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儿童康复医学科 王东洋
“我家孩子两岁了还不开口说话”,“我家孩子三岁了还只能说一个字”,“我家孩子四岁了讲的话总是含糊不清,别人听不懂,‘吃饭’总说成‘吃换’”,“我家孩子说话总是结巴”等,孩子有这些表现,等等就会好吗?需要割舌系带吗?家长有这些疑问,可以到郑州大学五附院儿童康复医学科言语障碍口吃门诊就诊。
01
了解语言障碍
语言是儿童学习、社会交往和个性发展中的一个重要能力,语言发育障碍是最常见的儿童发育障碍之一。语言发育迟缓在学龄前儿童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有研究指出,2~3.5岁语迟儿童的比例约为13.5%~17.5%;4~7岁被诊断为语言障碍的儿童比例为7.4%~9.4%;4~5岁被诊断为语言障碍的儿童,语言问题一般会持续到学龄期后。幼儿早期语言发育迟缓不仅影响其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还会影响其学习、沟通和社交关系,甚至出现阅读和写作困难等现象。
怎样去甄别孩子是否有语言障碍呢?临床上常用的初筛标准是:1岁儿童没有讲出第一个有意义的词(如“妈妈”、“要”);2岁儿童没有出现50个词汇量,没有把两个词放在一起(如“要饼干”、“爸爸抱”);3岁儿童没有出现3个词的简单句子(如“爸爸开车车”、“妈妈拿苹果”),如果孩子存在这些表现,家长应该引起重视,找专业的医生或言语治疗师进行全面评估。
02
孩子不开口怎么办?
当孩子没有口语时,不要着急,我们可以先分析孩子不说话的原因是什么,训练时可以先提高孩子的语前技能,包括:沟通交流能力、共同注意力、模仿能力、轮流能力和基础认知能力等。我们可以先从和孩子建立共同注意力开始,使用孩子喜欢的玩具或者游戏,然后大人加入到孩子的游戏当中,在游戏中,尽量和孩子保持同一视线水平,大人可以去模仿孩子的表现,跟随孩子的引导,同时给予适当的描述,在开心愉悦的互动中,来提高孩子的语言能力。常用的情境游戏有:吹泡泡、开火车、挠痒痒等。很多研究显示,幼儿的语前技能与后来语言的发展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幼儿一般在语言发展的萌芽期,也就是0-1岁,发展语前技能。因此,当孩子还没有口语,我们不要着急,要找准策略应对才是关键。
03
吐字不清怎么办?
家长常问到的问题就是: “孩子吐字不清,别人听不懂”,怎么办?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儿童语音的发展:语音学习的阶段为18~50个月,语音稳定为50~80个月,部分儿童的吐字不清也是由于正处于发育中,部分语音还不能稳定掌握。那怎样鉴别孩子有语音方面的异常呢?研究显示,4岁讲话清晰度大于93%,5岁讲话清晰度已经达到100%,如果孩子4岁以后还存在明显的口齿不清,讲话他人难以理解,这时候家长就应该警惕了,应及时去医院寻求帮助,判断孩子吐字不清的原因,并且确定是否需要干预;如果五岁还吐字不清,应尽早进行干预,避免影响孩子以后的学习。
评估内容应包括:
评估基本数据:发育史、治疗经历。
构音因素测验:交谈能力(收集语料),一组词汇(包含所有语音、声母与韵母的结合),看图说话和朗读短文等。
相关因素检查:口腔动作与功能、听力、听辨力、语言、智能、注意力、合作度等。
通过全面评估确定异常的严重程度,确定其影响因素并制定干预方案。
04
吐字不清需要剪舌系带吗?
舌系带较厚、较短、粘到接近舌尖时,会使舌头很难卷曲或往上翘称为舌系带过紧,研究显示:舌系带过紧和发音以及语言的发展并没有密切关系,舌系带过紧造成口齿不清的案例很少(约占1%)。那么需要剪舌系带的孩子属于哪种情况呢?当舌尖舔不到上腭,引起说话和进食问题时,则需要剪舌系带。
05
孩子“结巴”了需要重视吗?
“我我我......”,当你的孩子开始出现讲话重复、断断续续,有时会突然卡住,或者伴随有情绪波动、逃避和肢体上的一些不自然的动作等表现时,你是否会意识到孩子存在讲话方面的问题呢?幼儿在语言发育过程中,由于幼儿的声道小,发音器官协调性差,语言组织能力弱于成人,因此儿童常常在言语发育过程中会出现一些正常的不流畅的现象,常常表现为:部分字重复、插入和修正。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些表现就会逐渐减少和消失,假如孩子3岁还表现有“部分字的重复”,家长就要警惕起来,去找专业老师进行言语评估。如果孩子的不流畅持续半年以上,并且出现其他表现如:拉长语音、中断讲话、伴随有紧张用力和一些面部表情动作,同时伴有心理上的焦虑、恐惧和愧疚等,这时要尽早予以干预,避免发展为“慢性口吃”。
06
对待孩子的语言问题可以观望吗?
