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三候蕴含什么养生奥妙呢?

2019-11-11   养生内参

今年的11月8日,

立冬节气如期到来,

古人养生有云:“立冬进补,来年打虎”。

那么,为什么二十四节气唯有立冬节气有此一说?

立冬的本意蕴含养生之意

我们从“立冬”的本意理解:

立,建始也

冬,终也,万物收藏也

这里是说冬季自此开始

作物全部收晒完毕收藏入库

此时

草木凋零、动物蛰伏

万物都趋于休止,开始养精蓄锐

为春季的勃发做储备,

因此,立冬往往是开始休养生息的养生好时机了,

立冬“三候”中的养生提示

也可以从古人说的“立冬三候”来理解,

立冬分三候:

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冻;三候雉入大水为蜃。

一候“水始冰”,是说水从这时起,就会渐渐结冰,尤其是北方地区。南方地区即使这时候水没有结冰,也开始真正变冷,寒邪更容易侵袭人体,有健康的隐患;

二候“地始冻”,再五日,气温降到零度,土地表层开始冻结,这个时候的食物很多寒气也重,更需要吃熟食,少吃冷菜;

三候“雉入大水为蜃”,其中雉指野鸡一类的大鸟,蜃为大蛤,三候时,野鸡一类的大鸟便不多见了,而海边却可以看到外壳与野鸡的线条及颜色相似的大蛤。所以古人认为雉到立冬后便变成大蛤了。

禽类尚如此,何况人类?这个时候提醒大家要注意在家休养,早晚锻炼已经不太合适,因为天冷易损阳气,特别是没有锻炼基础的人,一定要等到太阳升起之后气温回升方可锻炼。

立冬习俗为什么要吃饺子?

立冬有俗语说,“立冬节气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

在北方,立冬的规矩是吃饺子,因为水饺外形似耳朵,人们认为吃了它,冬天耳朵就不受冻。此外,饺子谐音“交子”,意指立冬是秋冬季节之交。这个时候吃饺子也有提示注意冬季养生,谨防受凉的寓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