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传:甄嬛至死也不知,果郡王死后,浣碧自尽的真正原因

2019-07-29     小妹学历史

果郡王在《甄嬛传》中是大多数女子都倾慕的对象,浣碧与孟静娴这两个女子,一个非他不嫁,一个默守空闺,虽然都如愿嫁了果郡王,但还是先后死于宫斗之中,尤其浣碧更是以殉情的方式追随果郡王而去。然而,甄嬛至死也不知,果郡王死后,浣碧自尽的真正原因。

果郡王英俊潇洒、风流倜傥,文武全才,这样的人物即使在现代也会成为众多女生追捧的对象,更何况是在古代呢。当浣碧在皇帝的嘲讽下说她“红红绿绿”没品位时,与果郡王第一次见面那些安慰的话语就温暖了浣碧的心房,真是王爷无意却架不住妾有情啊!

浣碧虽然是丫鬟的身份,好听了说也不过是庶出的身份,可她敢有与身份不匹配的想法,当她看到甄嬛受到皇帝宠爱时,她明显眼热又膨胀了,先是对皇帝产生了非分想法,被奚落之后,又把心思放在了果郡王身上。

眼高于顶的浣碧完全忘记了自己是罪臣之女、庶出的身份,总想与甄嬛并肩,然而事实却给她一次又一次的打击。但浣碧仍然没有气馁,依旧是倾心于果郡王,即使知道甄嬛与果郡王的始末,她也丝毫没有改变自己的心思。

更在甄嬛回宫之后,认为到了自己“转正”的机会。于是在一场家宴上,在浣碧的精心设计之下,果郡王醉酒掉落出甄嬛的小像时,浣碧站了出来,说自己与果郡王互相暗恋已久,就这样促成了浣碧与果郡王的婚姻,与此同时嫁入王府的当然还有那个孟静娴。

终于遂了心愿的浣碧只是凭借与甄嬛的关系才得到果郡王多些的宠爱,而在实力的“较量”中,她并不是孟静娴的对手,孟静娴一把把的软刀子让浣碧毫无还击之力,看到孟静娴先她一步怀孕,浣碧只能在甄嬛面前发发牢骚。

宫斗是残酷而又血腥的,甚至难免会殃及池鱼,显然孟静娴成为了无辜的受害者,生下一子后死去。而故事的情节还在不断地“恶化”,果郡王觊觎甄嬛的事情被雍正发现,最后逼甄嬛亲手毒死果郡王。

果郡王的惨死,让浣碧感到的不仅仅是伤心还有绝望,尤其听到皇帝不允许哭出声时,更加深了对皇帝的恨意,但以她的身份和地位没有任何反抗的余力。一句“连哭都不能出声”,让浣碧坚定了自己的想法,她选择了殉情而亡。

表面上看浣碧是为了果郡王殉情,而实际上背后有很大的信息量,浣碧是想:果郡王死了不让哭出声,那么我死了总可以哭出声吧!在古代以仁孝为大,一个人死后没有哭声是对死者最大的侮辱,浣碧用自己的死为果郡王换来了“哭声”。

当甄嬛知道浣碧死后,眼看着亲人、朋友一个个的死去,她不甘心、她更想复仇。果郡王是她最爱的男人,也是最疼爱自己、最懂自己的男人,却在皇帝的威逼之下,被自己亲手毒死,有什么还能比这个更残忍的事情呢?

如今又听到浣碧殉情的噩耗,在甄嬛的瞠目之下,她挣断了佛珠,这对于甄嬛来说也是一个感情的发泄,更寓意着甄嬛的善良从此消失,她要佛挡杀佛、魔挡杀魔,也是甄嬛完全进入“黑化”状态的体现。

甄嬛已经不再是刚进宫时那个纯真、善良的女孩,而是满头珠翠、深谙宫斗的贵妃,即使她再想心怀善良,但在一件件血腥过往的刺激下,早已丢弃了初心,最后虽然成为了赢家,却已经没有了感情。

可以说《甄嬛传》这部剧,无论导演还是编剧都非常在意细节的修饰与演绎,经得起反复的推敲和品味,这也是这部剧为何一直让人百看不厌的主要原因吧。

参考资料:《甄嬛传》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IHJGp2wBvvf6VcSZIVU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