在2~3.5岁语迟儿童中,至今仍然没有办法能够准确区分哪些将来会发展为语言障碍,哪些可以正常。大量临床研究发现,儿童语言发育迟缓干预越早效果越好。幼儿园中,语言能力差的儿童往往会遭到同龄儿童的排斥;而语言能力的提高可以极大的改善儿童的人际关系。即使是语迟儿童在学龄初期语言能力正常了,到了小学高年级,这些儿童大部分有叙事和阅读能力的不足。因此,对2~3.5岁语迟儿童不可以持观望态度。
07
言语障碍门诊可以做什么?
言语障碍门诊可以对孩子进行全面的语言能力评估,通过评估除了能对孩子的语言障碍进行诊断以外,对于自闭症、智力障碍和语言障碍也可进行鉴别诊断。同时可以确定孩子目前语言障碍的严重程度,为下个阶段制定合适的训练计划。在婴幼儿期(0~3岁)儿童的语言评估内容包括:沟通、玩耍、语言理解、语言表达以及语音等。常使用的评估工具有:沟通及语言评估表、中文早期语言与沟通发展量表、S-S语言发育迟缓检查法、“梦想”婴幼儿语言沟通测评及其他非标准化评估等。
言语治疗师在对儿童进行语言评估之前,要配合有相关临床经验的儿童保健科医生、发育行为科医生或儿童神经康复科医生,先做发育行为测试,包括认知、运动、行为、情绪、交流等方面,了解儿童的整体发育情况,可采用格塞尔婴幼儿发展量表、格里菲斯发育评估量表、韦氏幼儿智力量表及韦氏儿童智力量表等。
您的孩子有这些表现吗?
1、说话晚,开始讲第一个有意义的词明显落后于同龄人。
2、词汇量少、句子简单,不会正确使用句子。
3、回答问题反应差,遵循指令困难。
4、说话不清楚,他人很难理解他/她说的话。
5、阅读和写作困难,往往不能完成看图说话和看图写作的题目。
6、吃饭总是挑食,经常流口水,不喜欢咀嚼,进食速度较慢。
7、讲话时起始困难、会重复声音或者句子或说话过程中有长时间的停顿,有时会伴随有紧张用力讲话的表现。
孩子的语言问题,家长们切不可大意,应正确去面对,及时找到正确的方法来干预,让孩子在生活学习中表现得更好。
李恩耀
儿童康复医学科主任
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硕士生导师
中国康复医学会作业治疗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河南省康复医学会第一届儿童康复委员会自闭症谱系障碍专业学组组长;擅长治疗脑瘫、自闭症、智力障碍、偏瘫、各种脑炎、脑出血后遗症及智力低下等脑损伤疾病多动症、抽动症、少儿学习障碍及遗传代谢性疾病等小儿神经系统疾病,尤其外伤、术后及脑炎恢复期“植物人苏醒”早期康复介入疗法。
赵鹏举
儿童康复医学科副主任
主治医师、医学硕士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小儿脑瘫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郑州市软组织病研究协会儿童康复委员会主任委员;对自闭症、智力低下、学习障碍、多动症、抽动症、脑炎脑外伤超早期康复、脑瘫的早期诊断与干预有深入研究。
王东洋
主管治疗师、言语治疗组组长
河南省康复医学会言语治疗分会常务委员。获得台湾小儿语言治疗认证,美国培声听力语言中心授予DREAM儿童语言发育标准化评估康复系统资格证书, 取得香港中文大学儿童言语非标准评估证书。擅长儿童发育性语言障碍、语音障碍、吞咽障碍、口吃、自闭症儿童的言语障碍等言语障碍的评估与治疗。
郭苗
康复治疗师、执业医师
河南省康复医学会言语治疗分会委员,郑州市康复医学会康复治疗师专业委员会委员。从事儿童言语治疗10年,针对脑瘫、自闭症、语言发育迟缓、口吃病等特殊儿童存在的各种语言问题均有独特语言开发技能。
儿童康复医学科是河南省“小儿脑瘫康复治疗培训基地”,“自闭症儿童抢救性救助治疗培训基地”和“智力障碍儿童康复治疗培训基地”,是我省率先开展医教结合治疗自闭症的定点医疗机构,是河南省残疾人联合会儿童行为矫正中心,承担硕士及本专科生的教学与实习指导,全省康复治疗师、中小学教师、郑州市幼师的培训,全省留守儿童特殊教育等教学任务,是集诊断、评估、训练、救助治疗为一体的康复机构。现有2个病区1个中心,分别是小儿神经康复病区、儿童重症康复病区及郑州大学儿童自闭症中心,开放床位300余张。医务团队近100人,硕士生导师6人,博士3人,其中留美归国博士后1人,香港理工大儿童康复治疗博士1人,硕士20余人,专业康复治疗师60人。在研科研项目6项,其中国家自然基金1项,省科技厅2项,省教育厅3项。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每年接收100余名省内外康复人员进修和培训。与美国、日本、德国、澳大利亚等国康复机构建立长期交流合作关系,是美国DJO中国郑州康复临床培训基地。
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