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市政府专题会和市委深改委研究 这家国企的改革方案定了

2019-11-28   创新创业中关村

日前,《关于推进中关村发展集团综合改革的方案》(以下简称《综合改革方案》)获北京市人民政府批复同意。

2017年8月,北京市委书记蔡奇调研中关村时指出:中关村发展集团要发挥好平台作用,并适时纳入国有资本改革试点。


2018年,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发挥中关村发展集团在整合创新资源方面的市场化平台作用。


2018年5月以来,北京市市长陈吉宁主持市政府专题会,研究中关村发展集团改革转型工作。


2019年9月2日,北京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七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推进中关村发展集团综合改革的方案》。


2019年11月7日,北京市人民政府批复同意《关于推进中关村发展集团综合改革的方案》。


迈向未来,中关村发展集团设立了哪些新目标,又将挑战哪些改革任务?小编已对《综合改革方案》进行要点梳理,一起往下看——


快速读懂《综合改革方案》


总体目标



构建全周期、一站式、管家式的专业服务体系,轻资产、强服务、活机制,实现由“开发商”向“服务商”转变,全面提升成果转化、创新孵化、空间服务、产业投资、金融服务、资本服务等平台功能,打造国际一流的创新生态集成服务商,助力北京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全国科技创新中心。


工作原则


坚持党的领导

切实履行各级党组织的领导责任,妥善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凝聚改革共识,汇集改革动力。

坚持目标和问题导向

从建设科技创新中心的使命和目标出发,从补齐服务短板、解决痛点难点问题出发,聚焦主业,明确改革方向和实现路径。

坚持先行先试

发挥中关村示范区的创新引领作用,在国资国企改革、科技体制改革、园区投资运营机制等方面积极探索先行先试政策。

坚持国际视野

对标全球顶尖科技与产业服务机构,以全球视野在世界创新高地进行布局,深度整合全球创新资源要素在北京聚集。

坚持协同联动

以“三城一区”为主平台、“一区多园”为主阵地,形成市级相关部门、各区产业规划、配套政策等对接机制,共同打造市级创新平台,合力优化提升北京创新生态和创新环境。


主要改革任务


轻资产:加快园区发展模式转型


探索建立“空间+投资+服务”的运营服务模式,为双创主体提供优质优价的服务,通过投资延长价值链,与双创主体共成长。


强服务:提高科技服务能力

聚焦科技成果转化落地,围绕十大高精尖产业的垂直细分领域,加强资源垂直整合力度,构建垂直细分领域的良好创新生态。


活机制: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创新


优化现代企业治理和集团分类管控,深化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改革,建立市场化用人体制和激励机制。


中关村发展集团成立于2010年。自成立以来,中关村发展集团始终以服务创新发展为使命,致力于打造创新要素聚集的开放共享生态体系,运用园区、投资、金融、专业服务等手段,在全球范围内配置创新资源,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已成为中关村创新创业生态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经过多年发展,中关村发展集团不断发展壮大,注册资本从100亿元发展到230.2亿元,累计服务科技企业4万多家次,获得了AAA长期主体资信评级,竞争力和影响力不断增强,逐步构建起集空间运营、产业投资、科技金融、科技服务于一体的业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