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三月,布谷催耕。
迎着春天的阳光,走进安顺市平坝区乐平镇青庄坝区,宽阔平坦的大坝春耕鏖战正酣,挖掘机、拖拉机轰鸣声不绝于耳,挖沟、修路、耕地、铺地膜、种香葱火热进行。
青庄坝区的发展,源于平坝区高标准蔬菜示范建设的战略布局。从年前规划布局到今年2月10日开始启动,紧扣“八要素”,着力打破小农思想意识、地坎界限、村级界限,流转土地、倒地坎、迁坟墓……青庄坝区按下“快进键”,争分夺秒抢时间、补损失,时至今日,短短一个多月时间,一条条贯穿坝区的产业路、排水沟相继连通;一块块山地整合成片,与平坦坝子紧密相连,浑然一体;一个个蔬菜产业相继栽种,孕育着蓬勃生机,谱写出纵深推进农村产业革命的精彩诗篇,贵阳市蔬菜保供基地、全省样板坝区正在形成。
打破界限 从单家独户迈向规模化
行走在青庄坝区,山地、坝子连成一片,大型农耕机来回翻地,上百村民种植蔬菜,形成一幅美丽的春耕图。
“青庄坝区的打造,打破了单家独户的‘小农’经济格局,实现机械化、标准化、规模化,真正提升土地的综合效益。”平坝区乐平镇党委书记、青庄坝区乡级坝长郑汝林指着平坦的坝子,自豪地说。
青庄坝区涵盖青庄村、大屯村、小屯村、塘约村四个村,面积7034.48亩,核心区4500亩。在此之前,这里土地零碎,村民单家独户种植蔬菜等农业,标准化、机械化程度不高,形不成规模,抗风险能力和应对市场能力差,带动面小。
“把坝区作为稳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效的主战场,着力打造全省样板坝区,形成十里五万亩高标准蔬菜产业示范带。”2019年底,平坝区制定高标准蔬菜产业基地战略规划,青庄坝区作为继高田坝区之后的蔬菜示范核心基地之一,平坝区集中力量,安顺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平坝区委书记芦忠于挂帅坝长,郑汝林担任乡级坝长,由平坝区政府组织,乐平镇政府统筹,坝区建设正式上马。
今年,面对疫情防控和产业结构调整,平坝区统筹协调,纵深推进农村产业革命,2月10日一复工,村级合作社就开展土地流转,群众不理解,纷纷表示:“我们自己种蔬菜,亩产值也能达到七八千元,土地流转了我们怎么办?”
“单家独户种,没有规模、没有标准,市场没保障,土地流转了可以再返租回来,产业规模上去了,还有公司收购。不种地就到基地务工,保证有收入。”面对质疑,村干部作出承诺,苦口婆心讲政策、算细账,解决群众思想障碍,土地流转顺利进行。
土地流转后,听说全部要挖掉地坎、迁坟墓,还要打破村界,把地连成片,村民“炸开了锅”,就连村干部都信心不足。“这完全是一次土地革新,以前把土地分到家家户户,现在又要打破界限连接起来,我们心里也打鼓。”乐平镇大屯村村支书朱勤政说。
“挖掉地坎,打破村界,共同抱团发展,才能更好地实现规模化,发挥土地的规模效应。而且你们的土地用GPS定位测量了,标注了图斑,清清楚楚,以后随时可以恢复。”乐平镇一边做村干部、村民思想工作,一边组织村民代表到天龙镇高田村实地学习,学经验、长见识,让村干部和村民吃下“定心丸”。
从高田村考察回来后,村干部主动带头挖掉地坎、迁走坟墓,村民一通百通,大型拖拉机、挖掘机开进坝区,倒地坎、修公路、挖沟渠、翻耕地。
“纵深推进农村产业革命,我们着力在纵深上做文章,不仅打破地界、村界,把坝区连接成片,更把山地和坝子整合成坝区,全力打造标准化、体系化、规模化样板坝区。”平坝区农业农村局局长邹永平说。
现在,青庄坝区产业路将村村之间连接起来,构建完善的路网;水网也正在铺设中,水肥一体化加速建设;育苗大棚建成,冬瓜幼苗破土而出;香葱、山药正在栽种……
畅通渠道 从找市场向订单生产转变
3月23日,阳光明媚,青庄坝区广袤的土地上,村民栽种山药、香葱、蔬菜,一派忙碌景象。
在小葱种植基地里,3台挖掘机分别作业,村民分工明确,有条不紊的给小葱浇水、喷洒农药。
