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常有慢性咳嗽、咳痰病史,尤其是冬季,一遇冷空气这些症状受到刺激就容易加重。冬季往往也是慢阻肺疾病的高发期,患者出现急性加重期的情况也非常多。所以冬季要尤其预防慢阻肺。中国慢阻肺的流行病学相关调查显示,慢阻肺患病率明显增加,40岁以上人群慢阻肺患病率十年间增长67%。
让患者棘手的是,有超过一半的轻度慢阻肺患者没有症状,有1/3的中度慢阻肺患者也没有症状。然而症状不明显并不代表着病情不严重。因慢阻肺急性加重而住院治疗的患者,5年病死率达到了50%左右。那么有没有办法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事实上,慢阻肺的病人群体中,I-II期轻度的患者超过90%,绝大多数症状轻或无症状。而当前慢阻肺治疗的困难、病程可逆性极小的主要原因就是晚诊晚治,远落后于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重点放在早期诊治的理念。
专家表示:对于慢阻肺,应以预防为主。必须戒烟,避免生物燃料和长期空气的污染,并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而面对中重度的慢阻肺,应该更加重视非发作期的稳定治疗。
肺功能检查是慢性气道呼吸疾病诊断的金标准
4类人每年要做肺功能检查
【大于40岁者】
【吸烟人群】
【职业气体污染人群】
【长期重度空气污染地区的人群】
任何存在呼吸困难、慢性咳嗽或咳痰并伴有危险因素暴露史的患者,都应考虑做肺通气功能检测排查慢阻肺。慢阻肺的发病有年轻化的趋势,40岁以上人群应每年至少做一次肺功能检查,而吸烟人群20岁开始就可以进行筛查。
另外,戒烟是治疗慢阻肺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患者吸烟的时间越长、数量越多,其肺功能越差且慢阻肺病情更严重。一旦确诊慢阻肺后,可通过戒烟、保持健康运动等改变生活方式,同时根据医嘱,按时、足量、长期进行药物治疗,并通过肺功能检测,监测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