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画家代表人物——汪洪度,工诗词及书法,所作山水平淡简古

2019-12-17     书画素材

汪洪度(1637-1722年),字于鼎,一字贞明,号息庐、黄萝,歙县松明山人,寓江苏扬州,康熙上元籍诸生。工诗古文词及书法,所作山水平淡简古,颇近渐江。执经于吴徽中、施虹玉两先生,善属文,工诗受业于王士祯,曾观风以早雁诗录第一。晚年归卧黄山,隐居炼丹峰下,竭力养四十年弗。存世有《息庐诗》、《新安大好-山水志》、《黄山领要录》、《新安女史征》、《新安节烈志》、《新安二布衣诗》、《馀事集》,曾修《歙志》。弟洋度并有名。

汪洪度父为汪子喻,为明代理学家汪道昆从孙,以孝闻名。汪洪度生卒年按《新安画苑》所记“生于崇祯十年,卒于康熙六十一年”,应享年八十有六。早年与其弟汪洋度一同受业于王士祯(王渔洋)门下,两人的诗词书画均有较高的造诣,故当时有“新安二汪”之称。汪洪度交友甚为广泛,与宋荦、施润章、屈大均、黄宗羲、周亮工等当世的名士均有交往,与新安弘仁(渐江)、程鸣、汪士铉、许楚、郑旼、汪家珍、汪士慎,查士标等等均有绘画诗词方面的讨论。


《雪夜读易图》 1721年作 时年76岁

备注:嘉德2007年春拍 29万

钤印:桃花潭图之印 只可自怡

款识:更深闻犬吠 送酒叩荆扉 节已过黄菊 人犹讶白衣 方知风竹响 正助雪花飞 屐齿迷应尽 冲泥好踏归 展转红衾薄 宵长睡未能 聊凭三卷易 相伴一枝灯 酒逐春流指 寒侵研结冰 不辞呵冻笔 书报剡溪酿 康熙六十年春夜大雪 质存𪻐人送酒 走笔报谢 并系以图博正 息庐洪度时年七十有六

新安画派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静格,画面主题或空寂、或孤寒、或淡远、或简古的格调为主,辅以宋元名家绘画的笔力技法;以书入画,其实就是千古以来用笔不易的线条。此作先以近景院中园景为亮点,茅庐门口有一书童提灯叩门,而院内围墙四周虚心种竹,室内高士秉烛夜读。房屋前后各有两棵修长凌寒耸立的杂树,房前则小桥坡岸、河面冰冻封雪、屋后高山白雪皑皑,天空一片灰暗压抑,其实这些就寓意康熙六十年以来文人仕子们被打击压抑之状态,以及徽州学子那股遗民精神的愤世嫉俗,却又相忘于山水湖光的田园生活,这种情怀的表述在清初新安画派的画家中是常见不衰的。


从此幅作品来看汪洪度的笔墨应临习宋元名家,尤其在对雪景的矾头处理上,有着黄鹤山樵笔法而出,而树枝树干的线条则出于郭熙,有着“蟹爪皴”的劲健力道。整体雪景的笔墨构建和渲染与晚明乡贤朱邦画风有着几分相似,工致谨严,平淡简古。作品落款署名七十有六,说明汪洪度应生于1647年,而非1637年,与历代记载史料相差十年?结合书法结字的特点,加之作品亦不曾上手,并不看好,此幅暂作疑议。期待有机会看到实物,再做细致解说判断。

汪洪度《黄山领要录》共二卷,于康熙三十九年(1700)撰书刊印,约二万七千字。由汪洪度恩师王士祯、当时名流宋荦、吴苑作序,后有其从玄孙詥德跋。正文按黄山、云门峰、浮溪、祥符寺、桃花源、玉屏峰、皮蓬、飞来石、始信峰等四十五篇分述。汪洪度时寓居扬州,与吴苑在扬州和众多徽州籍的故园知己,如查士标、汪士铉、程鸣等。汪洪度曾有对同乡籍汪家珍绘画的评曰:吾乡绘事,国初为盛,松圆老人后,僧渐江、程垢区、查梅壑、祝壮猷工山水,家壁人、江天际工人物。

