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介绍
魏帼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营养科主治医师
《中国临床营养网》签约营养师
擅长:营养不良、超重、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高血脂、高尿酸血症等疾病和妇女、儿童的营养治疗,对于如何协助患者改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有丰富经验。
坐诊时间:每周二全天,周三下午,周四下午,周五上午。
文章首发于《医师在线》
已授权《中国临床营养网》转载
最近门诊患者老陈跟我倾诉,他的血糖变化很奇怪,自己在家里测时,餐后和空腹血糖值都偏高,但只要一来医院,测出的血糖值就在正常范围。他只听说过“白大衣高血压”,但从没听说过到了医院血糖就正常的事情,难道血糖也怕医院吗?为此,老陈感到十分纳闷。
揭开谜底
对此,我首先考虑到老陈家里的血糖试纸是不是有误差,但只通过询问是无法获得准确判断的,所以我还是习惯性根据影响血糖最常见的三个因素来分析:依次询问用药饮食运动是否规律。
老陈属于用药比较规律的患者,饮食也较为固定,但是询问过程中我发现老陈家离医院不远,所以每次都是走路来医院的,中速步行20分钟左右。而他在家的时候,基本上都是保持静态的生活方式,运动量较少,仅有的运动是偶尔在傍晚出去散散步或走走停停地运动约40分钟。至此,造成这单血糖疑案的原因就明确了。
下面,我们来看看关于步行的能量消耗。根据表1,我们可以利用公式 能量消耗(kcal)=单位消耗量(kcal/min)×体重(kg)×时间(min)计算出老陈的能量消耗,其体重是70kg,那么中速行走20分钟,大约消耗能量140kcal,而散步40分钟,大约消耗能量128kcal。也就是说,老陈来医院测的血糖是运动过后的血糖,在家测的血糖则是没有运动过的血糖。
表1 步行的能量消耗
接下来,我又询问得知老陈晚饭后的血糖值相对正常些,出现高值的情况较少。从这些问题可看出,老陈的血糖在运动后会出现相应的下降,不仅验证了运动可以有效降低血糖,还提示了其能更好地控制血糖的方法,那就是增加运动量。
当然,为了防止存在试纸误差的问题,我建议老陈既可以选择住院监测血糖,也可以尝试在家增加运动量后再测量血糖,以排除试纸误差的可能,并根据结果运用更好的方法来控制血糖。
知识拓展
通过老陈的例子我们可以发现,对于很多没有运动习惯的糖尿病患者来说,初始制定的运动量可以不要求运动强度,仅仅要求运动时间,以通过增加运动时间来达到消耗能量的目的。比如上面计算过的,中速步行20分钟所消耗的能量和散步40分钟所消耗的能量相差不多,那么对于年老、身体虚弱、处于疾病恢复期的人群来说,就算选择运动强度弱的散步,若能适当增加运动时间,也可以达到控制血糖的目的。
另外对于体重较大的患者来说,这种增加运动时间的低强度运动也是有好处的。如果一开始就选择运动强度大的运动方式,会增加腰椎、膝关节、踝关节的负荷,容易损伤关节、腰椎等。而增加运动时间,同样可以健康地减轻体重。对于有条件的患者,医生也可建议他们采用游泳、骑车等既不需要负重,又是中等强度的运动方式;但缺乏条件时,散步无疑是最经济、简单易行的运动方式。
对于时间紧张,平素身体状态好的年轻患者,可适当选择高强度的运动方式,既节省时间,又能消耗足够的能量。以体重60kg的患者为例,若采取慢跑、打排球的方式,每30分钟消耗能量210~230kcal,而上楼梯、踢足球等运动方式,每30分钟消耗的能量则是230~260kcal。常见的运动类型能量消耗可参考表2。
表2 常见的运动类型能量消耗
在运动时间长短方面,通常不建议一次性长时间运动,尤其是糖尿病患者,因其运动后血糖会相应下降,如果运动时间过长,可增加发生低血糖的风险。故一般建议糖尿病患者在餐后选择散步等低强度运动,30~40分钟,既能消耗能量,又不用担心过度运动导致血糖下降过快,同时还能有效降低餐后血糖。除此之外,患者也可利用静态生活的间隙,做一些家务劳动来达到增加体力活动的目的。常见家务劳动的能量消耗可参考表3。
表3 常见家务劳动的能量消耗
建议患者每天争取达到60~90分钟的运动时间,但不要求一定是连续的家务劳动,每次家务劳动的运动量可以累积,注意每次的时间应不少于10分钟。
阅读原文 ”直接订阅!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JAOQj3MBfGB4SiUwaqd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