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建筑师疯人院(ID:Archifun)
说到地下空间
说到早些年北漂一族的地下居所
脑海中所浮现的画面
都是这样的……
或是这样的
实则不然
地下空间也依然可以
‘高端大气上档次,低调奢华有内涵’
01
Pizza 22披萨店
莫斯科历史悠久的城市中心
一栋只有三分之一处于地面层的
地下制盐厂
现如今已是一家活力满满的披萨店
如何将-6.5米处的地下空间
打造成色彩丰富
充满吸引力的就坐区域
是该地下餐厅的最大看点
身处历史感浓重的城区
改建理念必定要带有文脉特征
设计师保留并突显了建筑的原始框架
使其成为现代元素的外壳
复杂的几何形与建筑的悠久历史相碰撞
擦出别样具有韵味的火花
开放式厨房
许多种有树木的花盆
为就餐者营造了一种
如同在地面层一样舒适的感觉
Pizza 22披萨店最大的亮点
便是位于整个就餐空间中心
色彩鲜艳的红色楼梯
它是为地下环境带来活力的关键要素
是整个建筑改建设计的点睛之笔
Pizza 22披萨店内部设计
轻盈、极简、没有繁杂的细节
令就餐者身心轻松
静享美味时刻
02
BLUENOTE
北京爵士乐中心
吃货有福
爵士乐迷们更有福
在华语音乐教父李宗盛和田坦的努力下
国际最知名最顶级的爵士乐表演机构品牌
BlueNote被引入中国
建成了全球规模最大的Blue Note北京俱乐部
该俱乐部位于美国领事馆旧址的地下
入口位于东侧
由一组大台阶连通地上与地下部分
客人们顺着楼梯向下进入门厅
穿过展有爵士乐发展史的狭长走廊
来到位于地下五米的宽敞的迎宾大厅
通过迎宾大厅
又是一个带有蓝色光晕的大楼梯
直达音乐主厅
豁然开朗
逐级向下的阶梯式观众区
波浪形的天花板
配合蓝色光晕
渲染出神秘氛围
音乐厅宽度大进深小
并非传统的观众与表演者
定位分明的鞋盒式布局
一层二百多个灵活可拆卸的座位
二层大小不同的开敞式观演台
令舞台上的表演者有一种被观众包围的感觉
一系类的空间营造
为两者打造恰到好处的空间关系
为彼此塑造良好的音乐体验
简单的内部材料及色调
温馨的室内灯光
一流的音响系统
经过对位置精心设计的扬声器
趣味性的座位布局
助力好音乐的呈现
除了美妙的音乐演出
美食美酒以及贴心的服务更是不能少
高品质的厨房和酒吧
配合着顶级音乐厅
为观众提供多维度的丰富体验
这样的一座
沾染着些许皇家气质
扎根于北京市中心
迎合着北京的大气和包容性的
美国爵士乐品牌俱乐部
你是否也想去亲身体验一下呢
03
E6 – 本土一间
原北京胶印厂的地下空间
是一个11m×14m的长方形盒子
委托商BENTU希望这里成为一个
能够承办各类文化活动的场所
集会与活动需要开敞的空间
然而场地中央的柱网
却成为空间需求的阻碍
如何对其进行消减呢
入口通向地下的楼梯
为设计师带来了灵感
使其联想到极简主义艺术家
索尔·列维特的作品和理念
“挖掘材料最原初的物质性本身”
设计师对不同空间
进行了不同色调的统一
围合空间的墙体采用
3米高清水混凝土板材
同混凝土柱子保持同一色调
并通过竖直向上的尺度控制
限定了承担活动的空间
地面及空间中可移动的集合体块台面
也保持同一色调
色调的统一模糊了柱的边界
消减了柱子原本强烈的存在感
3米标高以上部分全部涂白
“天”与“地”界限分明
空间一角的天井
为地下带来了自然的采光
配合灰白的恬静基调
给人带来清新素雅之感
配有滚轮的模块展台
划分活动空间的水吧台
一字排开形成倒挂的柱廊的
纤细的圆柱形混凝土吊灯
也为整个地下场所提供了
丰富的空间体验与具有节奏性的变化
与模块展台配套的混凝土“魔方”
也是向极简主义艺术家
唐纳德·贾德的作品致敬
也是对委托商BENTU产品理念的呼应
04
北京大郊亭社区居民活动中心
社区杂乱昏暗的地下闲置空间
摇身一变
也能成为一个温馨明快
可供居民交往活动的公共场所
北京大郊亭社区
文化底蕴浓厚
设计师便以阅读为主题贯穿空间动线
设置了从室外入口一直延伸到中厅的
长达28米的书架墙
中厅将场地四大功能区块连接起来
同时也作为多功能活动室
满足了多种社区活动的需求
发光的顶棚设计
试图营造出具有室外感的院落空间
同时也淡化了地下采光不足的问题
考虑到该社区居民活动中心的使用者
大多都是老人和儿童
设计师便采用坡顶‘小房子’
作为活跃各个功能空间的元素符号
温暖的木质
清爽的色彩
令居民体会到家一般的感觉
这样温馨有爱的社区活动中心
身处各地社区的你们
也值得拥有
05
卢浮宫博物馆入口
卢浮宫玻璃金字塔
现今巴黎的地标性建筑之一
世界闻名的地下空间改建项目
卢浮宫原是法国王室皇宫
作为博物馆先天设计不良
入口狭窄且空间规划杂乱
有了这座‘金字塔’
博物馆便有了足够的服务集散空间
参观者可通过这里
直接去到自己喜欢的展厅
菱形玻璃与钢的组合
将巴黎的天空投射到博物馆的出入口
为地下设施提供良好的采光
为观众带来美妙的光影体验
金字塔的造型
将尽可能大的面积
包容在了尽可能小的体积内
玻璃的通透性
将扩建体对原建筑的遮挡
降到最低
玻璃的反射性
照映出卢浮宫蜜褐色的石块
如同向这座建筑崇高的地位致敬
贝聿铭认为
再也没有其他扩建实体
能够优雅地与这座
被时光褪去光芒的宫殿融合在一起
金字塔这一古老的符号
与玻璃材质这一现代技术融合
形成古典美与现代美的碰撞
在艺术氛围较为浓厚的巴黎地区
卢浮宫金字塔
将以新的视角引领文化和艺术的发展
地面之上车水马龙
地面之下精彩纷呈
发现更多有趣的地下空间
让我们的美好生活再多一个“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