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与科技组CP!南京打造世界知名“农业硅谷”!

2019-10-31   南京发布

南京国家农创园是国家农业农村部在全国范围内批复建设的首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目前全国共有江苏南京、山西太谷、四川成都、广东广州4家。

建设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对南京、对浦口来说,是一项光荣的历史使命。

今天(10月31日)上午,市委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南京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示范园区建设相关情况。


关于南京国家农创园的“1234”

“1”是指一个总体目标

国家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于2017年6月到农创园考察调研时提出,要将园区建设成为科研中心、转化中心、开发中心、人才中心和科技体制机制模式创新中心,打造世界知名“农业硅谷”,确定了南京农创园的总体目标。

市农业农村局计划通过5-7年时间,全面建成空间载体,并在龙头企业集聚、科技研发、成果孵化和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取得重大成果,逐步打造成为创新驱动、开放共享、合作共赢、持续发展的全国领先、全球知名“农业硅谷”。

无人机装备应用于农业


大数据与农业结合 为农民提供数据支持

“2”是指突出两大功能

南京国家农创园名为“园区”实质上是一个公共平台

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任务是搭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全要素、全过程、全产业链公共平台,推动产业链相关企业、研发和服务机构在特定区域集聚,使科技创新活动与产业转型升级实现无缝衔接,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

南京国家农创园是一个区域性创新中心

园区立足长三角区域农业发展优势和特点,探索现代农业发展和乡村建设的关键技术难题,合力攻关,为长三角地区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提供有效科技支撑。

“3”是指三大主导产业

农创园形成了“生物农业、智慧农业和营养健康农产品”三大主导产业定位。

生物农业是按照生物学规律,综合运用现代农业生物技术,培育品质更优、产量更高的农业新品种,开发防治病虫害的生物技术。

智慧农业以信息和知识为核心,通过前沿信息装备技术和农业深度跨界融合,实现农业发展数字化、智能化,包含智慧生产、智慧经营、智慧管理、智慧服务四个主要部分。

营养健康农产品是我们发展农业的最终目的,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者正在从吃饱、吃得安全向吃得营养、吃出健康转变,大家都更加关注农产品营养品质和安全健康。

“4”是指“一核四园多基地”总体布局

“一核”即核心区科创中心,规划占地332亩。

“四园多基地”即多个科技成果孵化、中试、产业转化基地,包括浦口区万亩农业用地,及位于栖霞区、六合区、溧水区、高淳区的多个孵化基地。

建设进展

获批两年多来,部、省、市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南京国家农创园建设发展。市委市政府将农创园建设列为重点支持浦口区办好的一件大事。

聚焦载体建设“基础保障”

形成核心区“绿谷方舟”总体规划设计方案。

历时105天建成2.6万平方米展示中心,并在2018年全国“双新双创”博览会上投入使用。

配套完善1万平方米众创空间、1.7万平方米公共创新平台载体,满足院士团队、新型研发机构、农业企业总部、共享实验室入驻需求。

优选万亩中试孵化基地,保障先期入驻项目及技术推广。

全面启动56.2万平方米科创中心A地块主体工程及配套6.5万平方米公寓式酒店建设,为园区发展提供“物理空间”保障。

构筑创业创新“生态体系”

制定农创园专项政策18条,从六个方面为入驻项目提供有效政策供给。

同时,以四大公共平台建设推动形成系统化创新生态体系。

搭建公共服务平台,成立“一站式服务中心”,提供工商准入、税务办理等政务服务,以及银行金融、基金、法律咨询、科技对接等个性化服务,不断提升“软实力”;

搭建公共技术平台,建成农创园大数据中心和首期1700平方米共享实验室,为入园项目提供低成本技术实验服务;

搭建公共活动平台,举办多场国家及省市级论坛、峰会、比赛等重大品牌活动,并通过活动集聚一批“创新达人、创业新人”;

搭建公共创新平台,打造一流创新孵化器、众创空间,让“政、产、学、研、用、金、媒”等创新要素按照产业化的方向集成和重构。

主攻招商引智“一号工程”

今年以来,先后赴北京、上海、深圳、杭州,以及在南京主场开展30余场主题推介,高校院所专场推介会、南京创新周农业科技嘉年华、长三角乡村振兴战略研究院(联盟)成立大会等多个重要活动成功举行。

赴美国、以色列学习借鉴国际农业科技创新经验,围绕主题开展各类活动23场,达成美国PNP科技创新平台、硅谷之窗创新孵化中心等合作项目。

今年以来,德国农业青年代表团、荷兰农业领域代表团、苏丹农业部代表团、以色列耐特菲姆公司等代表团或企业相继到访园区,开展合作洽谈。

截至目前,围绕三大主导产业,已对接各类项目500余次,成功签约项目超过100个。

打响院士品牌,赵春江院士团队、邹学校院士团队、万建民院士团队等高端人才已正式签约落户,预计在“双新双创”博览会前能够落户6家左右院士团队,形成农创园特色的集群式院士创新基地。

完善体制机制“发展支撑”

成立14人专家咨询委员会(含院士5名)

在宏观方向、发展战略、项目引进等相关重大事项方面由专家决策。

加强市场运营

成立市场化平台公司(南京农创园科创投资集团),力求形成“政府监管、专家决策,企业运作、效率优先”的工作格局。

与相关院所合作,成立技术转移平台,促进更多科技成果转化。

开展市场化培训,展示中心自7月份以来已承接多场国家、省、市、区各级会议与培训活动。



南京国家农创园将打造高水平的农业科技产业平台。

让科技成果来了,可以找到企业对接和资金合作;

让企业来了,能插上科技的翅膀;

让创新创业者来了,能找到具体项目,切实为农业现代化建设增添新动能,树立新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