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

2020-04-17   中国县域经济报

记者 陈曦 通讯员 温永泉 黄丽娟

“祸兮福之所伏”,新冠肺炎疫情是把双刃剑,给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产生活带来重创的同时,也成为经济发展方式变革的外驱力,社会生活转型升级的源动力。与“疫”赛跑,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区抢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全区新兴产业蓬勃发展,“非接触经济”风生水起,“不见面”服务赢得民心,“源治理”模式再提升。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是脱贫攻坚的决胜之年,全区上下努力克服疫情影响,强信心、增干劲,狠抓攻坚、狠抓落实,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泰山区委书记赵斌说。

“两个月销售额超去年全年”

“往年正月里是淡季,今年因为疫情,订单大增,公司年假都没放,工人加班加点干,还有1000多台的订单没完成呢。”4月1日,记者在山东帅迪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见到正在查看产品生产情况的公司总经理许晓帅,他介绍说:“我们公司的医用空气净化消毒器,对病源微生物的杀菌率达99.9%,在医院手术室、ICU、新生儿病房等广泛应用。从腊月二十八至今,已完成订单2600余台,销售额达3000余万元,超去年全年产值。”

疫情爆发突然,加之各地供销商已经放年假,公司库存有限,陡增的订单让许晓帅犯了难。“幸亏各级政府及时给予帮扶,赵斌书记大年初三就带队到公司慰问,了解到我们资金有困难,现场开会对接区财政局、金融办,经过协调银行及时放款。泰安市工信局发函帮助解决原材料不足问题。”他表示,政府的支持和此次疫情对于人们生活习惯、社会价值观的影响,让他更坚定了扩大企业生产规模的信心。

3月21日,帅迪医疗与泰山区上高街道办事处签订室内空气净化装备生产制造基地项目合作协议书。项目计划投资1.2亿元,建设4条高水平生产线,除医用空气净化消毒器外,还将对企业已完成样机试验的家装一体新风系统、隔离诊疗台、光触媒杀菌除臭项目进行产业化生产,全部投产后,预计年产值达5亿元以上。

近年来,泰山区积极推进医养健康产业发展,着力培养引进的一批企业在抗击疫情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帅迪医疗就是其中佼佼者。而在“专业队员”大展身手的同时,“跨界选手”积极参与,进一步填补了泰山区产业“空白”。其中,在高端领域,小微企业——极创机器人科技公司,争分夺秒推动科研攻关,研发疫情消杀机器人,1小时可以进行1.5万平方米场所消杀,相当于5个人的工作量,2月10日复工第一天,线上订单已达到20余台,10余台以最低价格发往武汉市第九医院、武昌区疾病控制中心、同济医院等医疗机构;在基础领域,山东鲁普科技有限公司,是绳、网、线、带等制品研发生产销售企业,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及时调试上百台设备,转型生产口罩用绳,每天产能达120万米,为全省口罩生产企业供货;在关键领域,泰安市汇安鑫达防护用品有限公司引进3条口罩生产线,当地开通绿色通道办理手续,在防护口罩技术要求、检验检测等方面给予指导,仅用3天实现投产,日产达到8万余个。

“从线下到线上”民生有保障

“宝宝们,馒头买起来”“隔着屏幕都觉得真香”……3月29日,泰山区政府党组成员、泰安农高区副主任吴杰化身“带货主播”为泰山区特产站台,仅2个小时的直播,吸引31.5万人“云围观”并纷纷留言评论,短视频阅读量超过50万次。

4月2日,邱家店镇西郭庄村的扶贫大棚里,镇党委委员石法祯对着媒体直播镜头推销起了村里的香椿,现场还秀厨艺做了一道香椿炒鸡蛋,同一时间,产品链接也挂到了当地“双购云商”网购平台,接受居民随时下单。截至4月7日,网购平台香椿销量达到近200斤,媒体视频点播量4万余次。

