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长寒假”结束 复学了,请收好这份“心理疫苗”

2020-04-20     丽水日报

因为疫情,学生们度过了一个超过十周的“超长寒假”,也经历了前所未有的“线上教学”。近日,中小学校陆续进入“开学季”。

孩子们虽想快点见到久违的小伙伴,但好像习惯了在家的悠闲、少管束;家长们虽已疲于带娃,但对尚未平息的疫情仍有所担忧……丽水市第二人民医院儿童心理专家宋清海针对学生和家长的困扰,提供以下建议。

从知识和认知层面做好调控第一步

一、学习科学的防控知识,积极配合学校的防控工作。科学的知识不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应对风险,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缓解焦虑和恐惧情绪。对于年龄较小的学生,家长需要帮助孩子辨识科学与谣言,以身作则给孩子良好的示范。

二、提前进行复学的预演。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讨论并预期学校上课、课间、体育课等不同情景下的注意事项,帮助孩子提前进行认知准备。复学不代表疫情危险完全解除,但也没必要过分紧张,家长与孩子一起科学应对,并提醒孩子在复学后积极配合学校和老师,提高危机应对能力。

从情绪和心理层面做好调控第二步

一、正确看待“不良”情绪。超长假期综合症引发的懈怠、学习效率低下可能会使你频频感到焦虑和烦躁。请给自己多一些适应的时间,积极调整状态,生活很快就会重回正轨。对于年龄小的孩子,需要父母来关注到孩子的情绪波动,不过分批评,帮助他们认识自己的情绪,转化为调整的动力。

二、调整自身状态,适应学习节奏。从假期到开学,环境和自我要求往往有着巨大的不同,焦虑也就在所难免。不妨在正式开学前,简单列出本学期学习计划,试着循序渐进,从简单、轻松的计划入手,慢慢进入学习状态。适应之后再逐渐增加难度,增强自己的学习成就感,找回学校学习节奏。对于小学甚至初中的学生,家长如能给以适当的指导,效果往往更佳。这里也要给家长提个醒:成人在复工期都有不适应,何况孩子?此时应以鼓励为主,宽容孩子的犯错和小懈怠,给他们足够的调整时间。

从行为和举止层面做好调控第三步

一、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饭前便后洗手,均衡营养,多饮水,多食新鲜蔬菜水果,此外,出门还是要记得佩戴口罩。学习自我检测,如发现身体不适及时就医。

二、加强锻炼,增强抵抗力。中医讲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建议适度运动,以中低强度为主,身体微微出汗为宜,运动后要注意保暖和休息,有利于增强体质。

在学校生活中,如发现自己有焦虑的情绪产生,还可以自己做手指操、拍打百会穴、腹式深呼吸等一些舒缓情绪行之有效方法来缓解。要是还是无法自我调节,且影响到了正常生活和学习,请前往专科医院咨询。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IEWPlnEBfwtFQPkd8tk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