相聚吃茶饮酒的场面。垂柳修竹,庭院中设一大案,案上有菜肴、果品、茶与酒。侍者正在准备茶具,宴中尽是文人雅士,人才云集。

赵佶、宫廷画家《文会图》(局部),绢本设色,184.4×123.9cm,北宋,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茶在古人的生活中十分重要,绘制茶的画卷更是多不胜数。皇家、百姓、文人雅士之间斗茶,是闲情之趣,消遣时光之举,商贩们斗茶则是为了推销自己的茶品。刘松年的《茗园赌市图》就从平民百姓中挖掘了茶画的主题,突破了文人茶文化的局限,他将宋代民间街头斗茶的景象展现在世人面前。

刘松年《茗园赌市图》(局部)

斗完茶需要小憩一会,在《槐荫消夏图》中,图中人半露衣锦,双脚高架、闭着眼睛舒适地休息着。桌上罗列香炉、书卷,槐树叶子浓密,似有风动。

佚名《槐荫消夏图》,绢本设色,宋代

宋代文人的生活相对来说比较闲适自由,他们不会整天让自己沉迷在权力和财富的追逐当中,即便天气炎热,也没有让人感到夏日的躁动。可能这就是“心静自然凉”吧!

心情不好?买买买!

丁观鹏《太平春市图》(局部),清代

谁不爱逛街?古时虽没有电商,但逛起街来趣味十足。在清代画家丁观鹏绘制的有关迎新春的画作《太平春市图》中,人们举办的各种活动看起来十分有趣。耍猴戏、跑旱船、演傀儡戏,加上作者精丽的敷色,画作令人赏心悦目。

徐扬《姑苏繁华图》(局部),纸本设色,1225×35.8cm,1759年,辽宁省博物馆藏

倘若生活节奏变慢,没有飞速物流怎么办?不用担心,在家依然可以买东西。古时的货郎除了穿梭在集市,还会将商品挨家挨户地推销。货车上井然有序地摆放着各种商品,比起网购来,生活气息十足。

苏汉臣《货郎图》,北宋

苏汉臣《货郎图》(局部)

古人的“慢生活”清闲舒适,但是今天的快节奏使得一切事物都变得十分便利。快与慢,各有其好处。如果生活中的闲暇时间变得多了,你又会做什么事情呢?

[编辑、文/高淑启]

[本文由《时尚芭莎》艺术部原创,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