“小葱种植间距要保持在5寸,这样小葱生长才不会受影响,现在种植的小葱一年可以采收三四茬,采收后直接通过龙头企业或塘约村的合作社销往市场。”种植技术员赵财贵说,之前在云南就学习种植小葱技术,半年前看到家乡发展变化很大,决心留在这里帮助农户解决种植技术问题。
“抓紧时间移栽小葱,早日采收;为下一批蔬菜腾出地块,以增加蔬菜产量。”赵财贵介绍,坝区采取复种模式,让土地利用价值最大化,保证月月有菜卖、月月有菜种。
赵财贵和广大农户春耕生产信心十足,源于种植出的蔬菜有着广阔的销售渠道。
“坝区发展,我们做实产销对接,一方面已经有实力的龙头企业参与发展;一方面又和大型企业签订订单,种出来直接销售到深圳、重庆等地,畅通高效农业与大市场的对接渠道,解决群众种植的后顾之忧。”邹永平笑呵呵地说。
为破解产业发展的市场销售难题,去年,平坝区与深圳好上好公司签订销售合同,坝区生产的蔬菜直供该公司,所需的品种包含冬瓜、蔬菜、山药等十多个大宗品种,保障每天有蔬菜供给。现在,坝区正在全力赶时间,抢抓春耕,栽种小葱、冬瓜、山药等高效农业。
作为镇级平台公司,贵州鼎兴高山农业有限公司准备种植数百亩冬瓜,正开展土地平整,育苗工作早已完成。走进冬瓜育苗基地,幼苗卯足劲生长,嫩叶青翠。
“冬瓜亩产15吨左右,按价格元每公斤1.6元计算,亩产值可达2.4万元。”贵州鼎兴高山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朱勤江说,再过20天,冬瓜苗就可移栽啦。
现在,青庄坝区核心区已完成香葱种植300亩,山药种植600余亩,其他蔬菜种植正在推进。
利益联结 从农民变产业工人
青庒坝区土地实现规模化,乐平镇制定了种植规划和一整套标准化管理模式,将土地经营权通过市场的方式面向社会开放,种植能手、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统一流转土地,推行“返租倒包”新模式,形成规模化的土地配置,解决了普通大户因土地局限而发展受限的问题,实现了土地资源的双向优化配置。
“连片种植,机械化、规模化容易多了,节约成本,还提高了土地利用率。”香葱种植大户张发勇笑哈哈地说。他一直种植香葱和蔬菜,技术成熟、市场稳定,但因受土地限制,以前种植比较分散,管理成本高。
今年初,看到青庄坝区土地规模化整治,基础配套逐渐完善,他激动不已,第一个到乐平镇青庄坝区指挥部,申请流转500亩土地种植香葱,很快签订土地流转协议。现在,张发勇的基地已完成一期种植220余亩,二期三期种植正在推进。
香葱大面积种植,带动了周边农户就业,让农民变成了产业工人。
村民朱勤翠干劲十足,手脚麻利,“唰唰唰”铺设地膜,然后抢种香葱。
“种完香葱,今年第一批冬瓜苗马上又要移栽咯,旁边正在平整的土地上,还要栽种山药等高效蔬菜,一年四季都有活干,眼下可真是半天都不能耽误。”朱勤翠说。
3月13日,张发勇给务工的52位农村民发放工资5.86万元,其中11位建档立卡贫困户,每日每人还额外增加发放工资50元。拿到工资的那一刻,村民笑得合不拢嘴。
像张发勇一样,青庄坝区五六十位种植能手纷纷反租土地,通过土地集中、资金集中、技术集中、人力集中,实现了自身创收的同时,辐射带动广大农户增收致富,为贫困户的务工就业创造了机会,实现了企业价值和社会价值双提升,走出了一条“返租倒包”的产业可持续发展之路。
目前,青庄坝区辐射带动农户5247户20403人增收,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586户,贫困人口1995人。
“下一步,我们将根据500亩以上坝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围绕稳产、优供、增效的目标,加大坝区农业项目实施力度,把青庄坝区建设成现代高效农业的‘科技田’、‘示范田’,成为全省坝区农业的‘新样板’,带动农民增收致富。”郑汝林说。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胡丽华 胡彪 杨小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