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假期的不断延伸,李大荣的幼小衔接内容也在不断深化,这两天荣妈就遇见了陪读职业生涯中的最大挑战。
说起来蛮心酸的,上个礼拜五,我像往常一样辅导李大荣做七大能力,这天的学习内容是逻辑推理之数图谜题。
光字面意思就已经不知道在说什么了,不过我当时也没有在意,只想着速战速决,周五了嘛,大家都比较懈怠一点。
现在想来,是我轻敌了。
刚开始还是比较顺利的。做过七大的人都知道,它的每课内容都是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左边的页做起来是顺风顺水。到了右页,来了一个逆向思维。截止到这里,就已经有点不妙了。
虽然我们读了题,但我压根没细想,因为周五嘛想着速战速决嘛。我以为不过就是变相数独,每行每列都只要符合格子的数量条件就成了。因为李大荣玩过立体数独,跟这个很像,所以不用我多解释,他就叉叉圈圈的一顿做,四格题就过了。
PS:我特意在这里把我们做的痕迹用马赛克给遮掩住了,给大家留个悬念。高能预警,这个题是难倒了荣妈的神题,所以请大家好好理解题意,否则做不对。
四格的糊里糊涂做完之后,进阶版的就来了——五格。
这个时候,我跟大荣就瞬间蒙圈了。照片虽然有糊,但是不用仔细看,单从这张斑驳的、涂涂改改、略显蹂躏过的纸上,也能看出我们母子在这道题上是废了多大劲,内心有多迷茫。
在我带着李大荣圈叉圈叉画了好多回之后,我大手一挥:“李大荣,你先一边而玩去吧,让为母好好想想要怎么结。”
若干分钟之后……
我已经明显能感受到李大荣的鄙夷,此时,他正四仰八叉一脸疲惫的躺在地板上,头下枕着阿不,眼睛一边看天花板一边翻白眼,仿佛在说:“妈,你到底行不行?等的我都困了~”
有兴趣的妈妈可以尝试着做一下,注意一定好好读题,包括最底下的灰框也一起读一读,这个题如果你没办法理解它的做题机制和一二三条的线索条件的话,那几乎就是不可能做对的。
说实话,虽然我时常会喊叫怎么幼儿园的题就这么难,但毕竟我也是个经历过高考的人,再难也顶多是跟孩子讲不清楚,从来没想过有一天自己连做题也做不清楚了。
说老实话,当我拿出高三的态度去认真做这道题的时候,内心是崩溃的。不曾想,自己学生生涯这二十来年的修为,如今竟要被一道幼小衔接题目逼破到要使出十成功力,这太讽刺了。
最气人的是,我动真格的做了半天,也没有做对,光反应这个出题机制就反应了半天。曾有一度我都想放弃,心想着要不等荣爸回来研究吧,时间也不早了,做点别的不好吗?
可是,成年人的骄傲自尊不允许我对这道题低头,我只要一想到,现在放弃了,就给熊孩子落下了妈妈也有做不出来题的时候的口实了。这孩子原本最近的抬杠能力就越来越强,这以后再遇到难题了,我有何面目让他多想想别放弃?这岂不是给李大荣多了一条噎我的理由吗?
想到这里,我重新振作了起来,虽然今天这道题让我瞬间走下了“妈妈什么都会”的神坛,但是,我一个硕士毕业生,起码也要在难题面前有点骨气。于是我告诉自己,午饭前一定能搞定这个题,一个幼儿园的题,没理由这么难。
知耻而后勇,的结局通常不会差,我重新翻到四宫格,认认真真的重新审视了一边做题机制,终于搞明白了做题规律和方法。事实证明,这世道是就连幼儿园大班的题都不能放松警惕的世道,想要偷懒,往往都会弄巧成拙,事半功倍。
这是我后来给李大荣讲解的步骤:
第一步了解题意,这是整个这道题的核心。我后来恍然大悟的时候才发现,题目的难点根本不是做,而是理解题意,就是正常的成年人一开始也会懵逼,完全不知道是何用意?我自己也是想了好半天才明白:
第二步,确定田字格的位置。因为田字格的宝藏最好确定位置。找到横向和竖向的“1”,因为田字格横着和竖着怎么看都有2个,所以,有1的行和列,就不可能有田字格的位置。很快我们就能找到右上角是唯一能容得下田字格的地方。
所以出题人说,每一堆的宝藏不能拆分,必须按照形状来摆放,就是这个用意。
第三步,排除。因为三堆宝藏之间不相邻,所以田字格周围的格子就只能都是叉叉,如图上图所示,做到这里,其实都是页面底下灰色部分的引导。
第四步,是最难的,如何确定另外两个俄罗斯方块形状的宝藏。
因为剩下两堆保障都有三块积木连在一起的情况,所以剩下的空格里行和列有“3”的数字的,只有维二的两个。
