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卖、快递,如今已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他们在便利社会的同时,却因常常不守交规而成为路上的安全隐患。近日,深圳交警表示,将根据新修订的《深圳经济特区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罚条例》重拳出击,开展最严“禁摩限电”整治,快递、外卖骑手一旦违法,最高可被处罚停驶2年。
祭出如此重拳,并非“杀鸡用牛刀”。据统计,今年截至11月份,深圳共查处外卖送餐行业交通违法190837宗,涉及人员75051人。可以说,如此高频率的违法行为已不是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轻微劣迹,更不是新兴商业模式发展中的短期“阵痛”,只有执法力量充分介入纠偏,才能保证城市秩序的正常运行。
一段时间以来,快递、外卖小哥频频上演“速度与激情”,一方面是由于从业者安全意识欠缺,对法律法规认识程度不高;另一方面,则是一些平台不合实际地提高服务标准,苛刻的处罚机制逼着小哥不得不“玩命”。在此前的很多轮治理当中,矛头往往单纯指向派送员,而忽视了其背后的企业。从此次深圳的治理实践看,规范行业被提升到相当重要的位置。根据要求,快递、外卖等特殊行业将探索信息化试点,把每人每车都纳入数据库中精准追踪。当骑手多次犯错时,将削减该企业10%的配额,并向社会通报,责令限期改正。从逻辑上看,此举可以倒逼平台设置更为人性化的考核机制,加强对旗下骑手的教育管理,从根本上改变“要钱不要命”模式。
严管势在必行,而从行业发展看,快递、外卖平台也到了必须改变的时候。在经过数次合并重组后,几大巨头格局已定,同时社会对相关服务的考量评价标准,也变得日益多元。以外卖为例,根据一项媒体调查,多数受访者表示相较于时效,更看重商家环境和口碑反馈。尤其是时至今日,外卖平台依然没能彻底解决入驻商家的食品安全问题。轻量重质、多面提升、注重安全理应是各方平台未来角逐的着力点。谁把更多精力放让用户“吃得好”而不是“吃得到”上,谁才能成为市场上的赢家。
深圳方面的立体监管体系值得所有城市借鉴——管住平台、控住骑手,让更多美食平安抵达,让更多城市交通顺畅。
*本文由树木计划支持,长安观察出品,首发在今日头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