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幼儿园门口大哭大闹,妈妈是哄还是狠心走开?

2019-08-23   小风车妈咪

马上又到了九月的开学季,很多的妈妈心里估计早就开始焦虑了:"这孩子要上幼儿园了,从来没有离开过家,从来没有和我分开过,要是孩子不想上幼儿园怎么办啊?要是上幼儿园哭怎么办啊?、、、、、、"

我不禁想起来我家孩子刚刚上幼儿园时的情景。在孩子小的时候,我因为经常带孩子在幼儿园附近玩,有时候小朋友放学了,孩子还可以到幼儿园里面去玩。所以孩子对于上幼儿园这件事还是比较接受的。他可能是觉得有玩具玩、有小朋友和他一起玩,这里是个很好玩的地方。所以当我带他去幼儿园报名的时候,小家伙是很兴奋的,到处跑,到处玩。可是新鲜劲过去了,大概是半个月吧,孩子就哭闹着不肯去幼儿园了,要不就是一到幼儿园门口就哭,拽着我的衣服不松手。

我也想一走了之,想着可能孩子看不到我,就不哭了,可是走几步就又回来了,因为看到他哭的那么伤心,又狠不下心来,于是就蹲下来开始哄。结果哄了半个小时都没有哄好,长期这样下去可不行,因为我还要上班啊,不能因为送孩子上幼儿园让自己上班总迟到啊。该怎么办啊?

其实孩子的这种情况很明显就是"幼儿园分离焦虑症"。那么什么是"幼儿园分离焦虑症"呢?

百度百科上是在这样解释的:幼儿园分离焦虑症是指孩子从自然人到社会人转变过程中所发展起来的情绪。因为孩子直接面临着与家长的长时间分离,经受着分离焦虑所带来的痛苦。

孩子在上幼儿园之前,都是生活在以父母为主的小家庭里,即使是出门玩耍,也都有大人的陪同,心理上的安全感一直都在。孩子上了幼儿园之后,一天的时间看不到大人,内心对陌生环境的恐惧和抵触等,都会加剧孩子的分离焦虑。

孩子的幼儿园分离焦虑症都有哪些表现呢?

生病:

很多妈妈都会觉得,哎呀,我家孩子身体挺好的,怎么一上幼儿园就病了啊,而且是反复发作的。医生检查过,没有什么问题啊,可是孩子就是好不了。这就是典型的因为孩子的焦虑而引发的。因为孩子不想上幼儿园,不想和妈妈分开,可是又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内心的焦虑引发了身体的不适。

曾经有一个孩子,一直跟随妈妈生活,因为爸爸常年出差在外。这个孩子有一个很奇怪的毛病,每次爸爸回来要走的时候,孩子就会生病,去医院检查,也查不出病因。后来医生了解到孩子爸爸的工作,才说可能是因为长期的分离,让孩子产生了焦虑的情绪,引发的孩子身体不适。后来爸爸调动工作,回到了家里,孩子再也没有因为爸爸出门而生病。

从这个例子中就可以看出,孩子的分离焦虑症其实是孩子内心对某种事物特别在乎,但是找不到合适的发泄点,身体感知到孩子的情绪,于是就生病了。

胆小:

幼儿园对于孩子来说是一个陌生的新环境,孩子心理承受力弱,接受新的事物比较慢,再加上不想和妈妈分开,于是变得胆小,不敢说话,不敢动,不敢和小朋友一起玩,性格变得内向。这其实是很正常的。就比如我们大人的心理也是一样的,我们到了一个新的环境,内心里还会有些许的担心,害怕,更何况是孩子呢?

我家孩子刚刚上幼儿园的时候,经常就是一个人坐着,只有老师安排的集体活动才一起参加,需要老师问他"你要怎么怎么样吗?"然后孩子点头或者摇头。这个过程大概持续了半个多月。

暴躁:

有些孩子的情绪上会出现大的波动,比如原本性格比较温和的小朋友,开始动不动的发脾气,爱哭闹,甚至会摔东西。这些行为表现都是因为孩子对新的幼儿园的环境的不适应造成的。因为孩子的内心也有压力想要释放,但是找不到合适的方式,就通过这种暴躁的发脾气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焦虑、害怕和内心的不安全感,

磨蹭:

