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不到这6个字,每年书读得再多也白搭

2019-07-10   书语人间




不知从什么开始,“我一年读了100本书”这样的话题开始被热捧。甚至,标榜着能教会你“30分钟读完一本书”“一个月读上20多本书”的高效阅读法,也开始日趋流行。

不过,读书,可不是打开一本书,从第一个字读到最后一个字,就叫“读”书了,那顶多叫“看”书。

并且,如果没有一个对的读书方法,你会发现,纵使书读了不少,你的生活却在原地打转,没有得到改善。久而久之,你说你焦不焦虑?

那么,什么才是正确的读书方法呢?

翻开这本《麦肯锡精英高效阅读法》,你将找到问题的答案。


做不到这6个字,每年书读得再多也白搭

01.

输出


输出,其实,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哪怕是坚持写了8个月读书笔记的灵遥,偶尔也会觉得,不想再把读过的书整理成笔记了,好麻烦呀!单纯地去享受读书过程中的美好体验,多好呀。

打住!

如果你不学会主动输出,真的会把“读”书,变成“看”书的哟。

聊到“输出”这件事,落笔一刀曾经劝过我,灵遥呀灵遥,你明明和我一起读过了《精力管理》,却每天问我“精力管理”的问题,你说你这本书,是不是白读了?

尽管那时候我嘴上说的是,还不就是看着你是我男朋友,想给你一个表现的机会嘛!哼,你还不领情,心里却不由自主得觉得,嗯,好像你说得确实很有道理呢。(嘘,不要告诉他,否则他该嘚瑟了)

所以,想要把读过的书装入脑子里,“输出”这件事情,一定要认真对待。

那么,有哪些好的输出方法呢?除了,嗯,记笔记。

第一个方法,是在平台上,与其他人分享你读完这本书后的感悟。比如,灵遥现在每天都会把读过的书整理成笔记,再发布到公众号、今日头条、网易蜗牛等平台上。

其实,这,也是一种看似缓慢,实则一举多得的个人品牌打造方法了。说不定,某一天也会有一个编辑找到你,说要送书给你读哟。

第二个方法,是结合书里的内容做咨询。

这个方法,是落笔一刀教我的。在认真地读了近3年的心理学书后,他便发现了自己在沟通与帮人解决问题上的天赋。于是,他就跑到了平台上,去帮身边人解决问题,据说效果挺不错的。

并且,在为别人提供咨询的时候,你还能够从客户的需求和问题出发,继续找相关的书籍来补足你的知识漏洞,对你知识体系的搭建也称得上是大有裨益

第三个方法,是公众演讲。

这个方法,是读书会里的 @鱼米同学 告诉我的,自从加入了Toastmaster后,他仿佛变了一个人,每天都会来群里和大家分享自己参加活动的收获和感悟。

所以,如果你想要在某个领域成为首屈一指的专家,或是自己创业,那么,你可以尝试针对自己的专业领域,或是想要深入研究的领域进行演说哟。

这样,你不仅能够整理自己掌握的知识,还可以建立起判段标准,建立人脉关系,提升工作热情,可谓是“一举四得”。

在这里,欢迎对演讲和分享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加入书语人间同名读书群(加我微信econlovelavender来撩~),来与我们分享你对认识和见解,或是加入当地的头马俱乐部,和更多的小伙伴们一起练习演讲。

以上,与“输出”有关的三个小方法,你学到了吗?




02.

行动


刚毕业的时候,灵遥曾利用上下班的通勤时间,在1年内读了近100多本心理类图书,方向是我感兴趣的个人成长和两性关系。

如果说当时读过的这100本书,给我的生活带来了什么积极的改变,也许就是,在给别人分析问题的时候能讲得头头是道,以及,家里的书架上多了100多本书,看着很有成就感吧


直到,我遇见了落笔一刀。

在和他谈恋爱的时候,灵遥才发现,哎呀妈呀,自己咋这么“幼稚”呢?