汪洪度由于王士祯赏识引荐而为名流所熟知,王士祯《渔洋诗话》、《带经堂诗 话》提到汪洪度之数凡有八处。与其交游的除了汪楫、 孙默等新安诗人之外,亦不乏屈大均、孔尚任、吴嘉纪等当世名流,其与屈大均唱和较多。汪士铉为清初徽州著名诗人,原名征远,字扶晨,别号栗亭、梅旅,为汪洪度从兄,歙县人。与汪洪度同为王士祯门下,王士祯辑《感旧集》 收录其《过桃源寄浙江上人》等十首诗。康熙中召对行在,荷蒙宸赏。著有《四顾山房集》、《栗亭诗集》、《黄山志续集》,并参与修订康熙十八年《黄山志》。


现藏安徽博物院 1719年 时年83岁

款识:戊戌暮春 汪洪度写


从此作的绘画和书法上来分析,应为晚年之真迹。其一绘画的技法风格非常接近于该时期新安画派李永昌汪之瑞等笔墨特性,尤其在山石巨岩的结构和皴法上,还有线条的皴擦。其二该书法为晚年人老书老,结字方整肃严,一眼的晚明书法,而非康乾之后的馆阁体。黄宾虹曾对收藏汪洪度绘画的大藏家汪孝文说:“汪洪度不以画名,但画是上乘之作,今已罕见了”。

汪洪度为许楚做过一篇《许青岩先生传》,信息量大,可信度也高,应该算是现有对许楚最详实的记录。许楚(1605—1676),字芳城,号旅亭、青岩,明诸生,歙县人。许楚少入 复社,有诗名,为时人所重。甲申(1644)国变后,许楚跳身山水间,到处寻访忠烈佚事并以诗文结交高人奇士,是典型的明季遗民。许承尧在《歙事闲谈》中对许楚的记述颇多。


此书为康熙年间刻本王士祯编《唐贤三昧集》底本,现藏上海复旦大学图书馆,上有汪洪度批点。该书法批注结字看似松散,实则谨严;用笔起收有致,挥散迺劲游刃十足。

新安四家之首弘仁(渐江),年长汪洪度27岁,但却专门为他作了《秋崖长松图》,上有题识:苟有梅方成野趣,不多松亦作江声;为弘度尊宿拟秋崖句,渐江学人仁。今婺源博物馆收藏一幅弘仁《黄山图》,亦有送给了汪洪度。而周亮工《赖古堂尺牍》记载《汪洪度与渐江书》中云:“忽辱《黄山图》,千里见寄,莲花云门诸峰,翠霭清凉,令我应接不暇”。汪洪度曾对友人弘仁《黄山僧渐公画松歌》诗中有云:“堂上高悬声谡谡,六月人思衣裘帛。黄山本是公家丘,岁寒伴侣松堪结。”可谓知音真赏之诗。


弘仁《秋崖长松图》 上款人汪洪度

备注:嘉德2010年春拍 224万


明清之际,文人画家多崇尚倪云林,然每每为其造境,及笔墨所囿,唯僧渐江在得其清逸之外,复以削利劲健之笔,险峻雄奇之境别开生面而成一代大家。此图为汪洪度而作,画山野一角,而松高石伟,坡陀幽深,杂以茂竹瘦梅,在伟岸奇削之中,有一种清刚之气跃出画面,山石略染淡墨,滋润通透而不失浑厚。


备注:华东保利2006年春拍 成交未公布


此作书法看结字以赵孟頫为主,兼之米芾,提按使转均有法度谨严,却有秀媚洒脱之感。尤其落款汪洪度,洪度两字连在一起,与“汪“字有意拉开,这种布局正是清初的风格,当时书家陈奕禧,倪元璐等亦是如此。此作应是汪洪度之真迹,个人推断应是汪洪度60岁前作品,即1662年以前。

徽剧《纪年珠》,集汪洪度诗歌创作而成,原诗:

鸳鸯㶉𫛶凫雁鹄,柔荑惯绣双双逐。

几度抛针背人哭,一岁眼泪成一珠。

莫爱珠多眼易枯,小时绣得合欢被。

丝断重缘结未解,珠累累,天涯归未归?

