捡到农民360元看病钱,两个5岁小女孩的一系列行为,太暖心

2020-04-17   曦曦妈说教育

​就在刚刚,今日头条的人民日报官方账号发布了一个视频——

2020年4月9日,一个村民带了360元到肖堰镇卫生院看病,当他到财务室付款的时候,发现钱不见了。他原路返回寻找的时候,发现两个五岁的小女孩儿捡到了钱之后,就在原地一直等着。这个村名当时拿了两个50元,准备感谢这两个孩子,可孩子们坚持不收。

于是这个村民跑到派出所给警察说明了情况,希望通过警察给予孩子一些鼓励。得知情况后的警察,以书签的形式制作了奖励单,并且特意给这两个小女孩儿设立一个具有仪式感的颁奖仪式。

看着这个暖心的视频,不禁让人感叹: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在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同时,真是长江后浪推前浪。

从表面上看,的确是两个孩子做得很棒。但细细反思,又何尝不是家长和老师共同教育的成果呢?看完这个让人泪目的小视频,曦曦妈忍不住呼吁各位家长,一定要认真对待以下几点——

(1)给孩子做一个正能量的榜样。

我相信大家都看过一个小男孩在天安门广场给站岗军人行军礼的视频。孩子的家人告诉记者,孩子之所以有这样的行为,是因为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他们一直在告诉孩子军人就是为了保护我们安全的人,我们应该对他们表示感谢。

生活中,有些人陪伴孩子成长,一直在用恐吓的方式逼迫孩子听话。比如:孩子吃饭不专心了,他们就恐吓孩子医生要来打针了;孩子不添加衣服了,他们就吓唬孩子警察要来抓人了。

不管是军人,还是医生,又或者是警察,都应该是正能量的代表。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我们不能颠覆认知,让孩子觉得他们都是坏人。我们应该做好榜样和引导,让孩子知道他们都是为了我们的安居乐业而做出贡献的了不起的群体。

(2)教会孩子区分对与错、善与恶。

哪些事情是可以做的?哪些行为是值得被表扬的?哪些行为是错误的?哪些做法是应该接受批评的?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其实就是帮助孩子理解和区分这些问题的过程。

如果老师或者父母,没有告诉过孩子,捡到钱应该物归原主,我相信两个五岁的小孩儿也不会有如今的举动。如果在过马路的时候,父母带着孩子闯红灯,那么孩子下一次也会闯红灯;而如果父母能够趁着等绿灯的时间,给孩子普及一下我们为什么要再次进行短暂的停留,我相信孩子也将是一个遵守交通规则的好孩子。

为什么有很多不明对错的熊孩子出现?说白了,错不在孩子,而在于孩子家长没有做好榜样和引导。教会孩子区分对与错,善与恶,是每个父母应有的职责

(3)好行为给予表扬认可,坏行为给予批评惩罚。

很多家长比较固执地认为:孩子把某件事情做好了,这是孩子的本职工作,不应该得到认可和表扬,因为父母一旦表扬孩子就会骄傲失了分寸;而放孩子在某件事情上做错的时候,家长却从来不在批评惩罚上缺席,不仅耍嘴皮子唠叨,更是棍棒上身,又或者拳打脚踢。

想要孩子越来越优秀,父母就一定要做好奖惩分明的工作。孩子有进步了,我们表扬孩子的努力;孩子知道帮助父母分担家务了,我们表扬孩子的勤劳;孩子吃饭的时候知道为父母夹菜了,我们表扬孩子的孝顺……只有不断的鼓励孩子做得好的方面,孩子才会利用更高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因为你对孩子欣赏的眼光,让孩子的内心无限温暖。

另外,在批评教育或者惩罚上面,家长一定要把握分寸。不要把最初的教育或者批评,演变成了最后的坏情绪发泄。生气、上火的时候,我们给予自己冷静的时间,只有我们足够淡定了,对于孩子的惩罚力度才会拿捏得更为精准。

——————

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每个公民的义务。而作为爸妈,我们更要给孩子做好榜样,只有这样孩子才能成为更好的文化传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