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门防疫一线,有这样一对“夫妻档”。妻子主动请缨,毅然加入“战疫”一线,担任现场防控“指挥官”;丈夫通过镜头、文字记录弘扬国门“战疫”正能量,为各条线战友们“叫好”“撑腰”。来自深圳海关的卢滢和朱子煜,分别在国门“战疫”一线和大后方,用实际行动诠释海关责任担当、大爱无疆。
90后的担当,战疫必胜!
守候到天明
庚子新春,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卢滢难得的调休计划,爱人朱子煜也接到单位指令,两人匆忙告别家人提前返岗。原本夫妻俩盘算着过完年就将已满3岁的小朋友带到深圳适应环境准备就读幼儿园,东西还没来得及收拾,又开始了和孩子“云团聚”的生活。
随着疫情的发展变化,深港边境口岸旅客通关作出调整,深圳湾口岸成为深港间唯一正常开放的旅检陆路通道。3月份,大量旅客经香港取道回内地,深圳湾疫情防控形势尤为严峻。
3月14日,伴随着当天最后一名入境重点旅客通过120急救车转诊至医院,深圳湾海关旅检二科副科长的卢滢长呼了一口气。此时天已亮了大半,在连续工作17个小时后,卢滢终于可以放松下来。
从13日中午1点参加防控技术方案培训,到下午交接班上岗,开始流调、协调、转诊……她不停拨打120急救电话,来回在负压隔离室和交接区小步快跑,在片刻不停的工作中,帽子、口罩、面屏、反穿隔离衣“防护四件套”带来的不适感早已抛诸脑后。
“下半夜,手机电量干涸,只好‘征用’同事的手机继续接力了。”卢滢告诉记者,少部分进境人员故意隐瞒发病情况、境外旅行史,甚至吃退烧药企图蒙混入境,严密监管口岸防线特别关键。
此时,深圳湾口岸旅检大楼外,过来接她下“晚班”的爱人朱子煜已经等了整整一夜。
妈妈去哪儿
朱子煜(左)在口岸采访时,与当值的卢滢(右)留下的合影。
说来也巧,早在2009年,卢滢和朱子煜在高中时的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上相识。如今,从同学到夫妻,再到同一个战场、同一条战壕里的战友,两位党龄超过10年的“90后老党员”共同砥砺初心、奋勇前行,留下不少难忘的共同记忆。
“今晚预计到几点?”
“可能会到明天。”
……
在最忙的那段日子里,手机是这对夫妻最宝贝的物件。卢滢下班后常常会接到120急救中心拨来的电话,详细确认现场检查情况,每一个细节都直接关乎旅客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手机响起对朱子煜来说往往意味着一个新闻事件、一张精彩图片或者是一个重要稿件,是必须及时向媒体和社会公众传递的“海关声音”,不容半点错失。
对于这对年轻的夫妇来说,手机还有一个特殊的用处。以往,卢滢和朱子煜常常会在晚饭后和老家由父母照看的小朋友朱云开视频电话,但疫情以来,3岁的朱云开总是等不到妈妈的出现,视频里一直是只穿着同一件衣服且略显疲惫的爸爸。
没日没夜工作的卢滢,常常赶不上在家人饭点后的例常视频,那时她正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奔波在“战疫”一线。爱人朱子煜的工作岗位也常需要连续作战,加班加点地写稿件,他只得利用工作间隙在工位上和千里之外的小朋友远程视频,弥补对孩子陪伴缺失的愧疚。
“小朋友在爷爷奶奶的口中听说,妈妈一直在上班,有一回,尽管爱人并没有出现在视频画面中,小朋友还是骄傲地对我说了一句,‘妈妈真辛苦!’”朱子煜笑着告诉记者。
唯一的合影
朱子煜、卢滢和小朋友朱云开一家三口。
作为一名海关新闻工作者,朱子煜还有一个“幸福的烦恼”。卢滢获评深圳海关疫情防控“优秀妇女干部”“优秀共产党员”,更因心细如发排查出重要信息,获得三等功表彰,可优秀的战友千千万,他似乎一直没有机会把镜头聚焦到自己的爱人身上。
3月30日,朱子煜陪同记者到深圳湾口岸为卫生检疫专家,同时也是卢滢的同事陈慧敏拍摄工作纪录片。到了现场,朱子煜第一次换上了防护服,拍摄过程只有不到3小时,但他却第一次感受到平日里爱人卢滢坚持8小时、甚至10小时不喝水不休息的疲倦。
拍摄间隙,现场同事为他俩留下了疫情防控期间唯一的一张合影。尽管看不清彼此的脸,只能通过防护服上草草的名字进行辨认,但这张宝贵的照片却印刻着这对夫妻在疫情阻击战中为数不多的交集,也是深圳海关许许多多“战疫”夫妻的缩影——在各自的岗位上默默奉献,在内心的最深处为彼此深深祝愿。
“坚持是为了什么?”对于每一名奋战在“新的战场上”的海关人来说,都有深刻的体会。身边是战友,所念是平安。卢滢和朱子煜相信一切努力都不会被辜负,每一个天亮都能迎来新的、最美的晨曦。
供稿:深圳海关
编辑:常相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