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思维】左岸:浅谈诗歌写作的动作细节
作者简介:左岸,本名杨庭安。中国“第三极”神性写作代表诗人、卡丘主义主要诗人, “突围诗社”主要成员。诗歌评论家。荣获“中国当代诗歌奖•创作奖”(2011-2012)。小小说十几次入入选国家级各种年选选本。小小说《修鞋摊》被选为2017年东北三省四市教研联合体高考模拟试题、并被选为《小小说选刊》改革开放40年成果作品。作品散见《人民文学》、《人民日报》、《诗刊》、《上海文学》、《诗选刊》、《诗歌月刊》、《星星》、《绿风》、《特区文学》、《福建文学》、《安徽文学》、《作品》、《红豆》、《四川文学》、《诗潮》、《山东文学》、《鸭绿江》、《百花园》、《天池》、《微型小说选刊》、《小小说大世界》等百余家报刊。出版诗集《一只晴朗的苹果》、《灵魂21克》,主编《中国现代短诗鉴赏》,小小说集《小鸟是冬天树上的果实》、《冰乳房》等。现居大连。
诗思维
本期推出诗评家:左岸
北极星文学辟设“诗思维”专栏,重点推出著名诗人、作家的评论文章。来稿请注明“诗思维”。
栏目主持 阿伯
推荐 鲁风
浅谈诗歌写作的动作细节
文/左岸
细节描述是诗歌的生命,具有见微知著的艺术魅力,精彩的细节描写,往往含蓄隽永,意在言外,“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在诗歌当下写作风格纷至沓来的今天,评价一首诗歌的成功与否,主要看有无成功的细节支撑。巴尔扎克在《个人生活场景•后记》中所说的:“唯有细节将组成作品的价值。”
细节分类主要有:肖像细节、语言细节、心理细节、物质细节、景物细节、现场细节、动作细节等。在这里我主要说说动作细节。
说到动作细节,自然联想到生动,唯有活才能感召生命的律动,由此延续到——动态:是指艺术形象表现出的活动神态,从另一角度阐述,动作是肢体语言,而动作细节,则是需选择最具表现主题或精华的细节。所谓一首诗里动作细节,它是在场的、是正在发生、是现在时的、是流动的、是发展的,它是整首诗象征及隐喻的铺垫或触发点。
大家所熟悉的唐代诗人贾岛的“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一个夜半挥手敲门的动作细节,“声、情”并举,将月光如水、万籁寂静的村野描绘得绘声绘色,不绝于耳一千多年,堪称佳话。
所谓动作是受大脑支配的,对世界有什么认知就有什么肢体表现。中国当代学院派诗人代表王家新的《空谷》一诗即是典型的象征诗歌:
“没有人。这条独自伸展的峡谷/只有风/只有满地生长的石头/但你走下去的时候,你感到/峡谷在等着你/峡谷如一只手掌在渐渐收拢/你惊慌地逃回去,在峡口才敢/回过头来:峡谷空空如也/除了风,除了石头”。
全诗采用白描,一连串的动作,刻画诗人的惊恐心态,往往面临一种巨大的事物不期而遇,会使人们无所适从,逃避者占大多数,跳到外面去看,不妨也是一种聪明,当你不明白一个事物的真相,最好的办法就是认真思考学习,
知己知彼,方能正自信。诗人写这首诗正好是八十年代,中国处于改革开放初期,观念发生天翻复地的变化,新思潮不断冲击人们僵硬的思维,对新形势不适应甚至抵触。诗人正是利用“空谷”作为道具,以巨大与渺小的对比,诠释自己的哲学理念,当然也包括对西方文学思潮涌入的短暂休克现象的顾虑。这首诗是诗人的真实性写照,因为诗人也是人。
诗人对动作细节的技巧运用是多方面的,它是诗人手里的魔棒,任我变幻。著名诗人西川的短诗《体验》就是一首不可多得的灵魂感觉之诗。全诗如下:
“火车轰隆隆地从铁路桥上开过来。我走到桥下。我感到桥身在战栗。因为这里是郊区,并且是在子夜。我想除了我,不会再有什么人/打算从这桥下通过。”
应该说这是一首现场感非常强烈的短诗。诗人选择夤夜在桥下感受火车呼啸而过的震颤感,宏达与微小、钢铁与肉体对比的反差,为读者提供了情绪化的漩涡。唯有诗人敢于经历这瞬间的一刻,为自己设计一张孤独的床,也有一种远离尘嚣的快感,都在月光下诗人铅色皮肤的波浪中感应到。
优秀诗歌都是充满神性的、它是超然的、“暗物质”的,它能打通看得见与看不见的时光隧道,如果没有神性,就会完全受这个物质世界的逻辑规律所限制,
有了神性可以突破这个限制,达到人类不断向上攀爬的勇气。
从诗的层面讲,在诗人的感召下抵达少数人下能享受的奇妙的精神体验,总之,无疑这首诗引发了中国诗坛走向超体验诗歌的先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