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民总理陈永贵之子回忆:父亲去世的时候,留下了8365元遗产

2021-02-22   左岸枫

原标题:平民总理陈永贵之子回忆:父亲去世的时候,留下了8365元遗产

“陈永贵”这个名字,可能人们不是特别清楚,但是提到大寨,很多人可能不会陌生。作为60年代全国农业的一面旗帜,一度流传有“农业学大寨”的口号。陈永贵,作为当时大寨村的党支部书记,与大寨的发展牢牢绑定在一起。陈永贵的儿子陈明亮曾经回忆道:“父亲去世的时候,留下了8365元遗产,这是老两口一辈子的积蓄。”

大寨村位于山西省晋中市昔阳县,是一个偏远的小山村。这里属于太行山土石山区,自然环境恶劣,人穷地穷村子穷是这里的最大特点,人们常常连饭都吃不饱。

解放之后大寨建立生产合作社,大约在1952年开始,在大寨村当时的党支部书记陈永贵以及其他领导人的带领下,大寨村的村民凭着一双手跟一把镢头,不辞辛劳,治山治水,开垦梯田,引水浇地,力图改变靠天吃饭的状况。苦心人天不负,10年的时间,终于解决了村里人的温饱问题。

这在当时得到了毛主席的高度肯定和赞扬,大寨在60年代的时候是全国农业的一面旗帜。当时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周总理,李先念等人都相继视察过大寨。

不得不提的大寨村党支部书记——陈永贵

陈永贵是山西昔阳人,1914年出生。他家境十分贫寒,吃不饱饭是常有的事情,一家人住在山坡上的土窑里。用石头或者砖头修盖窑洞,那是有钱人才能考虑的事情。后来迫于生计,他的母亲和姐姐被卖掉,一年之后,他的父亲也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上吊死亡。

这是当时太行山深处的农村的普遍状况,人穷、地穷、村子穷。成为了孤儿的陈永贵,失去了世间最重要的亲人,然而,生活中的各种磨难并不会因为这些而优待他。陈永贵常常过着忍饥挨饿,被人欺负的生活。

1940年,昔阳被日本人占领。不过,受当时太行山区抗日武装力量的影响,当地的老百姓经常受到抗日教育。所以能够跟八路军保持良好的关系,军民鱼水一家亲。

情报工作是后方战场的重头戏,当时日本人四处找地痞流氓做他们的汉奸走狗,美其名曰“情报员”。孤身一人的陈永贵也被注意到了。1941年,日本人找上了陈永贵,让陈永贵为他们传递八路军的消息。

陈永贵虽然人穷,但是志不穷。他已经接受了一定的教育,能分得清善恶是非,让他去当汉奸走狗,他是打死不干的。所以,他表面答应日本人,暗地里偷偷联络八路军,为八路军通风报信。但是后来日本人发现了,就逮捕了他。幸运的是,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日本军队投降。陈永贵也在这时重获自由

解放后,大寨村的贫苦农民分得了一些牲畜和生产农具,翻身做主,投身到建设小家,壮大国家力量的行列中。1946年,大寨村成立了互助组,1947年建立了党组织,1953年创办了合作社。陈永贵在互助组,合作社,总是最勤劳肯干的。他所在的小组,产量总是能领先其他小组。

1948年,陈永贵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1952年,陈永贵担任大寨村的党支部书记,正是在这期间,他跟村民一起,制定了“十年造地规划”。

凭着一双手、两个肩膀、一把镢头、两个箩筐,村里的人们鼓足了干劲,不分昼夜,河沟造良田,山坡造梯田,十年时间,改变了大寨的七沟八梁一面坡的地貌,把山地沟壑修成了便于耕作的良田。

1963年的干旱,洪涝,雪灾,一下子让大寨多年来的成果毁于一旦,但是凭借陈永贵和村民的辛勤劳动,他们的生活水平不仅没有降低,反而给国家上交了24万斤粮食。这让人不禁称奇。

大寨的翻天覆地的变化,被主席看到了,“农业学大寨”,陈永贵也因为成为全国劳动模范。据传,他在当大寨公社书记期间,坚持跟群众一起下地劳动挣工分。这与他十几年来的经历是分不开的。陈永贵从小遭受磨难,所以一直保持着艰苦奋斗的作风,基于这些,他才能带领大寨的群众们一步步建设大寨,才能用劳动改变村子里落后的面貌,带领大家过上不愁温饱的生活。

此后,即使是升到了更高的平台,他也没有出现所谓的“官僚习气”,仍旧是一心一意为人民、为国家而奋斗。到了1986年,他因病在北京逝世之后,全部遗产只留下8365元,让许多人都难以置信。

