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汽车自驾游》杂志2019年12月刊。
路、路线、路途、路况、路牌、路标、路书……
这些信息是常常被自驾游爱好者们所关注的,尤其是《汽车自驾游》杂志的编辑们,面对所有通向愉悦与未知的“路”都兴奋且敏感着。因此,我们总会时不时地结集并推荐一些充斥着满满驾驶体验感的旅游公路沿线的玩法,以突显“自驾游”方式的乐趣与激情。
而就在准备这组稿件的同时,其实我们的采编团队正自驾探访在一条根本没有“路”的新兴旅游线路上——通往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的达里雅布依村。不久前,已经从于田向北往沙漠里铺好了一段柏油公路,但是仅仅只有90 公里。可就是这短短的现代公路,改变了数百年来有着上千人规模的村庄的生活状态——在柏油路的尽头建设了一片新兴的城镇,名曰“达里雅布依新村”,实际上是将聚居在沙漠深处一千多人口的牧民搬迁至此定居。
而从新村继续沿克里雅河东岸北行,是一段大约120 公里直刺沙漠中心的路(更准确地说是“车辙”),即便是四驱越野车,也需要行驶四个小时,一路上几乎没有任何有关方向的指示,只能顺着留在河岸、沙地、胡杨林、盐碱滩上若隐若现的“前车之鉴”驾驶。而克里雅河每到汛期都会泛滥,河水在充盈沙漠绿洲之余,不但会更改河道位置,也能抚平所有“路”的痕迹;也就是说,每年这条通往达里雅布依老村的路都会被刷新一遍!
千百年来,达里雅布依人逐水而居的游牧生活自给自足,似乎不需要过多地依赖线性的路与外界沟通,但是这种情况因为游客的到来而变得双向需要了——游客们需要进入古老的村庄猎奇、探寻、体验、娱乐,牧民们需要将因多数人迁居后腾空了的村庄打理出来接待游客!虽然95% 的人离开了祖祖辈辈的居住地,但这处守望着沙漠的“营地”却不会消逝,反而越来越生机勃勃起来。也就用了几年的功夫,那里的人从没有电的日子突然过上了人人可以使用移动电话的生活,就算是一句汉语都不会说的达里雅布依民间乐手,也能用祖传的都塔尔为我们演奏一曲《我和我的祖国》。
路,在改变交通状况的同时,其实也影响着所有周边的人与自然。就在我们不断发现、探访、推荐着一条一条新开辟的旅游公路的时候,其实也能理智且心平气和地去接受一条一条无比向往之“路”被切断的现实,例如:2018 年5 月24 日起,就不再允许游客进入扎陵湖、鄂陵湖,因而封闭了前往的黄河源头的路;2019 年10月27 日起,不再允许游客攀登乌鲁鲁,所以拆除了岩石上的锁链,等等。
我们的路很长很长,有按捺不住的精彩;我们在路上的故事很多很多,希望有你的共鸣!
如有疏漏或错误,请不吝赐教。
文图版权属于原创作者,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为了保护原创作者版权,该篇只采用小图示意,
欢迎关注《汽车自驾游》杂志刊载的全文、美图及地图。
更多自驾游资讯与交流,请关注头条号“汽车自驾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