讲诉一个徽州女人苦守空房,丈夫有钱娶妾归来是人生悲剧。


备注:嘉德1998年春拍 8800元


从此作的书法风格来看,这种结字的方式介于徐渭和陈洪绶之间,有着或章草或隶书的风味。因汪洪度存世作品极为少见,不同时期书法作品也无从参考,不好妄断真伪。但此作书写流利畅达,洋洋洒洒,行笔之时时而折笔,时而捻管,一挥而就的爽快。从书写入纸的笔性和接笔的特点,似有酒后临书习作,不失为一件优秀的书法作品,似有汪洪度晚年酒后之作的韵致。上款人象老,不知何方人士也?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查士标《日长山静图》,自题:“日长山静净无尘,风下松花满葛巾。自是人间清回处,辋川盘谷总天真。丙辰九月画。请象老道年翁教正,弟查士标。如此幅为汪洪度真迹,此上款象老亦为同一个人。

汪洪度 《怀芦中老人》:

悲歌采薇蕨,归卧西山颠。

芦中老人即王泰征,字嘉生,号芦人。明崇祯十年(1637)进士,历任吴川、新会、建阳知县。升礼部主事,不就。入清归隐西檀山教授经史。著有《五代史叹》、《枟庵集》,弘仁圆寂后,墓志铭即有王泰征所作,并撰写《渐江和尚传》。汪洪度同样运用采薇典故,把芦中老人比作伯夷、叔齐,情调较为悲切。

汪士慎 汪洋度 《诗画册页》十开


汪洪度多次游览黄山,领略黄山清淡高逸,绘画风格沉郁苍古,清秀简冷。南京博物院藏有一幅汪洪度和程鸣合作的《踏雪游黄山序并图》,从中可以窥出画风。汪洋度为汪洪度弟弟,同样受业于王士祯,诗词造诣自然亦也非凡,同时与当时扬州汪士慎等八怪亦有交往,从以上两人合作的册页作品可知一二。

汪洪度不仅仅是位静格的新安画派画家,也是一位出色的诗词作者,我们从其《息庐诗》中摘取几首,感受一下他忧国忧民和对徽州热爱的情怀。

汪洪度 《鼠渡江》:

江北鼠,口衔尾,结伴成群满沙觜。

飞尘满野,烈日在天,江北农人,忧心如煎。

江南稻秧齐,沃土不须雨。

同类渡江,适此乐土。

楚豫稻梁,堪足天下。

今年不雨春复夏,估不开仓谷添价。

鼠乎鼠乎,务食禾黍。

禾黍食尽,及尔同死。

此诗作从鼠的角度描写江南江北稻粒无收的景象,由鼠的惨境来暗示人的悲惨生活,表达人民对天灾人祸的怨恨,对残酷剥削的愤怒和控诉。

汪洪度《菜人市诗序》:

岁大饥,人卖身割肉于市,曰菜人。有客此乡者,赘某家,其妇忽持钱三千与夫,劝速归,已含泪而去。客怒不言,复踌躇,迹妇所往,已断手臂悬菜人市矣。向所持钱,乃以身售价助夫归途费者。

汪洪度一首诗记载了送别亲人的一番感触:

渔火半明灭,海月上山背;

家乡送别人,已隔青峰外。

新安江在人们的颂咏中默默的流淌着,在她的两边有着无数村庄,也有着无数小码头。正是由于新安江串起了整个徽州,给徽州带来了繁荣、希望,和不断更新的内容。徽州人从河边的小码头走出去,那往往是黎明或者傍晚,天穹之上一弯冷月,水面上雾霭朦胧,小舟缓缓撑离岸边,游子含泪惜别,走向山外的世界。

汪洪度《新安女史征》中讲述的一则真实故事:新婚甫三月的丈夫远贾他乡,妻子在家中刺绣为生。二十余年后丈夫终于回家了,此时当年的新婚妻子己离开人世三年多了。所以有人说,新安商人出至十年、二十年、三十年不归,归则孙娶妇而子或不识其父。这里,徽州商人一生无悔投身于商业的行为,体现了他们的敬业精神。

汪洪度《怀黄扶孟》:
从来经易水,谁不念荆轲;

有客自驱马,秋风正流河。

回头山色远,直北角声多;

日暮思乡井,踟蹰发浩歌。

汪洪度《次街口》:

万山落飞瀑,竞向清溪会;

萦回穿松杉,葱郁纷映黛。

积百丈剑芒,百思无静濑;

高师惯歌哺,绝险了不碍。


参考引自文献:

《明清黄山学人诗选》 汪世清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

《徽州文化丛书-新安画派》 郭因俞宏理胡迟著 安徽人民出版社


注明:本文出自明尚敷拍卖以及叩山问水,转载如有不便,敬请联系我们。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JqEqEW8BMH2_cNUgI-c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