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在列车上的科幻电影,颠覆了我的想象

2019-09-14     伍迪没有艾伦

今天给大家安利一部硬核科幻电影,奉俊昊的《雪国列车》

这部电影创造了很多奉俊昊个人的第一:

第一部没下雨的电影

第一部看不到黑色幽默的电影

第一部采用英语对白的电影

第一部改编自漫画的电影。

然而除去这些“第一”,剩下的却是预言式的影像符号、是人类相互屠杀带来的快感、是一场找不到终极答案的探索。

【故事背景】

《雪国列车》改编自一部科幻漫画,讲述的是人类为了解决全球变暖问题大规模使用CW7制冷剂,最后却适得其反,进入冰河期的幸存者们不得已在一辆列车上生活。

如果说活着就有希望,每一个时代的环境都允许小人物在希望前等待时机,进而爆发一场巨大意义的变革。

这符合黑天鹅理论里的一句话:“几乎社会生活中的一切都是由极少发生但是影响重大的巨变和飞跃产生的,生活正是一系列重大事件累积结果! ”因此,我们来看这场有预谋的黑天鹅事件,是如何摧毁人类最后一班列车的?

如果喜欢追剧,可以关注 【胖迪电影】微信公众号,回复剧名即可获取,如果资源未及时更新,还请留言或者私信给胖迪,火速给大家安排上!!

古人攻城,擅长上兵伐谋。

《雪国列车》分段解读——


攻城计之:招募人才

暗号:南宫明秀

在这辆每年环绕地球一周,车厢等级森严的雪国列车中,男主角柯蒂斯在列车里呆了17年终于迎来了“揭竿起义”的那天,于是一场预谋已久、冲破体制的斯巴达克斯的集体暴动由此开篇。

(17年可以是一个人成年的年纪,男主角在地球上待了17年,而在列车上也待了17年,于是他是被历史被时代选中的那个人。)

南宫明秀,作为导演特别安排的关键人物(宋康昊扮演)——雪国列车的设计者,参与了这次暴动,但目的却完全不同,他的出场,点燃了人们十多年未见的香烟,仿佛是这俩列车里的局外人。南宫加入之后,以后由他来开门,女儿尤娜则“看”们背后敌方的数量。一开始,他们的进攻势如破竹。


攻城计之:占领粮仓

暗号:水

这一章节,柯蒂斯带领的部队,企图通过占领或者抢夺“粮仓”来统治整个车厢。因此,他们一路闯关,见到了他们以为早已从世界上消失的事物——咖啡、烟草、植物园、水族馆、图书馆,也得知了分给下层作为食物的蛋白质块的可怕来历。

在这过程中,蒂尔达·斯文顿扮演的曼森却打破了他们的信念——位于车头的人们根本不需要车子中段的水供应,因此,他们只能继续往前冲。

我们看到曼森是统治者威尔福德代言人的角色,像国王跟前的小丑,成为了集权社会中权利爪牙丧失理智的疯狂化身,可恨又有点可悲,然而我们在影片最后看到的真正的统治者威尔福特,却有着现实冷静的智者形象。


失守之:血泪教训

暗号:血

【剖鱼的场面】

列车门打开,主观镜头给出了斧头帮人数之多,随着慢镜头下尤娜从离车门最近慢慢后退,此刻还未出现打斗,便已经预料到伤亡的惨重。

充满了仪式感的剖鱼的场景,象征意义下,那些从底层的反叛军,只不过是他们手中的鱼,任其宰割。

然而这场混战进行到一半的时候,却为庆祝圣诞节而有了暂停,不得不令人想起在二战的时候,敌对双方即便只是相隔几个战壕,也会因为圣诞节而暂停打仗。


【教课的场面】

当柯蒂斯一群人来到“未来车厢”时,我们看到的是充满暖色调的和平的景象。孕妇带领着孩子像纳粹歌唱元首那样为威尔福特歌功颂德。

导演这种处理一方面避免了宗教敏感,更重要则是讽刺了权利阶层对于人类最后的希望——儿童的洗脑,对于儿童——仅存的纯真的保护成为了影片中最重要的落点。

然而常规洗礼完毕之后,则又是一场血的屠杀,孕妇拿起了机枪,甚至不顾在小孩子面前,开始了杀戮。


最后一役:威尔福德

暗号:列车

《雪国列车》堂而皇之地将设定构筑在一个N个世纪前就被认定荒谬可笑的理论基础之上——永动机。

占统治地位的威尔福德,也不得不对“永动机”俯首称臣,因为没有永动机,就没有列车,没有列车,谁也逃不出这个雪国。

列车向前,镜头伴随着暴动人群的行进向前,随着社会的等级不断上升,银幕上的色彩也从灰色过渡到斑斓温暖的绿、蓝与黄、红,形成一系列相互对称的运动。

在这场暴乱的最后,柯蒂斯失去了最好的朋友,失去了最信任的长辈,即便他是那个走得最远的人,但并不意味着他是那个最幸运的人。

在面临最后一扇门的时候,他与南宫产生了分歧,柯蒂斯只是要见到维尔福德,要杀了他,要推翻他的政权;然而南宫却想炸毁列车外部的门,他要走出去,他相信在雪国人类可以生存。

如果将这辆在永动机庇护下的雪国列车比喻成现实社会,那么来自末节车厢的这次柯蒂斯暴动是一次“黑天鹅事件”:在血与泪中推翻原来的社会,使得“永动机”失效(列车翻车)。如果将这些一一对应现实社会,那么上帝是扮演着什么角色呢?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Js-L720BMH2_cNUgCAl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