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捞等餐饮业悄然涨价了,这什么情况?是想报复性回补亏损吗?

2020-04-09   优淘邦

今年年初受突如其来的疫情影响,因餐饮业具备出行与聚众属性,餐饮业首当其冲受到重创,整体损失显而易见。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前两个月餐饮收入同比下降43.1%,有些地区甚至更高。相比去年春节期间,有9%的企业营收损失达九成以上。大多数餐饮业都不同程度受损。

目前已经复工复产多日了,但餐饮行业还没有完全恢复到平时正常水平,甚至还没恢复六成的客流量,并且还由于缩短经营时间、控制顾客数量等防控措施,由于店租人员水电等固定费用摊在那,餐饮业门店运营成本相应被抬高,餐馆经营陷入不开张“愁”、开张了更“亏”的困局。据悉有统计数据显示,5%的样本企业账上没有现金支撑运营;79%的样本企业表示,依靠自有现金无法支撑再过3个月;表示现金流储备丰厚,且能支撑6个月以上的样本企业占比仅为16%。

面对压力与损失,有些餐饮门店为了捞回损失,各餐饮业各显神通,海底捞等餐饮业悄然涨价了,其涨价消息也成了热搜,有网友纷在网上纷贴出各餐饮业的涨价信息:海底捞血旺半份从16元涨到23元;半分土豆13元(合一片土豆1.5元);米饭7块钱一碗;小料一碗10元。西贝莜面村的外卖菜单上,土豆条炖牛肉80元,酸菜封缸肉80多元。知名奶茶品牌“喜茶”的同款产品与之前相比也上涨了2元,连一些小吃店,也悄然涨了一二元。还有很多,不一一例举。


对海底捞涨价,有些人许久未踏进饭店大门,本想满怀热情吃一顿滚烫火锅,却发现蔬菜调料纷纷贵了,心里不痛快;对此,海底捞方面昨天回应称,涨价确因人力、采购及消毒热毛巾的更换频率等成本增加。因为出于疫情防控考虑,现在门店的营业时间减少,门店内桌椅间隔在1米以上,小桌1-2人,大桌不超过4人,因此开放餐位较少,这无疑增加了餐饮门店的运营压力,营收也无形中下滑了许多。翻台率下降、客流减少这是目前餐饮店的事实,为增加收入,海底捞等餐饮店往往会选择提高客单价来增加营收。有网友戏谑:报复性消费还没来,报复性涨价先到。


海底捞等餐饮店涨价的背后,折射出餐饮业因疫情造成的巨大损失,想在短时间内,报复性补偿损失,变相将疫情损失转嫁给消费者。既然客流量减少了,提高客单价,似乎就成了餐饮企业的不二选择。目前,餐饮企业一直在突围、自救。各地政府部门也拿出真金白银发消费券,鼓励消费。堂食刚刚放开,餐饮行业就涨价,难免让消费者难以接受。那餐饮企业“自救”,靠涨价行不行?

涨价是一把双刃剑,涨价可以迅速补血弥补前段时间的亏损,但不利因素更多,疫情期间大家的收入也受到影响,对涨价会变得更加敏感,涨价可能导致民众更加捂紧钱袋,“你可以涨价,我可以选择不来呀!”,代表了大部分消费者的心声,涨价后恐怕就不会去吃了。实体经济不振,餐饮行业到急着挽回损失,涨价没人吃了会形成恶性循环加快破产的节奏,或许复性消费还没来,报复性倒闭先到。餐饮业涨价,必须充分权衡自身、市场与消费者三者利益,寻求最大公约数,尤其需要把握好涨价的度。不能粗暴地把自己的损失,通过涨价变相让消费者买单。

疫情之后,人们对食品安全卫生以及外卖的美观度、便捷度要求提高,更关注健康。餐饮行业自救刻不容缓,但方式可以多样。就在海底捞等宣布涨价的时候,肯德基、麦当劳纷纷推出优惠活动,大行其道,据悉消息一出,闻讯而来的消费者蜂拥而至,抢得肯德基麦当劳小程序崩盘。网友们感慨,在这特殊时期,物美价廉才是王道,这确实可以借鉴的。

涨价是商家的自由,但涨价可能会造成不利影响:客户的流失也会刺激其他企业跟风上涨形成恶性循环,最终消费者用脚投票。疫情期间说的自己惨兮兮,现在又这么按捺不住!现在不更应该薄利多销么?不要贪眼前那点利益,不怕得不偿失吗?

​现在高速公路免费通行,油价下跌,人工工资在下降(普遍的在减薪),部分地方租金在减免,所有成本都在下降,这到底是什么在上涨?在当下共克时艰的特殊时期,餐饮行业应当慎重考虑涨价。比起用价格上涨来弥补一时亏损,餐饮企业更该增强的,是寻求多变盈利模式的能力,提高服务做好内功,否则只有报复性倒闭。小编抛砖引玉,欢迎大家在评论区各抒己见,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