妈妈可能发现孩子上幼儿园之后,变得磨蹭了,早上洗脸刷牙能磨磨蹭蹭的半个小时,吃饭也是不再好好吃饭,吃一会,玩一会,甚至要家长追着喂饭。妈妈们都说孩子变磨蹭了,以为孩子进入了第一叛逆期,磨蹭是叛逆期的表现。诚然这里面不排除孩子内心有少许的叛逆在里面,但更多的是对幼儿园的这个陌生环境的担心、害怕,以及和妈妈分离的无奈,造成了孩子的磨蹭。

那么妈妈们要怎么样做,才能减轻孩子的"幼儿园分离焦虑症"呢?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孩子上幼儿园需要的是第二和第三层次的需求,即安全需求和社交需求。首先要让孩子感觉到安全,内心充满了安全感,减少对外界环境的抵触和害怕,然后才会开展社交,满足孩子内心渴望归属感,渴望交往的需求,让孩子从内心接受并喜欢上幼儿园。

第一:培养孩子的自豪感

让孩子觉得自己已经长大了,很能干了,已经能上幼儿园了,让孩子觉得上幼儿园是一件让他觉得很骄傲的事情。爸爸妈妈在平时与孩子沟通交流的时候,可以多用带"幼儿园"的对话,来增强孩子对上幼儿园的兴趣,以及带给孩子本身的自豪感:"你要上幼儿园啦,真是长大啦!";"你真能干呢,马上就要上幼儿园啦!";"宝宝真乖,在幼儿园一定也是个好孩子"、、、、、、

这样经常的给孩子灌输上幼儿园的话,就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改变孩子对自己的认知,让孩子意识到,我已经长大了,我很能干,我要去幼儿园啦。

第二:培养孩子的归属感

幼儿园的环境其实对小朋友来说都是陌生的,孩子刚刚去幼儿园,肯定会内心不安,焦虑无比。因为都是孩子不熟悉的地方,不认识的人。

那么在孩子真正入园之前,妈妈可以带孩子到幼儿园熟悉一下环境:看看孩子上课教室;看看孩子们玩的玩具;看看孩子午睡时的小床、、、、、、告诉孩子,在这个地方,会有老师带着很多的小朋友一起玩,一起做游戏,一起吃饭,一起午睡,有什么事都要及时的告诉老师。

这样孩子就会增加对幼儿园的熟悉度,引起孩子的兴趣和好感。在平时与孩子交流中,可以多问孩子:"今天你们幼儿园有什么好玩的事情?","你们幼儿园中午吃的什么?"等,让孩子产生归属感:这里是我的幼儿园。

第三:增加孩子的安全感

很多的孩子在幼儿园门口大哭大闹,不愿意进去,是因为内心害怕爸爸妈妈不要自己了,是不想失去爸爸妈妈。所以在平时的生活中,爸爸妈妈要多陪伴孩子,陪孩子玩游戏、聊天,多给孩子微笑和拥抱,让孩子明白爸爸妈妈依然爱你。并且告诉孩子只要一放学,爸爸妈妈就会来接你的。这样会减少孩子内心的不安,让孩子尽快的适应幼儿园的新生活。

同时在孩子刚刚入园的几周,爸爸妈妈最好能在幼儿园放学的时间段去接孩子,不要让孩子等太久。因为孩子看到别的小朋友都被家长接走了,就剩下自己,内心会焦虑无比,也会担心和害怕。所以在入园初期,家长要及时的接孩子回家,让孩子有一个心理的过渡期。

第四:锻炼孩子的独立性

在孩子入园前,爸爸妈妈要给孩子做好入园的准备:让孩子学会自己独立吃饭;自己穿衣服;自己喝水;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愿;鼓励孩子和别的小朋友打招呼、做游戏等。

孩子的独立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孩子的内心焦虑,"你真棒,能自己吃饭啦,在幼儿园也要这样吃饭哦。""你说的真好,这个办法不错。"、、、、、、

独立性强的孩子,内心也比较强大,容易接受新的事物和环境。

其实孩子幼儿园分离焦虑症并不可怕,它只是孩子对陌生的环境和陌生的人表现出来的一种内心的不安和害怕。其实孩子的分离焦虑症的表现是有一定的规律可循的:

约翰·鲍比尔通过观察把孩子的分离焦虑症分为了三个阶段

反抗阶段:嚎啕大哭,又踢又闹。

失望阶段:仍然哭泣,断断续续,吵闹的动作减少,不理睬他人,表情迟钝。

超脱阶段:接受外人的照顾,开始正常的活动,但是看到熟悉的人又会出现悲伤的表情。

家长的任务就是好好的爱孩子,表达出对孩子的爱,让孩子感受到爱,这样就能帮助孩子顺利的度过"幼儿园分离焦虑症"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