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养猪业急需解决的问题,句句扎心

2019-05-22     农牧百事通

近些年我国养殖业飞速发展,不仅体现在数量上,还体现在品种的繁多上。尤其是猪、牛、羊等畜禽的饲养,更是热火朝天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说到养猪大国我们当之无愧,每年出栏生猪能够达到6-7亿头,这个数字拿出来和其他国家的养猪数量作对比,没有一个国家能赶超,这是我们的骄傲。

但是说到养猪强国或者品种最优、质量最高,美国、加拿大、丹麦等一些传统的养猪强国可能更有发言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我国的养猪业目前都有哪些问题,有哪些问题急需解决和改善的呢?

养猪业问题一:生猪存栏量低

因为受到猪价、猪病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从18年开始生猪数量就开始逐渐减少,无论是养猪大厂还是小散户都开始了自己的淘汰之路。

起先淘汰的一些猪只还是老弱病残类的(猪病偏多)后因猪价走势不稳,导致养殖户恐慌情绪加重,生猪淘汰从育肥猪开始到母猪再到种公。毫不夸张的说只要是猪就要被淘汰,导致存栏数量减少,进而影响整个养猪业的健康良性发展。

养猪业问题二:母猪繁育能力低下

老话说的好,母猪强强一窝。母猪的好坏直接产仔数量的多少以及仔猪品质的优良程度、健康程度。我国确实是有一些优良的带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本地猪种,常见的太湖母猪(最高产仔数达42头)金华猪、藏香猪等,优良品质猪种达数十种,数量上绝对占优。

但是整体质量以及适应消费者需求方面落后很多,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肥肉太多,存活率不高。都知道能生,小猪仔被生下来了养不活,好不容易养大了(平均饲养时间长)因肥肉过多消费者不买账,久而久之就没有市场。

外国的猪种普遍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瘦肉率、高屠宰可利用率高,而且一般育肥猪时间短,相较于咱们的本地猪种时间能相差一倍以上。

养猪业问题三:资源分配不均

如果按照整体资源总量来算,我国的量是不少的,甚至还超越一些发达国家。但是一平均下来就所剩无几了,这一点在饲料的利用上尤为突出。

前些年粮食种植主要的供给对象是消费者,消费者占用了大部分的资源,留给养殖业的就所剩无几,所以综合的养殖成本要比其他国家高很多。

近些年随着一些传统青饲料的加入,缓解一些饲料供应紧张的局面,但是因为其不是主流饲料,还没有被大面积的推广和使用。很多养殖户抱有传统的养殖思维和理念也不愿意接触新鲜的养殖技术和理念,限制了养殖业的发展。

国外的一些大型的养殖企业已经开始全自动化智能饲喂,不再需要人工,而我们的一些还处在老旧的散放养时代,说起来令人唏嘘。

作为新兴的养猪大国,因为有庞大的市场做支撑,也给了我们养殖业强大的动力。一些养猪大企业在参照国外经验讲究拿来融会贯通发展自我特色的路上做的也是非常不错,很多智能化高端的猪场被建设起来,也给养殖业增添了信心。在下一个养猪高峰到来之际要想弯道超车不是难事。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JOdeD2wBmyVoG_1Zerv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