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山是我国著名的埋葬烈士陵墓的基地,高度约130米,地势低缓,因附近盛产耐火土,白土,灰土等八种建筑材料而闻名,1950年,这里被定为公墓,专门埋葬一些抗战老兵以及革命烈士的遗骸,在八宝山的南边还有一座延寿寺,后来更名为褒忠护国寺,明清两代后,一些宦官被批准在这养老居住,除了寺庙,这里还有农田和菜园。
八宝山一共占地150亩,原名叫黑山,1984年,这里成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而这座公墓的主要建筑格局都是由民国时期四大才女之一的林唯一设计的,整个公墓分为墓区和骨灰堂两个部分,墓区位于公墓的东北角,共计约598座墓地,而骨灰堂则位于公墓中央偏东的位置,分为11个骨灰室,爱新觉罗溥仪,李宗仁等人的骨灰都曾存放过于此。
不过在八宝山,有一个人的公墓非常特别,在这里,他只有一半的骨灰存放在这,而另一半,则被埋在了北京的闹市区,这又是为什么呢?这个人不是别人,他叫孟凡章,1951年出生在河南省得到一个小村庄里,从小读书的时候,他就向往那些英雄人物,1968年,还在读中学的孟凡章顺利入伍,当上了一名卫生员。
入伍后的孟凡章非常刻苦,每日发奋学习,还获得了上级领导的称赞,1969年1月,孟凡章像往常一样在铁道边巡逻时,忽然发现异样,他看见在铁轨中间有一块大石头,而就在此时,一辆满载我军物资的火车疾驰而来,孟凡章马上意识到,这是有人故意放在这的,目的就是为了摧毁我军运输的这批物质,这时候想要让火车停下来已经来不及了,孟凡章在最后关头做了个大胆的决定。
他朝着那块石头奋力一扑,用尽全身的力量将那块石头推了出去,当时的列车长也发现了这惊心的一幕,急忙拉住刹车,但是因为惯性,火车还是朝着孟凡章冲了过去,把他卷入了火车底部,事后,满车的物资被保存了下来,但是孟凡章却牺牲了,在送往医院后,他从昏迷中醒来,第一句话就是“不要管我,救火车”,而此时的他不知道,火车早已得救,但是他却因为伤情太重,根本无法医治了。
孟凡章牺牲时年仅18岁,他死后后,遗物和他拼死推开的那块石头被收藏在了沈丘县烈士陵园,和博物馆里,而为了纪念他,国家决定在他牺牲的地方修建一座坟墓,并将他的一半骨灰安葬在这,另一半则葬在了八宝山革命公墓里,每当火车经过这里时,需要改道,有时还会鸣笛以示悼念,之后,北京市民为了纪念他,在首都繁华的丰台区街心花园又为他修建了一座陵园,他的事迹,以及爱国思想深深的影响了后人。
其实像孟凡章这样的少年英雄在我国历史上并不在少数,还有一位少年女英雄是大家人尽皆知的,她就是刘胡兰,1932年,刘胡兰出生在山西省的云周西村的一个贫苦家庭,她原名刘富兰,1945年,13岁的刘富兰报名参军,立志要为国做出贡献,第二年,刘胡兰担任妇女干事,但是1947年,刘胡兰因被叛徒出卖而被捕,面对敌军的威逼利诱,她始终不愿意屈服,最终被敌军杀害,牺牲时年仅15岁。
刘胡兰死后,山西省文水县修建了一座刘胡兰纪念馆,后又在其家乡修建了一座烈士陵园,将她的遗骨迁至陵园,在这里,最显眼的还是那座刘胡兰雕像,她永远的停留在了15岁的年纪,总面积达到6万多平方米,除了陵墓和雕像,还真实还原了刘胡兰受审就义的原址,并且在广场中的陈列室和烈士纪念厅都放有她的遗物和生平事迹介绍,其中还有郭沫诺等名人为她的题词。
根据记载,刘胡兰生前曾定过两次婚,以及一次恋爱,1946年时,又双方父母做主,让刘胡兰和邻村的一个男青年定亲,但是两人并没有感情基础,两人都觉得婚姻应该以自由恋爱为基础,所以拒绝了这次订婚,后来,刘胡兰在云周西村时,与一位叫王根固的连长相识,当时刘胡兰主要做的是后勤工作,这位王根固因为受伤转到云周西村,刚好是由刘胡兰照顾。
久而久之,两人就产生了感情,但因为当时还处于战乱,王根固无暇顾及儿女私情就前往前线打仗去了,临走时,留下一支钢笔还有一条毛毯等用品当做提亲的信物,后又留下一个小手帕做纪念,这块手帕也成了刘胡兰最珍贵的东西,后来,她将这块手帕交给了继母保存,而在她牺牲后,刘胡兰的大伯又按照当地风俗,为她举行了一场冥婚。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IiL1KnUBd8y1i3sJaqJ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