平民总理的身后遗产,只有8365元

从1967年起,陈永贵先后任山西省的重要干部。而根据当时的国家发展,在1975年,党中央决定让陈永贵担任国务院副总理,分管全国的农业生产。得知这一消息,陈永贵首先是推辞,他觉得自己已经年纪大了,而且是一个农民,只会种地,没办法担当如此大任。后来还是周总理鼓励他,“既然组织觉得你可以,你就一定能做好。”

陈永贵听了周总理的话之后,就在想,既然党中央这样安排,说明人民需要我,于是他接受了这一职务。当了副总理之后,常常要在办公室处理文件,这跟陈永贵一贯地坚持实地劳动的观念不符。他还是想像以前一样,一有时间就下地。所以他向主席申请,他希望自己每年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大寨、三分之一的时间在基层,最后三分之一的时间才留在北京。

农民起家,农村出身,陈永贵经常教育孩子们不要浪费粮食。当村支部书记到离开国务院副总理的领导位置,一直没有改变他冬天黑马褂,夏天白布衫,头扎白毛巾的农民大叔形象。毛主席为此大为感叹,“陈永贵啊,你的官做得不小了,还是那个装束,本色没变呐。”

无论一路以来的经历如何辉煌,陈永贵始终是中央高层领导人中的穷人,他的生活用品简单得无法想象。一枚印章,一个烟斗,一条皮带,一把剃须刀,这些东西一直陪伴着他,度过了他生命的全过程。

平民总理陈永贵的儿子陈明亮回忆,“父亲去世的时候,留下了8365元遗产,这是老两口一辈子的积蓄。从参加合作社以来攒下的钱,加上家里老房子的折价款,到后来每个月一两百元的收入,几十年下来,只留下不足万元。”

细想下来,这其实也不奇怪。陈永贵的工资要负担家里五个人的生活费用,还有家里三个学生上学的费用。再加上平时接济一些来探亲的老乡,支援一些生活困难的群众。

所以基本上攒不下什么钱。当时全国人民都在支援国家建设,陈永贵带头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保持朴素的作风,不要一点特殊待遇与照顾。

所以从1973年到1980年底,陈永贵一家一直依靠在大寨的粮食生活。生产队分下的玉米,不可能运往北京,所以陈永贵只好每年秋天托人把部分粮食拉到县城粮食局,换成全国粮票,一斤换九两,然后再到北京捎给陈永贵。

这样的生活方式,直到1980年底,陈永贵开始领取每月200元的退休金为止。

艰苦朴素,一心为公

陈永贵的一生都在保持着艰苦朴素,一心为公的作风。他一直坚持不拿国家一针一线,不占国家一点便宜。他常常对身边人说:“损害国家的利益,来让自己好过,在我这里行不通。”作为高级干部,他身边有警卫、秘书、厨师等人照顾他的工作和生活,但是他还是不习惯,经常说“让你们照顾我还不如一起去劳动”。这就是简单朴实的陈永贵。

改革开放之后,陈永贵越来越感觉自己的年纪和身份都不再适合担任副总理一职了,所以向中央递交了辞职申请。

1980年,中央批准了陈永贵的申请,允许他辞职卸任,但仍为他保留了副总理待遇。

1985年,陈永贵被确诊为肺癌晚期。家人劝他接受治疗,但是他非常坚决地拒绝,他说“不要再浪费国家的钱了,我活了这么多年,够了。”

陈明亮回忆,关于8365元的遗产,父母还有争议。父亲本来是要全部交党费的。但是母亲听了之后想了想,说,“你把这钱全部交党费,我支持,因为你是党员,我也是党员,但是你有没有想过你把钱全部交了党费?一点钱也不给我留,你又最希望看到小儿子上大学,小儿子上大学以后拿什么钱去交学费,拿什么钱去买书本?”

后来商量之后,还是决定,把这些钱一半交了党费,一半留作学费。

这种大公无私的精神,我们现在人想想似乎觉得很不可思议。但是老一辈革命家似乎都这样做,周总理去世后身无长物,主席也是多年穿着打满补丁的中山装,亲人朋友们想凭借职位谋些便利,这些都是不可能的事情。

勤俭节约、艰苦朴素、清正廉洁、踏实肯干、一心为公、奉献自我,这些前辈们的精神似乎永远都是纯粹的。他们一生都在坚持自己的信念,为了国家和人民努力,对于个人,他们能保证最简单的生活需求就可以了。

有的人还常常因为别人对自己的特殊待遇而生气,这种为祖国和人民奉献一生的事迹永远值得我们铭记,这种精神在这个飞速发展,人心浮躁的时代更加值得我们去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