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来的还是会来,美国老师要求:家长要陪作业,“逼”练习…

2019-10-10     家人

作者 | 逃妈

先给大家打个预防针。

从现在起,我的分享可能会自带“紧迫”气氛了。

因为人的情绪,多少总会受周围环境影响。

早早就知道美国教育是“前松后紧”,不过,当娃开始经历后,发现这个变化,还真是挺大的!

逃逃今年升入6年级,在美国大多数学区,6年级划入初中,算是“小初衔接”的一年。

可以明显感到,和课业相对“宽松”的小学阶段比起来,难度和深度都突然加大了。我看了下,各科都不比国内同期简单。

比如,

数学课,这周在学习“Wheel of Theodorus”(西奥多罗斯螺旋)和做相关设计:

社会课,开始研究和比较不同政体的特点:

(Anarchy-无政府主义,Monarchy-君主制,Oligarchy-寡头政体,Democracy-民主制)

科学课,深入学习各种化学元素的特性:

与此相对应的,是各科的作业要求,也大大提高。

今天特别想和大家聊的,是逃逃的“乐队”作业。第一次读他的作业要求文档时,我吓了一跳。

先截一小段大家感受下,

英文文档读起来不太亲切,我用自己的话大致翻译总结一下:

乐团老师理解,孩子有时会对练习表现出不耐烦和没兴趣。这时候,老师和家长要做的是,想办法鼓励孩子继续练习,直到他们重拾兴趣。有些家长担心,“强迫”孩子练习会起反作用,其实不然,最影响孩子兴趣的,是他没有做好。而减少练习时间只会加剧这个恶性循环……

总之,言下之意就是,如果孩子练习乐器时表现出没兴趣,家长要不要“逼”?答案是“要”!

有点儿不敢相信,居然是在美国学校的Student Handbook(学生手册)里读到这段话。

不过仔细读完上下文,Get到它对家长所有的要求后,发现,很有道理,也很正能量

先大致说下背景。

在美国,到了小学高年级或者初中,开始有艺术类的选课,比如逃逃所在的学区,就有合唱团、戏剧、管乐队、弦乐队等选课。孩子可以任选一门自己感兴趣的来学。

选课方式,依然是“前松后紧”。

选课前一年,学区就会安排高年级的同学频繁给低年级的学弟学妹们进行现场表演,让学弟、学妹们充分了解到,选择不同的艺术团队意味着什么,他们将会学什么,学成什么样子。同时,也得到充分的熏陶,找到自己最感兴趣的方向。

而到了真正“做选择”那天,更是跟“游园”一样,孩子可以尝试所有的项目、乐器。

逃逃那天可是过足了乐器瘾。

不过,重点来了,一旦选定后,就非常严肃。

逃逃选的是乐队里的“打击乐”,在学校每天有一节专门的课程,比重和数学、科学等其他学科同等。

而且,每天都有家庭练习作业。

作业要求有3个重点:

01

家长必须参与

老师发下来一张练习记录表,孩子需要每天在上面记录自己的练习时间。

每周,按照练习的总时长的不同,将会得到不同的分值。比如,练习了“50-59”分钟,只能得60分,算刚刚及格;练习了“155-169”分钟,能得100分;如果练得更多,每周超过170分钟,就能再加5分……

但是,要注意的是,

有一点很重要,每周的练习时间记录,必须要有家长签字。否则,无论练习了多少时间,都记0分。

为什么会有这么苛刻的要求?

学生手册里是这么说的:

“其实,孩子在家有没认真练习,是能在课堂上检查得出来的。之所以要求家长监督、签字,是希望您能参与到孩子的学习中去。

乐队表演时看起来很酷,但每一样组成乐器的练习,大多数时候都很枯燥。所以,我们要求每一位家长都参与其中,了解孩子的学习进度和困难,并适时给予鼓励。“

深以为然。

孩子学乐器,能不能坚持,很多时候,是看家长能不能坚持。

02 诚实记录学习情况

要求家长参与、监督的同时,手册里还强调:

“诚实是我们教育的最高优先级。所以,家长签字时,请确保孩子填写的数据是真实,准确的。

不容置疑,这一点非常重要。

这方面美国学校一直抓得很紧,大多数孩子也从小养成了好习惯。

其实从前面的记录表看,逃逃的练习是“巧妙”地偷了懒的,每周都“刚刚”练到了155/156分钟,就是能拿一百分,但也一点儿都不“浪费”的状态。

尽管对总时长有所“算计”,但逃逃每天的填写都是非常准确且真实的。比如第一周,从记录表的那一串“0”就能看出来,他好几天都忘了练习,攒到最后一天才鸡飞狗跳地补了快两个小时~

签字时我并没有责怪他的“拖延症”,而是表扬他诚实记录之后,再提醒他,下周可要注意安排好时间啊,免得都堆到最后累死自己。

03 没兴趣时,家长要“逼”

这一点,我想是很多家长会犹豫的,包括我自己。

当孩子对某件事,某个活动,表现出不耐烦和没兴趣时,要不要“推”TA一下?

老师给出的答案是,要。

学生手册里有两幅图,左边是“一个成功孩子的正向循环”,右边反之。

道理很简单,孩子每天按照设定的目标练习,TA就会表现得越来越好,好的表现让孩子对练习更感兴趣,从而能继续保持好的练习……以此循环。

但是,循环过程中肯定不会一直顺畅,孩子总会因为某次的困难气馁,掉链子,这时,家长的作用,就是要“推”TA一把,让TA继续保持在正向循环里。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想,可是,很多国内学校里并没有这门课啊,逃妈今天分享的这份作业要求,对咱有啥参考意义呢?

一开始我也有类似担心,不过仔细一想,有好几点,你看看有没道理?

1. 心里平衡了

总结一下,以上作业的3个重点要求是:

a. 家长要陪

b. 孩子不想做时要“逼”

c. 诚实报告作业情况

咦,看起来很眼熟?这不正是广大老母亲天天要做的事吗?

只不过,在美国教育中出现得稍微晚了几年。

真是应了那句话,出来混,迟早要还。前面欠下来的,后面也都是要补上的。

其实在哪儿都一样,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而家长,正是孩子经历风雨的陪伴者。

这只是“乐队”作业,我已经做了充足的心理准备,更多的其他作业要求,肯定会接踵而至。

2. 更加坚定了

如果你正在和学乐器的孩子斗智斗勇,正在纠结孩子有没“兴趣”,正在犹豫是不是要适当地“逼”一下。那么,老师告诉你:不是有兴趣才做好,而是做好了才有兴趣!

这个观点,也正好和上周千妈分享的《孩子上兴趣班,从“一时兴起”到找借口逃避,父母怎么做才能让他坚持下去?》一文不谋而合。

该怎么做,自己看着办吧~

3. 了解形势了

无论在哪儿,想保持一定的竞争力,都不容易。

美国小学低年级相对轻松,但从高年级、初中开始,学习强度越来越大。据说到了高中,更是难以想象的疯狂。所以,将来打算出国留学的孩子,一定要做好充足的思想准备和打好各科基础。

不知今天的分享对你有否启发?

如果希望看到更多这类内容,可以在文章右下方点“在看”/ “Wow”鼓励一下噢!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公众号 东西儿童教育(ID:eastwest_edu),一群行走于中美两地的家长,用心带娃,用心观察。每天分享美式教育理念、素质教育心得、国内教育实践,为3-12岁儿童家庭提供走心、专业、国际化的教育指引。

亲子教育│父母成长│家庭关系

关注

与家人一起成长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JGHAtG0BMH2_cNUgVaK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