疫情期间,为了帮助农产品打开销路,泰山区政府将持续推出乡村“云”振兴系列活动,围绕当地特色农产品做文章,邀请记者、机关党员干部、村支部书记等,直播录制推销视频,结合互联网销售平台建立购销渠道,实现帮农富农,促进全区乡村产业振兴。

疫情倒逼线下向线上迁移融合,“非接触经济”迎来风口,也推动了泰山区民生保障“从线下到线上”提升。

当地积极引导中百、大润发、新时代等商家创新经营模式,借助电商平台、电商企业,采取“线上预定、送货到家”无接触配送方式,开启线上销售,线上配送企业达到16家,日均配送量达3000余单,累计完成线上订单33万单,切实解决市民出门难、购物难问题。

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通过社会保险网上经办系统、手机APP、泰山人社微信公众号、自助缴费终端等自助服务“网络平台”,当地实现了缴费业务网上办理,待遇申领业务预约办理,社会保险权益记录线上查询,共办理社会保险业务9700余件,实现“不到场”服务、“不见面”服务。3月9日上午,因疫情影响一直没能办理公积金还贷业务的市民张金磊先生,拨通当地公积金咨询电话后,在工作人员的耐心指导下,没几分钟就在手机上提前还清了房贷,“感觉比平时去服务大厅还要省时高效。”

“疫情期间家里缓慢性病的老人不愿去医院拿药,我通过‘微医互联网医院’很快联系上了在网上坐诊的市中心医院医生,通过交流,医生开出了电子病例和电子处方,所需的药品由快递直接配送到家。”疫情之下,泰山区线上医疗实现“从有到用”提升,让市民刘先生感到非常方便。去年当地创建全国首家慢病互联网医院——“泰安微医泰山互联网医院”,在疫情防控期间,开通网上问诊平台,最快10秒钟回复响应,确保群众足不出户免费问诊。2月27日,该院纳入医保定点机构,形成“互联网在线就医诊断、开方划价、取药查对、专人配送、患者签字、医保结算”的“互联网+”医保服务模式,实现全省首单在线医保支付。

“源治理”工作模式再提升

“刘书记,这边有户人家需要隔离,请社区及时跟上。”2月2日,泰山区岱庙街道花园社区鲁郡嘉源片区四级网格长刘全红,在与区包保部门人员及街道网格指导员一同摸查片区住户过程中,发现一户需紧急隔离人员。上报不到15分钟,街道、社区工作人员便赶到对单元楼进行消杀,并第一时间协助隔离住户,将疫情防控控制在了源头。

疫情防控期间,在花园社区,来自区包保部门扶贫办、巡察办的21名工作人员,与街道四级“源治理”网格员一同参与疫情防控,形成了从区包保部门到街道、社区,直至片区的强大防控合力,并畅通了可上可下的双向联防联控机制。

“源治理”工作模式是泰山区坚持强化社会治理创新的成果,以网格化服务管理为依托,源头整合、源头防范、源头管控、源头服务,不断推动社会治理由事后处置向源头预防、由治标向治本转变。该工作模式在此次疫情防控工作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并实现了“从平时创新到战时迎战”提升。

疫情防控期间,泰山区深化“源治理”,组织1.7万名党员干部下沉1089个网格,构建“区—街道镇—村社区—网格”四级防控网,确保对疫情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同时,强化物业管理,泰山区作为市中区、老城区,老旧小区多、无物业管理小区多,疫情防控初期面临很大难题,坚持依托“红色物业联盟”,组织125家物业企业、270个住宅物业项目、近1万人,放弃休假、坚守岗位,投入防控疫情一线,做好“封闭式管理”;做细流动人口管理,利用网站、微信、APP等手段,发动“1+2+N”、农村警务助理等力量开展地毯式排查。截至3月10日,共摸排流动人口18816人、出租房屋7836间,做到了流动人口不脱管、不漏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