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退票(划去)不送票,是德云社的服务宗旨

2020-04-16     小马曲艺

二十余年风雨历程,郭德纲和他担任班主的德云社,已经成为当下国内最著名、规模最大的民间相声团体。

有网友戏言,去听别的相声团体的现场,只需要“买票”,而要是想听德云社的相声,却需要“抢票”。一个“抢”字,形象地形容了德云社门票的抢手、热门程度。

德云社门票,特别是郭德纲于谦、岳云鹏孙越、张云雷杨九郎等几组热门相声组合的商演门票,售罄速度之快,大多时候可以用秒来计算。而在德云社演出逐渐出现一票难求的盛况之后,所谓“德云社与‘黄牛’勾结炒高票价”的指责,也悄然兴起。

而事实却是,德云社绝大多数相声演员,都不止一次苦口婆心地劝谏观众们不要从“黄牛党”手中买票,呼吁观众们和德云社一起努力,抵制黄牛。

在几年前,“少班主”郭麒麟为了抵制黄牛,和他的经纪人一起,为观众们争取了一部分的票。后来在演出时,更是准备了一批黄牛玩偶(黄牛玩偶:我又招谁惹谁了?),表示:“我们考虑可能会有一些票卖不出去,所以我们想效仿一个著名的餐饮品牌,如果说这个票没有到你们的手里,而在他们手里呢,我们就邀请他们(黄牛玩偶)‘坐’在那个空位置上”。但根据现场一些观众的说法,出乎意料的是,当天台下依然满座。

有网友这样评价道:

他(郭麒麟)一个22岁的孩子,带着他的经纪人在坚持不懈地为我们争取一个健康的演出环境,我拿什么脸去买黄牛?我买了黄牛,我还拿什么脸说我喜欢他?我尊重他?我是他的观众朋友。

此外,去年在郭麒麟录制节目期间,出去“浪”的阎鹤祥,也在途中不止一次交代网友们在购买即将开演的他的评书专场门票时共同抵制“黄牛”。

“黄牛”的职业特征,有些利用信息不对等,从而赚取利差的意思。

据说在早些年,郭德纲曾经为了抵制黄牛,而把售票窗口的余票付之一炬。据一些网友描述,当天的情况,是负责售票的工作人员发现当门票卖得差不多的时候,就再也卖不动了,但面前的队伍依然排得很长,发现不对劲,赶紧告诉郭德纲。郭德纲出来后发现排在队伍前面又不买票的,都是“黄牛”,原来他们是为了给售票人员一个“尾票售不出去,需要降价处理”的假象,然后他们能够在转后之后得到更多的利润。

见此情形的郭德纲,心生一计,让负责售票的徒弟把剩余的尾票悉数拿来,当着门口由“黄牛”和观众组成的长长队伍的面,把剩余的门票全部一把点着,留下门口的黄牛们在风中思考人生。

这个故事,有很多大同小异的版本。

有人说当时的场景是在小剧场;也有人说,是05年左右郭德纲率领当时的德云社演员回到天津的省亲专场;又有人说,门口排队但不买票,坐等打折处理的,不是黄牛,而是普通观众……

实际上,当时郭德纲本人是在转述一个身为演出主办单位负责人的朋友的“生意经”。但故事在流传的过程中以讹传讹,讲故事的郭德纲竟然变成故事中的主角,倒也让人哭笑不得。

《开心茶馆》主持人康大鹏当年在电台播送德云社的演出音频,很大程度上促成了德云社和郭德纲的“走红”之路。2013年,郭德纲和爱奇艺合作,主持《以德服人》节目。

作为德云社多年的老友,康大鹏应邀作为嘉宾参与,跟郭德纲、于谦两位相谈甚欢,成为这档节目少见的连登两期的嘉宾。

在节目中,聊到“送票”与商演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冲突的问题,郭德纲回忆起德云社首场商演主办单位一个叫老叶的“生意经”。

郭德纲口中的这位“老叶”,非但坚决不送票,而且坚持不“打折”:“当初做的时候,他就咬住了牙不送票。开场之前说还有一堆票,体育馆门口放火,把这票搁到一块儿,烧!”

相声舞台上多年的搭档于谦,则补充了这位老叶当时壮举的一些细节:“当时好多人要买那个廉价票,或者呢他就等着你(开场),开场以后你不就卖不出去了吗,你打折,或者送。(当时)有很多人堵在那儿,当着你面把这一烧。(等到)第二场的(时候,原来打‘送票’心思的观众)全买了”。

从节目中郭德纲和于谦的两段话来看,朋友“老叶”在体育馆门口烧掉剩余的门票,以表决不送票的决心,这件事其实是在老叶创业初期的事情,这件事情其实和德云社的演出无关。

但老叶的这段经历,倒也和德云社举步维艰的创办初期的坚持不送票有不谋而合。当时的北京市场和另一个曲艺重镇天津不同,北京观众早已没有“买票听相声”的习惯,而当时的德云社,即使艰难到有时候“台下只有一位观众”,也坚定不退票(不是)不送票的宗旨。

非但如此,即使是后台演员的朋友要来“捧场”,德云社也不惜冒着得罪人的风险,要求后台演员不准“代买”演出门票。

而这样的坚持,显然也是后来德云社能够站稳脚跟的重要原因之一。

声明:本文由 小马曲艺 原创,未经允许谢绝转载,转载请告知并注明作者姓名。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联系删除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JD_miXEBfwtFQPkdeN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