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情
他不像爱情一般如胶似漆
也不像爱国一般庄严伟大
它只是如小溪一般潺潺流动
日复一日,为亲人着想
日子虽苦,但也很甜
他叫亲情
(秦仕兰与侄儿侄女共进晚餐)
十直镇红庙子村二组村民秦仕兰,从小就勤劳而善良。她与任昌权结婚后的30多年来,既当爹又当妈,对被遗弃的和留守在家的侄儿侄女视同己出,悉心照顾,让他们求学,教他们做人,伴他们成长,为他们营造了一个温暖的家,给他们的成长撑起了一片蓝天。
温馨家庭养成善良性格
现年55岁的秦仕兰出生于十直镇楼子村一个贫困农家。由于父母都过世得早,她是在其大哥大嫂的抚养下长大成人、结婚成家的。结婚后,秦仕兰与任昌权夫妻俩十分恩爱、勤俭持家,让贫困家庭逐步走出了困境。
“我小时候家里太穷了,只有一间破旧的木板房。一家人连填饱肚子、穿暖衣服都成问题,但好在我们精神上过得很快乐!”秦仕兰说,父母过世得早,虽然家庭困难,但家里始终充满了浓浓的亲情。
这样的成长环境,让秦仕兰成为了一个性格开朗而又善良的人。正因如此,她才在1985年时,与家庭困难、两耳听力不好的任昌权结婚,并生育抚养大了一双儿女,也才有她后来无怨无悔地照顾丈夫兄弟的5个孩子的事情。
“我丈夫家里很穷,他人也很老实,但我看重的正是他这种诚实的性格和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秦仕兰说,她在婚姻问题上,不看重金钱,看重的是人品。嫁给任昌权,心里很踏实。
婚后,夫妻俩勤俭持家,逐步摆脱了贫困。现在,他们一家人过上了幸福的日子:她家在涪陵城里买了住房,丈夫在重庆主城做木工活,女儿任丽大学毕业后在重庆主城一家公司上班并已成家,儿子任春学也在重庆主城搞装修。
救助兄弟儿女回归家庭
秦仕兰嫁到任家后,担当起了“长嫂当母”的角色,让任昌权双耳失聪的大弟任昌琴娶妻生子。婚后的任昌琴无力承担养家糊口的担子,加上他的妻子又患有精神疾病,需要关心和照料。照顾他家孩子的重任就落在了秦仕兰肩上。
秦仕兰说,她和丈夫经过多方努力,才让任昌琴娶了妻子。由于夫妻两人有身体缺陷,导致婚后的日子过得紧巴巴的,甚至连自己的子女都无法照顾。
生于1998年的任某某是任昌琴的儿子,由于身患重病,无钱医治,出生10多天后便被父母遗弃。秦仕兰得知后,把他捡回家并四处求医全力治疗,精心照料。经过大半年的不懈努力,硬是把任某某从死神手里拉了回来。
每当说到此事,任某某就会充满感激地说,要不是秦仕兰救她,他早就没命了。如今,治好病的任某某由秦仕兰抚养成人,而他的父母则几乎没有管过他。现在,任某某已是20岁的大小伙了,自己出门挣钱去了。
任某某的妹妹任某玲,出生不久,任昌琴就准备把她送给忠县的一个村民抚养。在秦仕兰的坚决反对下,任某玲才没有被送出去。当时,秦仕兰身体不适,没有办法抚养。任昌琴就把她送给了本镇秧田湾一村民抚养。
秦仕兰的病痊愈后,把任某玲接回家来。此时,她已在外待了3年零2个月。在秦仕兰的精心抚养下,今年16岁的任某玲,已长成亭亭玉立的大姑娘,即将初中毕业。
照顾侄儿侄女健康成长
任昌权的二弟任昌华,两只耳朵的听力也丧失了。任昌华和妻子黄树林很早就外出务工,他们的3个孩子,都托付给了秦仕兰抚养。秦仕兰没有辜负任昌华夫妇的期望,让3个孩子都得以健康快乐地成长。
“大爸对我们很好,有好吃的东西都留给我们吃,还给我们买衣服、给零用钱!”在十直镇中学读初二的任美容说的“大爸”就是秦仕兰。她说,秦仕兰每天都要给他们煮肉吃,每天出门都要给他们2元钱的零用钱,遇到生病,及时治疗。
秦仕兰说,任昌华的第一个孩子任夏莹4岁时,第二个孩子任美容3岁时,第三个孩子任夏民2岁时,就完全由她照顾,目前,任夏莹已在十直镇中学读高一了。现在,秦仕兰照顾着任某玲和任昌华的3个孩子的生活起居,还担负着教育他们如何做人的重任。
“看着孩子们健健康康成长,虽然很累,但我感觉很幸福!”秦仕兰说,假如她不照顾这些侄儿侄女,现在的日子好过多了。但看到他们身处困境时,她又不忍心丢下他们不管。留在她面前的只有一条道路,就是再苦再累也要把他们抚养成人。
现在,孩子们都慢慢长大了,都学会了生活、学习和成长。他们很敬重秦仕兰,他们表示,将来一定要好好孝敬秦仕兰。
感谢每一个为家庭
献出青春的家人
是你们构筑了家
让家充满温馨
记者:郎克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