所以另外两堆的位置就很好去找了。挨个变着方向的试,都能满足各行各列的条件就行了。
这里有个bug,就是题目中没有说他们的朝向是不是可以改变,实际做题过程中,你会发现,不改变的话,肯定做不出来。
正确答案如下图所示。
这个是我带着李大荣一步一步推导出来的。上面叉叉圈圈都不甚凌乱,是因为这位大哥是这么样婶儿做题的,坐姿极其大牌,嘚瑟地让人只想把他踹下桌。
因为李大荣最近数独还是做得挺多,所以捋清游戏规则之后,我讲一遍他就大体明白了,后面的题,我就让他自己去做了。
解题技巧学会了,有兴趣的妈妈可以试试看,能不能顺利做对这个题。
因为题目已经被李大荣做过了,所以我用了马赛克遮挡。正确答案文末揭晓。
这是李老师做这道题时的模样,看着她认真娴熟地圈圈叉叉,我的心里不由得新生四个字“后生可畏”。
在家做幼小衔接的这段日子里,荣妈特别的有感慨,一边在感叹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就像我们的国民素质和身高都在提高一样,这届小孩子的接受水平和智力开发,都不是我们这届小家长能够比拟的。
带着李大荣做题的这段时间让我明白了一件事,那就是“活到老学到老”,我们小时候的那套教育观念和对知识水平的认知都不足以去应对如今的孩子的应试教育。
看看题型,我时常会望洋兴叹,现在的孩子都在做的是什么魔鬼训练题啊?我记得我小时候上小学之前,只需要从1数到30再倒数到1就可以了。换句话说,如果让小学的自己跟现在的李大荣相比,我可能毕业都很苦难。
网上不乏那种理工科爸爸被小学生作业难哭的情况,以前只觉得搞笑而已,自己真的变成了做题大军的一员的时候,就能理解啼笑皆非背后的无奈。
给大家来几道下饭的烧脑题做一做,这些全是我跟李大荣在做题过程中遇到的,看完了之后,你就绝对不会再小瞧大班孩子和小学生了,他们可能计算能力不如你,但在思维上面很可能早已碾压你了。
难怪我觉得最近李大荣特别的不乖,经常会把我噎的说不出一个字来,很可能跟下面这些魔鬼题型有关。
1、请大家看图列算式。
荣妈点评:别看就是几个瓜,到底是加是减,哪个格子写几,家里如果没有小学生,但凡是博士也做不出来。
2、火柴棍题
荣妈点评:没经过训练的大人,绝对做不过小孩。火柴棍题堪称是荣妈最薄弱的一项,每次李大荣做火柴棍题,我都如履薄冰,生怕他发现我其实也没做出来。
3、推理判断。
这道题被荣爸评选为“出题人是不是脑子长包了”的神题,简直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第一,没见过还有绿灯笼的,第二这红黄和绿白的配色可以再诡异一点。
第三点,最恐怖,要不是荣爸点拨,我都没有注意,按视图位置关系来判断人是在灯笼后面的,那影子难道不应该再前面吗?做题做出鬼片的既视感,也是醉了。
就诸如此类让人感觉我的智商受到了侮辱的题,是现如今小学一年级孩子必须要掌握的提醒,惊喜不惊喜,恐惧不恐惧?
以上三题欢迎大家积极踊跃的留言,我在这里等着大家吐槽。
谨以此文,勉励孩子还在上幼儿园的家长,在有效衔接这件事上,我们其实是没有什么经验谈的,都得现学,不然连幼儿园大班的题都做不下去了。
因为早上的那道题太气人了,所以我发了朋友圈,没曾想,荣爸中午午休的时候特地远程发来了正确答案,生怕我真的做不出来。嘴上还一直安慰我说,是出题人出的不好,不赖你做不出来。
夫妻间的信任,一瞬间就崩塌了。我是有多笨?
对于大荣的幼小衔接题,荣爸时常是有怨言的,很多时候都会大骂出题人有病吧。这一次也是,上来就问我这哪的题,太烂了。结果当我说是学而思的时候,他瞬间就软了。
怪只怪题太乖张了,不怪我们不会……
这个逻辑,说不通的,因为大概率的情况下,进入小学学习的孩子里,80%都在面对这样乖张的题。出题人是不是神经病一点也不重要,应为基础教育的大趋势就是这样,这一茬孩子,注定要比我们小时候聪明伶俐,因为他们的数学题已经要让我们耗费毕生功力去对待了。
关注微信公众号【荣荣妈养儿记】,更多育儿好文和超低价团购等着你。看一个普通二胎妈如何哭着笑着跟带大孩子,最接地气的育儿干货,保证不同于一般的妖艳货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