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和景明,行走在沙钢厂区,移步见绿,处处生机盎然。
永新5万立方米转炉煤气柜加压机室,巡检工人依次检查3台机组,油位正常、报警器正常、没有漏气……反复确认安全后,赶往下个巡查点。动力总厂生产科负责人介绍,“今年我们能源动力管控中心正式投运,空压站、制氧厂、煤气防护站等单位实现远程操控,许多区域由人员值守变定期巡检,既保证了生产安全,又保障了人身安全。”
实现高质量发展,安全环保正是题中之义。4月11日至12日,沙钢集团一季度工作会议召开。这是在国际疫情和世界经济形势复杂严峻,经济社会发展面临新挑战时期的一个重要会议。董事局沈文荣主席强调:“切实提升安全环保水平,坚决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查漏洞、补短板、强弱项,公司尽锐出战,吹响了安全环保的“集结号”。
落实 护住全厂“心脉”
在动力总厂一楼的能源动力管控中心,迎面是34个屏幕组成的“电视墙”。“监控屏上显示了水、电、气……”指着监控画面,该厂生产科负责人如数家珍,“部分工序现场人员减少一半,中心生产班员工坐在电脑前就能完成生产调度。”
动力总厂承担着全公司水、电、气的供应,无异于整个厂区的“心脏”。300多公里管道,无数电缆、水管延伸到各个角落,正如条条“血脉”为各分厂生产提供坚强保障。
集团一季度工作会召开后,动力总厂第一时间召集全体管理人员,传达落实会议精神。正值电厂3号机组大修,3条“铁律”再次明确:大修方案要认真详尽;签订安全协议,责任落实到人;施工人员进厂前严格进行资质检查,所有器具必须合理合规。
“电、水、气都是生产的‘必需品’,一个‘点’有问题就会影响一大片,还可能引发次生事件。”该厂相关负责人介绍,落实沈文荣主席讲话,动力总厂对电厂 “零”跳机、制氧厂“零”跳机、变电所 “零”跳电的“压降异常攻关”进行了再加压、再部署。
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动力总厂如何实现三“零”目标
供电方面,成立电缆巡检组,排除日间温度影响,由中夜班人员分区域、有计划巡检,接头、辅件严格按照生命周期更新,关键部位进行红外线测温,发现问题快报快处,不留任何隐患;供水方面,在原有供电线路的基础上增加管路,使每路电都有水泵运行,确保在应急状态下能够正常供水;煤气方面,巡检员严格执行“一听、二看、三喷”操作,阀门、管道连接处挨着检查,不让一丝煤气“跑出来”,有的巡检员一天能走三万多步。
在抓安全的同时,21个“清污分流”站点和15万吨中水处理厂也在加快推进,预计分别于今年6月底、8月底投运,届时全厂废水将能够最大限度回收利用,为提升公司整体环保水平、降本增效再添助力。
抓细 当好生产“后勤”
所有吊具重新梳理,建立目录台账,吊什么、吊多重、吊多大严格规范;每一台设备重新制定安全操作规程,直接贴在操作面板旁边,从风险因素识别到突发事件处理一目了然;创新制作“推拉钩”,人工调整吊装偏移拉开安全距离……在机修总厂钳工车间,安全管理“细”到每一个环节。
“原来的操作规程很生硬、贴得远,吊具也没有细分,老工人作业凭经验、新工人干活靠师傅。”钳工车间生产调度说,现在台账清晰,操作规程通俗易懂,不仅降低风险系数,还提高了工作效率。
机修总厂是生产的“后勤兵”,为全集团提供各类机加工备件、钢结构件和轧辊、辊环等,连铸管堆焊就是其中一项。
采用堆焊工艺对连铸管进行修复,可以有效延长其使用寿命,节约生产成本。而堆焊过程中,连铸管会达到300多度高温。以往,钳工车间采用钢丝绳吊装,时间一长,不仅会损毁钢丝绳本身,还会带来安全隐患。现在,他们将与连铸管接触部分的钢丝绳换成了铁链,安全问题彻底解决,还延长了吊具的使用寿命,一举两得。
“相对车间来说,项目建设是我们抓安全的重点、难点,更要抓‘细’。”机修总厂工作人员介绍,施工人员每天开工前签订“固化安全交底单”并上传微信群,总经理和安全员实时监督,尤其对委外人员更为严格,不仅现场施工要安全合规,还要帮他们树立自主安全管理意识。
“固化安全交底单”包含14大项、100多条内容。签了交底单,现场还有专人跟踪,领导随机抽查。13日,机修总厂将集团一季度工作会会议精神传达到车间后,三项检查随即展开:查委外人员,基础资料、培训情况、相关证件等一一梳理排查,切实减少“人的不安全因素”;查设备,结合6S管理,对机床、介质管道、阀门等设备状态和工具、设施规范摆放“过筛子”,有效排除“物的不安全因素”;查项目,强化进行中的施工、技改项目现场检查。
“在此基础上,还要开展一次综合大检查,一个一个车间走,一个一个工种看。”该厂工作人员表示,他们将把“细”抓到底,筑牢安全根基。
重长效 守牢钢铁“头尾”
在厂区,时时能见到各种重型运输车辆在路上“奔忙”,或装废钢、或载辅料、或将成品运至码头。警钟长鸣,海力物流公司如何既保安全又重长效?
“打一套技术、管理、培训、履职的‘组合拳’。”海力物流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炼铁、炼钢需要的原料、辅料由码头进入各个分厂,成品要整理、运出,“一头一尾”的安全“防线”必须守牢。
守牢“防线”,交通是关键。近20平方公里厂区,车辆“散落”其间就像“断线的风筝”,监管难上加难,破解之道,首先在技术。
海力物流公司已经与相关平台公司进行了合作洽谈,准备为车辆安装车载监控系统。依靠技术手段,车辆运行、驾驶舱内情况可掌握、易监督,能够及时纠正驾驶员错误行为,避免事故发生。
与此同时,现场管理进一步加强。中班排查人员工作时间延长至24时,增加夜班,现场检查实现全天候 、不断档,严厉查处违章行为,教育引导驾驶员自觉、自律。
安全员的管理则从履职下手。每一名值班安全员都要填写履职清单,以其查出问题的数量作为重要考核标准,让每个安全员都能最大限度发挥作用,守好自己的“防区”。
“从实际出发,我们对委外人员安全培训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该负责人说,针对委外单位对人员的安全培训相对薄弱的状况,现在他们要求所有委外单位都要重新编制安全教程,让不同年龄、不同文化程度的驾驶员都能听得懂、记得住、能执行,让遵规守纪成为主观认识、自觉行动。
此外,海力物流公司还将逐步探索本公司和委外公司安全员集中管理、交叉轮岗的路子,最终把“组合拳”变成长效机制,守牢“头尾”,守牢安全“底线”。
新华报业传媒集团 朱祖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