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你穿越到清朝,下面五大帝王,你会选择跟着谁混?

2020-03-27     萌小糸说历史

5、咸丰皇帝

即爱新觉罗·奕詝,清朝第九位皇帝,定都北京后的第七位皇帝。更为重要的是,他是清朝以及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有实际统治权的皇帝,也是清朝最后一位通过秘密立储继位的皇帝。

说起咸丰皇帝,很多人觉得他丧权辱国,甚至在他执政期间丢失了首都北京。其实,咸丰皇帝并非如此无能,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惨败不能把罪责都推给咸丰皇帝。咸丰皇帝,即位后便勤于政事,大手笔的对朝政改革。为了挽救统治危机,咸丰帝颇思除弊求治。他任贤去邪,企图重振纲纪。重用汉族官僚曾国藩,依靠其训练指挥的汉族地主武装镇压太平天国和捻军起义。同时,他提拔敢于任事的肃顺,支持肃顺等革除弊政。同时,罢斥了道光朝军机大臣穆彰阿、耆英等。

但此时的大清帝国内忧外患不断,早已病入膏肓,最后以签定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收场。可以说,咸丰皇帝是清朝中后期最具雄才大略的皇帝,也是一位思想活跃,敢于变革的帝王!

4、雍正皇帝

雍正一心为天下却不能得到当时人们的认同和理解;最为勤恳的皇帝在民众的眼中是个不仁不孝的人;雍正做了那么多实事、好事不被民众所铭,而那些“花花新闻”却总是让人津津乐道。

雍正是封建王朝中最为勤政的皇帝之一,在位13年国库从接手时的所剩无几到卸任时的国富民强,老百姓的安居乐业(雍正在位期间没有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极力整治吏治建立了健全的领导和监督体制。以后人的眼光来看,雍正的“恶名”正是来于自己的功绩。为了国家,雍正得罪了当时那个国家的大脑和口舌--官员和文人,正是他们能够决定雍正将以什么样的形象展示在世人面前。雍正的好心没有好形象,为我们昭示了一条生存法则:你的形象取决于评价者如何评价。

3、顺治皇帝

她是清朝入关后的第一帝,庙号是“世祖”(清朝只有三位皇帝享有带祖的庙号,另外两位分别是奠基人太祖努尔哈赤和圣祖康熙大帝),可见其地位之高。他之所以被载入史册和铭记,完全是因为灭亡明朝、清军入关、迁都北京、肇基清朝这些丰功伟绩联系在一起,但是平心而论把这些大事件与6岁的孩童划上等号实在是历史的偶然。首先就是他不应该继位当皇帝,无论是论年纪的长幼还是地位的高低都不应该是福临,然而因为两个热门候选人的鹬蚌相争(豪格与多尔衮)却坐收渔翁之利,一个6岁的娃娃成了开国之君!历史有时候真是玩笑开的很大,其次就是以6岁的年纪和心智怎么可能缔造出这些足以彪炳史册的伟业呢?显然是幕后有高人的指点江山,这个人就是他的亲叔父、摄政王多尔衮。

顺治首先应该庆幸的是这位雄才大略又野心勃勃的“皇父”于顺治7年底归西,使得他不至于傀儡一生,终有出头之日;接着应该庆幸的是在后10年里走出垂帘参与政治的母亲不是2百多年后另一个母亲,另一个博尔济吉特氏,尽管有史料证据表明他与母亲关系不太好;他更应该庆幸的是后人把自己18年下来好的政绩划归自己所有,而几乎所有的恶政都推给了多尔衮。

假如你穿越到清朝,下面五大帝王,你会选择跟着谁混?

2、乾隆皇帝

弘历是世界上统治时间最长的君王。有人说,统治纪录的创造者应该归为法国“太阳王”路易十四,此人在位72年之久。然而众所周知,太阳王五岁登基,二十二岁才对统治国家产生兴趣。他的实际掌权时间不过50年。而从胤禛咽气那一分钟起,到弘历自己咽气那一刻,弘历手握专制皇权64年,一天也没有与他人分享。弘历是世界上运气最好的君王之一。其一,他一生身体健康,没有遇到大灾大病。其二,他在25岁的盛年继位,获得最高权力的过程非常顺利,毫无波折。其三,他在一个恰到好处的历史节点登上帝位。在此之前顺治、康熙和雍正91年(1644年至1735年)的统治,已经给弘历打下了良好的统治基础。

弘历曾自我总结一生有“十全武功”,自诩为“十全老人”。所谓的“十全武功”,按照乾隆自己说的是:“十功者,平准噶尔二,定回部一,打金川为二,靖台湾为一,降缅甸、安南各一,即今之受廓尔喀降,合为十。”前代所以亡国者,曰强藩,曰外患,曰权臣,曰外威,曰女倡,曰宦寺,曰奸臣,曰佞幸,令皆无一仿佛者。

1、康熙皇帝

康熙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他取得了对三藩、沙俄的战争胜利,消灭台湾的明郑政权,显示了康熙军事指挥才能。另一方面,康熙少年时就挫败了政治对手鳌拜,年老时利用“文字狱”打击汉族异议人士。康熙举行“多伦会盟”取代战争,怀柔蒙古各部;意图以条约确保清朝政府在黑龙江的领土控制。他开创康乾盛世的局面,是一位英明的君主、伟大的政治家,部分人甚至称之为“千古一帝”。但是也有学者研究指出,康熙所谓的“盛世圣君”形象系后人建构与美化,其实他本人及其统治时期存在许多瑕疵,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清史稿》:圣祖仁孝性成,智勇天锡。早承大业,勤政爱民。经文纬武,寰宇一统,虽曰守成,实同开创焉。圣学高深,崇儒重道。几暇格物,豁贯天人,尤为古今所未觏。而久道化成,风移俗易,天下和乐,克致太平。其雍熙景象,使后世想望流连,至于今不能已。传曰:“为人君,止于仁。”又曰:“道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于戏,何其盛欤!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Jk-7JXEBnkjnB-0zUeC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