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北美票房178万美元,为何票房亚军到了北美“飞不动”了

2019-09-08   史塔克Sir

8月30日,我们票房47亿的亚军之作《哪吒之魔童降世》在北美上映,截止到9月5日,票房178万美元,引发了观众的热议。

在我国,2019年无出其右的高票房和口碑大作,令国人骄傲的神话宇宙构思,为什么“踏着风火轮”到了全球最大的票仓北美就有点吃力了呢?

中国电影的输出难度

根据目前的数据来分析,《哪吒》的海外受众仍然是以华人为主,烂番茄新鲜度为83%,在权威评分网站IMDb上,有1150人打出了7.8分的评分,这个分数算是高分之作了。

不只是《哪吒》,我们屡破纪录动辄几十亿的国产电影在北美的成绩单,和国内相差甚远。

《战狼2》票房272万美元,《红海行动》154万美元,包括今年的开年大作《流浪地球》,在北美也才取得了587万美元的成绩。

博纳的老板于冬就曾经说过:

“中美贸易的最大的逆差实际上就是中国电影。我们600亿元票房当中有接近一半是美国电影,然而我们在北美市场的票房合起来年票房还不到300万美金,国产片在北美的出口能力远远落后于韩国、日本和欧洲的电影。”

这算是对国产电影输出情况的高度概括了,为什么在国内让观众骄傲的作品,才国外就有点“发挥不出来”呢?

很多朋友谈到这个问题,都觉得是“文化差异”和“共情”的原因,然而,主要原因真的是文化差异吗?

01,中美不同的发行模式

国产电影和美国好莱坞电影的发行模式是不同的。

在国内,不管是进口片还是本土片,除了极个别的电影区域发行之外,绝大多数的电影上映,都是通过拷贝或者卫星传播在全国随时放映,每一家电影院都可以收到拷贝。至于具体的上映场次和时间,还需要影院根据上座率和票房的具体情况来安排调整。

而北美则是相反的,在早年受到“派拉蒙案”的影响,制片公司已经不能建设独家院线,北美的发行更为自由和独立,很多电影都不是通过拷贝来全国放映,而是发行商需要和合作的影院来商量确定,合作之后才能够确定拷贝。

当国产电影引入到北美的时候,北美院线最主要考虑的是发行方的实力,这决定了发行方是否有能力和院线签约。

当然影片的潜力和质量也是其考验的一个方面,《哪吒》能够在北美官方票房评论网站上拿下7.8分的好评,显然质量是没有问题的,也得到了国外观众的认可。

在北美,截至2017年底,就一共有40393块银幕,而我们的国产大作《哪吒》也只是在上百家电影院上映,不到五百分之一。

即使是想看的观众,也需要跑很远的地方,这就加大了观众的时间和精力成本,所以,这样的发行体量也就决定了《哪吒》不能够得到大面积的上映和好的成绩。

02,发行商的能力

《哪吒》的出海之旅是由一家叫做“Well Go”的经销商代理的。

说到“Well Go”,可能很多朋友不太了解,它的总部位于得克萨斯州普莱诺,专门承接来自亚洲,拉美,欧洲等电影的发行,为当地口碑票房较好的商业大片寻找到海外的增值发行机会。

在北美,它不是一家大的发行机构,和好莱坞的五大发行商比如派拉蒙,环球等相比的话,无异于蚍蜉撼树。

国产片《卧虎藏龙》之所以能够取得1.28亿美元的好成绩,记录至今无人能够打破,就是因为这两部电影的发行商分别为华纳兄弟和索尼,都是好莱坞的大片商。

再加上李安导演和奥斯卡奖项的知名度,吸引到了大的经销商来发行,在全国能够拿下693家影院的资源,那么票房逆袭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所以,这一家经销商的体量也就决定了国产电影不会在美国取得大面积的传播和票房影响力。

从排片量来看的话,《哪吒》首周末仅有66家影院的IMAX版本上映,即使是到了9月6日全面上映,也仅有百余家上映2D版本。

纵使这些院线全部爆满,那么影响力和票房也是极其有限的,这就造成了国产剧作在北美上映的呼声一定不会太高。

03,华人口碑传播的有限

《哪吒》除了在官方渠道发声之外,几乎看不到其他外媒的宣传,大部分还是靠海外的华人观众关注和口碑发酵传播的,但是华人的口碑传播毕竟是有限的。

所以,我们最近总是在社交媒体上看到《哪吒》在北美“一票难求”的报告,然而,这样的现象撑不起国产电影的票房就不是没有道理的了。

所以,最根本的原因其实是中美不同的发行模式的原因,因为虽然有文化差异,但是没有扩大宣传,没有在北美大面积的上映,根本就没有讨论的机会。

中国电影要想在北美市场取得更大的成功,仍需要有更为完善的市场运作和推广机制,才能在华人群体之外,培育出规模更大的北美本地受众群体。

国产电影出海之路,道阻且长

我国的电影在北美屡屡受挫,难道就没有解决的方法吗?

其实,是有的,但是道阻且长。

对于北美五大发行方来说,靠着长时间的积淀和经验已经形成了垄断的趋势,具有较高的竞争门槛。所以,中国电影打不开五大发行商的门路,如果想做出一家覆盖全球的自家发行公司,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

然而,中国电影如果想要走向世界,在全球冲出一条求生之路,要打破这个壁垒是迟早的事情。

因为最近几年国产电影的崛起,在国内已经形成了一种“高质量和高口碑”的竞争标准,以好的作品作为取胜之道,这是一个良性的循环,也是走向全球最重要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