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小长假期间,在大家尽情享受悠闲假期时,各行各业仍有不少劳动者坚守在各自岗位上,用责任心和使命感收获着劳动的快乐,用辛勤的劳动度过这个“五一”假期。
大众日报记者跟随济南K109路公交车司机马现岷,体验假期最忙线路,马现岷在给予乘客舒适乘车体验的同时时刻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测温、检查、扫码一个不落。
“五一”假期的休闲时光享用美食是很多人的选择。记者记录了滕州市渝悦花田火锅一店店长宋亮忙碌的一天,从早上备货、店内消杀防疫、迎接客人、后厨外卖备餐到客人结账,宋亮都是一丝不苟。“疫情让我更加珍惜这份工作。”宋亮说。
公交司机马现岷:单程30多站,测温、检查、扫码一个不拉
5月2日早8点40分,马现岷驾驶着K109路公交车,从济南西站公交枢纽出车,开始了他一天的工作。
行驶在这条已不能再熟悉的路上,他开始为即将到来的4圈路线盘算着。别看K109路平日不算拥挤,可一到节假日,这条线路就会成为省城人流量最大的旅游线之一。
如何在客流增长的情况下仍能让公众安心选择公交出行?这个特殊的“五一”假期,济南公交公司驾驶员马现岷觉得肩上的担子更重了。
“K109路公交从济南西站出发,途经万达广场、泉城广场、趵突泉、大明湖等商圈和景点,单程一共30多站。以往,一到节假日车上基本都是旅客,车上基本都是爆满。”马现岷告诉记者。
这个假期如何呢?记者随车采访。当车辆行驶到第4站时,记者看到车厢内已站了不少乘客。随着室外气温逼近30℃,马现岷打开车内空调,同时启动通风系统并将所有车窗预留缝隙,在给予乘客舒适乘车体验的同时保证出行安全。
当车辆行驶至趵突泉景区周边时,在站台等候上车的乘客越发多起来。马现岷首先让乘客有秩序排好队,再逐个测量体温、检查佩戴口罩、扫码登记。人虽然多了,但安全程序一步没有放松。虽然乘客量较“五一”前增长明显,但记者看到整个线路运行较为通畅,未出现拥堵。
中午11点,马现岷完成一个来回的线路回到济南西站。望着繁忙的车站、正在排队候车的乘客,他禁不住和记者聊起更多假期故事。
今年春节假期,早已准备好迎接假日高峰的马现岷,却遇到了史上最冷清的工作日。他回忆,那时候一个来回下来,就拉四五个乘客,往日繁华的街巷变得空空荡荡。如今,随着疫情逐步得到控制,车上的人也慢慢多了起来。
“乘客一上车,看到我们的防控措施是到位的,驾驶员的把关是严格的,自然会培养出对公交出行的信任感。”马现岷认为,车辆和驾驶员自身的防疫措施是给予乘客信心的关键。记者了解到,“五一”期间,济南公交将继续实行70%载客率驾驶,即乘客一旦到达满载率的70%,将不再继续上客。此外行驶过程中车辆将全程开窗通风,定期对车辆消毒以及重点位置着重消毒。同时,驾驶员将更加注重疫情防控规范,对乘客实行严格的体温测量、口罩佩戴检查,每名乘客上车必须扫码登记,做到行程可追踪。
今年2月开始,马现岷作为带头人参与到了分流济南西站乘客的工作中去,每天负责运送下了高铁的乘客。在全民居家的日子里,他每天早出晚归,直到有一天1岁多的小儿子突发高烧,让他吓出一身冷汗。虽然后来确定儿子只是普通感冒,但马现岷为了家人安全,此后开始了分房分餐的“分居”生活,面对孩子的一句“抱抱”,他也只能狠心拒绝。
又是一年“五一”值守,马现岷早已习以为常,但他许诺儿子出游的计划再次落空。疫情尚未结束,面对未知的风险,家人对他的工作也难免隐隐担忧。
但就像他说的,有些工作总要有人去做,有些“冒险”的事也总要有人冲在前面,“我是共产党员,是星级驾驶员,这就是我的责任”。
火锅店长宋亮:做了6年店长,这个假期最特别
5月1日清晨5点30分,天色已亮,滕州市渝悦花田火锅一店店长宋亮已经戴上口罩、一次性橡胶手套,奔向奎文街农贸市场。
“今天是假期第一天,预计顾客要比平时多两三成,我来备点走量大的干货和蔬菜。”
在一家门面较大的干货批发店,宋亮弯腰抓起几只干制竹荪查看色泽,并下拉口罩闻了闻气味。最后,他挑选了豆油皮、宽粉、油菜等十余种食材,每选定一家供货商,他都要细致地查看相关经营许可和经营人员的健康证。
一场疫情让公众更加重视食品安全。宋亮告诉记者,渝悦花田火锅是连锁火锅品牌,在滕州开设多家分店,顾客群体庞大,不仅要加强食材来源的把控,店内防疫也是关键。9点左右,宋亮回到门店,6名服务员和7名后厨人员已经全部到岗:3名服务员将拖布放入按一定比例兑制的消毒水中,沥干擦地;2名服务员拿着装有消毒液的喷壶,边喷洒边擦拭桌椅……据了解,门店从3月18日恢复堂食后,如此的消杀防疫工作一天3遍从未间断。
11点左右,店里迎来了第一拨客人,宋亮面带微笑,手拿测温仪,为进店顾客挨个量体温。“欢迎光临,特殊时期,麻烦大家出示电子健康通行码。”宋亮还不忘叮嘱接引的服务员,“注意防控,一定要隔开座位安排就坐。”截至12点10分,33张餐桌已经坐下13桌客人。
除了要监督堂食服务,宋亮还要关注后厨外卖备餐。他们从2月10日开始经营外卖,平均一天接十几单,一度成为经营支柱。“随着疫情缓解和堂食恢复,最近半个月外卖数量持续下降,上午仅接了5单。”宋亮说。厨师长贺栋负责外卖备餐,他头戴网帽,佩戴口罩和一次性橡胶手套,食材用一次性餐盒打包装好,放入带有冰块的外卖送餐箱中,最后宋亮拿起桌上的消毒剂朝着箱体喷洒几下。“疫情还未过去,防护还是要做好。”
添水、送水果、结账……宋亮不停地忙碌着。记者看到,虽然室内空调开至23℃,但宋亮的额头止不住地流汗。“之前我只顾好自己的工作,根本不操心其他事务。”宋亮说,而现在他开始为门店经营和拓客出谋划策。“复工前我带头搞了一个引流活动,仅需2元就能买一盘畅销牛肉,目前已售出1400余张兑换券;针对春游的人群推出春季郊游套餐,配有便携卡磁炉,也起到了不错的宣传和销售成果。”宋亮自豪地说,复工以来,门店营业收入和客流量比去年同期增长8%左右。“随着疫情的结束,生意会越来越好。”宋亮信心百倍。
晚上10点20分,宋亮送走最后一拨客人。这一天,门店接待了58桌堂食,营业收入接近10000元。
服务员陆续离开门店,宋亮检查完后厨和电路设施后关闭店门。当了6年店长,宋亮说:“大河有水小河满,只有店里生意红火,我们收入才能更加稳定。疫情让我更加珍惜和热爱这份工作。”
(大众日报记者 徐超超 黄露玲 整理报道 策划 娄和军)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我要报料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J3nQ13EBfwtFQPkd2Re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