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受了伤(意外,或者长期累积的压力)而来练瑜伽,也有不少人(以为)本来很健康,来练瑜伽之后,受了伤(意外,或者长期累积的压力)。
大部分的人都想要轻轻松松地练习,也都想要练成轻轻松松的状态,但其实也有不少人只是想要练“看起来很厉害”的功夫:像是单手手倒立,像是“手倒立到后弯轮式再站起身再下腰到轮式再回手倒立无限回圈”。(倒是很少很少人想要练“真的很神奇”的功夫,像是双盘飘浮腾空,像是如实看见一切该看的,像是彻底断却一切该断却的。)
实际上常见的情况是,我们大家都是“嘴上说不要,身体反应倒是很诚实”。同学是这样,瑜伽老师也是一样。
想要轻松练习,想要练得轻松,但始终愈练身子愈沉重,愈练整个人愈疲累吗?
如果是这样子的话,我们可以看看自己是不是有这样的情况:
如果整个身体最僵硬的部分不调整一下,什么其他部位都别谈了。
哪里最僵硬?当然是脑子啊。脑子里固有的习性、惯性,过去对于自己的认知,对于未来的期望,应该做的,不应该做的,不得不做的,怎么也不想做的,一定做不来的,一定不能做的。一条一条把我们紧紧捆绑着,束缚着。
还是讲个瑜伽老师和同学们经常探讨的弯不弯膝盖的例子来看。
资料来源:TomMyers教授的解剖训练
依照《解剖列车》里的说法,“当膝盖弯曲,浅背线上部和下部(浅背线theSuperficialBackLine分为脚趾到膝盖,以及膝盖到额头,上下两个部分)
是相对分离的,而且较容易于髋关节处折叠。随着膝盖伸直,浅背线连结成一单位,前屈动作可能就不那么容易了。”
这个道理非常简单易懂,麻烦的是,还真的不容易做到。特别是本来浅背线就是比较僵硬的朋友。
因为我们感觉到自己的僵硬,所以就更容易企图努力伸直、延展、拉长、伸展。但很多时候,就是这些“企图”本身,让我们继续僵硬,甚至更僵硬。
我们的念头捆绑住自己了。
从“头”来解开吧。先别想着“伸直”、“拉长”。回想一下,我们其实都想轻松练,都想练轻松。那就专心保持“轻松练”的意识吧。
让膝盖自然微弯一些(或者再弯更深一点)。下背(或者整个背部)比较轻松的感觉马上会传回我们的脑子。(还没吗?别担心,或者再弯更深一点,或者休息一下再来一次,或者调整一下呼吸,或者干脆就坐在椅子上练习这个动作。)
随时记得自己要“轻松练”,随时记得自己要“练轻松”。发现身子又紧绷了,记得有这一招:从“头”来解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