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中秋节,我问还是一个人在非洲的朋友,中秋节怎么过,他说没什么可过的,还是要去出差工作。
我说中秋节也是一个大的节日,就算自己一个人也应该给自己过一下,或者去项目上找朋友,几个人一起热闹一下。他说出去这么多年了,除了之前在公司时公司会组织过,现在自己一个人在那边做事,也没什么心思去弄。他不并不喜欢热闹,哪怕是过节时。他说离开了家,没有家人在一起,这些节日对自己其实也没什么意义,和别人一起只是图个热闹,显得不是那么孤单罢了,但自己已经习惯了这种孤单。节日,对常在非洲的人来说,并不那么重要,或者并不是真正的存在了。
这样想法和感受或许很多人都有,自己只身一人远走非洲,没有了家人在身边,有幸的可能在那边结交到几个朋友,能够和朋友在一起度过一个一个没有太多感觉的节日,是相互陪伴着,是互相倾诉着藏在自己心里的话,是让自己在这个本该团圆的日子不再孤单,也是为在非洲的工作增添一丝生活气息。
在非洲时,关于国内的节日,很多人通常都是记得的,甚至比在国内时还要惦记,或许是大家有了时间去看日历,查看着国内不断变化的每一天;或许是大家想要用节日的到来提醒着自己在国内的牵挂,甚至提醒着自己是中国人,但凡中国的传统节日,不管自己人在哪里都还是要过的。
在一个重要节日快来时,在一起的同事或者朋友便会经常说着,还有几天就是什么节了,似乎在这一天要发生着什么大事,有什么隆重的安排一样。
但真正到了节日这一天,通常就是厨房里面多做几个菜,一帮同事或者朋友在一起喝喝酒。白天还需要工作的,要正常上班,单位给了假期的,就在宿舍看看电影或和家人通话,或许是到外面那个当地最大的商场逛一圈,即便买很少的东西,也要去感受一下那里的热闹,因为这一天似乎就给予了一个不一样的心情。
这一天的安静或者闲逛都为了晚上的一次团聚,也只有这个团聚才把节日的气氛给提了上来。此时,餐厅就有了欢快的聊天声,不断的敬酒声,和郎朗的笑声,这个气氛只存在于这一个房间内。外面的人并不知道这些中国人在过着什么节日,他们可能也不知道这一间屋子里的热闹。
这一顿饭后,大家便各自回到自己的房间,回忆着刚才的饭桌,觉得只是比平时吃饭的时间长而已,有的人似乎都忘记了这是在过一个节日。
而对于那些一般的工人,怕是连这个饭局都没有的,他们的食堂也会加两个“硬菜”,然后打饭后回到宿舍去吃。但此时的宿舍也会热闹一番,他们会把打回来的菜,再加上一些自己从超市买来的零食或者熟食和酒,也凑在一起庆祝属于每个中国人的节日。对于他们来说,这顿饭是难忘的,因为不常有。所以他们的节日过得也更热闹,非要给自己喝得美美的,然后来一个轻松的睡眠。
但当第二天所有人照常工作,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面对着那个熟悉的环境时,大家想起,这个节日竟然就这么过完了,他是在一顿饭的期待中发生的,又是在一顿饭后结束的。在非洲过节,原来就是这么的快和无感。
时间久了,过节的仪式感便越来越没有,大家对节日的期待可能就是听闻着国内的家人朋友如果度过的,也期待的是有一天心情的放松。
我自己是一个比较注重中国传统节日的,特别是像中秋节这样大的节日,觉得不管几个人无论在哪里都要简单的庆祝一下,哪怕只是多做几个菜和喝一点点的酒。
记得六年前,我还是在非洲做工程时,那一年的中秋节,在项目现场只有我和公司的厨师两个人。因为项目距离公司的办事处很远,而且当时公司在那边的人也已经不多,所以生活上的补给就不那么频繁了。
以至于,在到中秋节时我们也没有新的物资,所有的食品都是之前剩下的,更是没有月饼能吃。但那天厨师依然是做了几个菜,酒也是有少量库存的。仅是这些可能和平时也没什么区别,中秋节最重要的象征是吃到月饼。
于是,我就让我们厨师用电饼铛烙饼,并且烙的厚厚的,而我就用一些软糖切成条,在烙好的饼上拼出了“月饼”两个字。当时拍照发给我的朋友,他说这是他见过最独特的月饼了。
吃过晚饭后,我们把这个“月饼”切开,沏了壶茶,也坐在项目的房屋前看着非洲空旷天空中的月亮,那是我在非洲所度过的一个难忘的中秋。
有时我们自己走的远了,似乎忘记了身后还有一些亲密的人,也忘了那些人在关心我们。周围的环境可能把你的身体给隔离开了,但我们应该保持着一个有着情感的头脑,那些陪伴和影响着我们的东西不会离开,即便你没看到它。
如果生活中暂时只有一个人,那么也要让自己的心随着不同的时间跳动起来,只有这样,你的生命和生活才会有了活力。
所以在这里,也祝福所有在非洲的人:中秋快乐!给自己一个有温度和活跃的节日吧。
关注非洲,关注“物美非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