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同事在某东上购置空调,事前做了份详细的品牌产品优劣势,及价格优惠等清单。
本来特激动想与朋友分享战绩,传授经验,结果换来的是不屑与暗讽。
“你花那么多时间就为了省这点钱?不值得!”
她这个朋友是英语专业的,在一个辅导机构做小学英语老师,一个月收入也就1w多,前些日子我这边有个翻译的活儿在找人,同事推荐给这个朋友。
这个朋友立马就拒绝了,说:“这种小钱,不值得赚,浪费时间”。
小钱不值得赚,也不值得省,其实很多人都有这样的观点。
他们鼓吹的就是这一件事情:钱是挣来的,不是省来的。更极端的会说: “越省钱越穷,会花才会赚”、“挣钱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花钱”。
很多励志书和营销号都这么说,所以你就这么做了。
但其实没有省钱的你,有变得更富有了吗?
这里面到底是什么东西不对呢?
你究竟是活成了自己想要的样子,还是活成了营销号想要你活成的样子?
我朋友当中信这种观点的人不少。
刚毕业时候,有个女闺蜜,一个月5000的工资,对那些小钱根本就不在意。用她的话说就是“我缺的是一套房的钱,又不是这点吃饭的钱。”
于是她隔三差五就来一顿大餐“抚慰自己的辛勤劳动”,动不动就打车,什么衣服化妆品更是看上了就买,着实过了一阵舒坦日子。
可是生活并不会总是一帆风顺。
某一日体检过后,她接到了医院的通知:她体检时检测到一个肿瘤,需要做一个小手术,费用大概在2万左右。
她一下就慌了神,由于不太在意小钱,自己平时几乎月月都是月光,哪儿还有钱做手术?
最后还是跟家里要了这笔钱。
赚钱能力不足的时候,省钱就显得特别重要,因为只有把不该花的钱省下来,才能把钱投资到该投资的地方。
省钱,就是一句话:不该花的不花。
很多人把省钱=浪费时间,觉得还不如拿这个时间去学习呢,问题是:
第一,他们节省下来的时间也不拿去学习。
第二,他们也没钱去学习了。
第三,省钱跟浪费时间也没什么绝对关系。
之前有一个真人秀,叫《有楼万事足》,里面有一个男人叫Chris,他有个绰号叫“50元哥”。因为他给自己下了一条死命令,每天最多花50块港币。
听起来很不可思议,每日三餐、公交地铁、其他零用,加起来每天不超过50港币。
他可是在香港。而他做到了,秘诀就是一个字——抠。
对自己抠,对别人抠,每一个环节能省则省。
早在上大学时,大家都在风花雪月,Chris就制定了“十年买房计划”,为此他削减了所有非必需开支。
对外,绝不出去吃、绝不娱乐应酬,少交际也就花得少了。
对内,通信,4G时代用的还是2G手机;交通,能步行绝不坐车;唱歌,从不去KTV,就对着电脑自唱;洗澡,每天大学淋浴室伺候……
真是完全把一分钱掰成两半来花。
那还有一位,和“50元哥”简直不相上下。
她就是90后文员Macy。
她绰号是“105%姐”,意思就是她每个月存下来的钱,是她收入的105%。
所以“50元哥”八年才凑够的首付,她三年就完成了(当然买房要求不同)。
他们俩的绝招也不一样,Chris靠抠,Macy靠蹭。
蹭家里,蹭男友的,所以基本每月只有净收入,没有支出。再加上闲暇时,炒下股,所以能做到每月净增105%。
我们不鼓励大家蹭,也不鼓励大家抠。
举这个例子其实只想说明,其实不要太过轻视每一笔小钱,小钱的力量积攒起来是难以想象的。
以后你未必会赚很多,但是现在,合理的消费原则,会让你省不少。
第一, 投资自己一定不能省!
如果你学会了控制自己的消费,每月能有固定结余,对比之前的你来说,已经是从0资产或者负资产迈向正资产了,这非常棒。
但是,要是你通过学习提高自己的能力,你银行卡里余额的增长速度可要比你光攒钱快多了。
第二, 弹性消费一定要省!
弹性消费其实说的就是一些买来能够让生活品质有所提高,但是不买其实也无妨的东西。
比如说一天喝一杯咖啡,一年下来就是一万多。这种看似不起眼的零散花费累积下来也都是不小的财富呢。
第三, 冲动消费要谨慎
当你有购买冲动的时候,我建议先问问你自己三个问题:是不是刚需?会不会一直使用?家里有没有同类型产品?
如果实在理智抵不过冲动,那就先暂时等一个星期,然后一周之后再问问自己还想要么。
说实话,以前我也是秉持这种观念的人。
我会经常跟我妈:勤俭持家,不如能赚会花。
后来我就发现,很多时候我们并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能赚钱,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我们都会处于一个贫困状态,所以把不该花的钱省下来,投资到该投资的地方,真的非常必要。
另外,持有这种观念的话,你真的会放纵自己花很多不该花的钱,也就是形成了所谓的浪费。
钱是赚出来的,也是省出来的。
不会省钱的人,是完全没有理财意识的人,绝对赚不到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