明明很多情感大咖都在书里讲了,男人心情不好的时候,你要给他空间,不要死缠着他不放。等他心情好了,自然又会跑过来哄你了。

现实却是,一发生冲突,我就不依不挠,非要落笔一刀给我个解释,和我好好来“解决”一下这个问题。

结果,你懂的。

现在,回想起过去的稚嫩,我不得不感慨,任何不以行动来改善生活为目的读书,都是在耍流氓。

想要读懂一本书,你不仅要“看”书,还要不断地去反思自己如何做才能把书里的内容运用到你的生活中去。

在这本《麦肯锡精英高效阅读法》里,作者就告诉了我们如何通过在“读书档案”上写明目标,然后付诸行动。



如上图所示,一份“读书档案”由4个部分组成。

第一个部分,是阅读这本书的目的,即,你为什么要选择这本书,或是你希望用这本书来解决一个什么样的问题。

比如,灵遥读《聪明人用方格笔记本》一书的目的,就是希望能够改善记了笔记后,就扔到一旁的毛病。

第二部分,是读书后的感受。在这个部分,你一定要真实地写出读过这本书都带给了你哪些收获,或是“这本书让我觉得很失望”等,来帮助你记住读书过程中的美好体验,陪你享受读书的过程。

第三部分,是读了这本书后,你接下来打算做些什么。

比如,灵遥在读《聪明人用方格笔记本》一书的时候,我就写下了,在接下来的3个月里,我要改掉以前一字一句记笔记的方法,按照“事实、感想、行动”来记笔记。

第四部分,是你在3个月后,打算做些什么,有什么样的改变。

在这里,我写下了分享这本书,和里面的方法到社交平台上。于是,便有了这篇解读稿 —— 聪明人使用方格笔记本。

相信在用了这个方法后,哪怕一年只读1本书,你也会有许许多多收获了。



03.

回顾


如果你在读完一本书后,做到了“主动输出”和“及时行动”,那么,恭喜你,你已经超过了90%的人。

那么,剩下的那10%,会做什么呢?

答案是,回顾。

说到“回顾”,灵遥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在做的一件事情。

前些日子里,经由蓝姐姐的推荐,我认识了一群有趣有爱有料的小伙伴。他们运营着一个叫做“思辨读书会”的公益读书社群,然后会定期邀请嘉宾去群里做与读书有关的分享。

这次的分享嘉宾,就是我了。

在敲定了分享主题后,我便开始回看我以前读过的书,然后惊喜地发现,随着阅历的增加,我对书里内容的理解,又加深了许多。

比如,我第一次读《复盘》的时候,只零星地记得书里的几句关键的话,如,不只是总结过去发生事情,还要分析这件事情如果不这么做,会有哪些改变,等等。

结果,在回读的时候,结合自己的复盘经历,我对书里的内容有了更多的思考,比如,嗯,除了理性分析,我还要记录我的感觉。因为,只有好的感觉,才能够带给我坚持下去的动力,等等。

也是恰恰印证了“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个道理。

所以,对于一本内容十分精彩的书,你一定要反复地阅读才能够不断地加深理解,才能让它最终内化成你身体的一部分。 并且,在重读这本书的时候,你还可以重新写一份“读书档案”,帮助自己提升哟。


以上,便是全书的内容。


在追求快速高效的今天,静下心来读一本好书,渐渐地成为了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

但是,却也不得不承认,与碎片化的文章相比,读书,才是最系统化的学习方式。

并且,一本书从构思、写作,再到出版,里面可是凝聚了好多人的心血,用“大浪淘沙”这四个字来形容,也是不为过的。

所以,请大家在繁忙的时间里,也抽出些时间,对话智者,灵活运用书里的知识,让它们帮助到你的生活吧。

这,便是灵遥,一个职业读书人,最真切的期盼,和最衷心的祝愿了。


祝好!



注:思维导图来自武灵遥,其他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