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阳内黄绝版老照片:你都回忆起了什么?

2020-01-10     安阳生活网


县城一角 还能看出这是哪吗?这就是20多年前的朝阳路与颛顼大道交叉口

商业街 我想每一个内黄人都去过这个地方。小时候逛商业街不仅仅是为了买衣服,还有那些街边小吃,好看又好玩的小玩意

电影院 小时候躲在电影院角落里不想被清场,就是为了再看一遍,好像永远都看不够。它被拆掉的时候,心里还有点空落落的。

内黄一中 既是美梦,也是噩梦,初中时听的最多的就是“考进内黄一中,意味着一只脚已经踏进了大学”。有多少满怀梦想的孩子在这里复读一年又一年……

一中老食堂

老县政府园内:

烈士陵园 据听说这是80年代谈恋爱的最佳去处。不得不说,在这谈恋爱,真的很拉风

正月十六民间文艺汇演 真的是人山人海,各个乡村拿手的节目都要来这演一回,人们早早的赶几十里路来看演出。中午12点一过,街上静悄悄的,只剩下朝阳路两侧便道上满地的甘蔗皮

看到这张相片,我才知道,我们现在不叫过年,只能叫放假!!!!

内黄县千囗村史:硝河风云

1955年内黄第二初级中学毕业证

80年代寄内黄后河的汇款单

内黄80、90年代生产的各种酒类

内黄中心粮店粮票

内黄民国十九年地契

内黄二安的车票

内黄到安阳的车票

1946年内黄县公安局的户口迁移证

内黄1970年的存折

1970年内黄的棉花票

35年12月15日新华日报报道内黄被占领

内黄地处黄河古道,花生是内黄县传统作物。八十年代,普及麦垄套种技术,提倡掺施磷肥,推广地膜覆盖和苗期追肥技术,种植面积和产量大幅增长,是当时的主要粮油作物和经济作物。看!丰收的喜悦难以掩饰,孩子们是最直接的表现者。


《丰收账》杨俊江拍摄于1987年,时年12岁


据史料记载,棉花自元末明初传入内黄县,不断繁育发展。1980年随着家庭承包责任制的实施和栽培技术的革新,植棉面积和产量迅速增加。三一式麦棉套种栽培技术在东庄公社推广,连年粮棉双丰收,经济效益大增。1982年在全县推广该种植模式,逐年发展。每年秋季,收购站点前长长的卖棉车队是当时一大景观。通过种棉花,涌现出了一批农村首富----万元户。1986年秋,国家确定内黄为优质棉、商品棉基地县。

瞧!雪白的棉花堆就是孩子们的娱乐场,多么开心!

《赛书》杨丽君拍摄于1986年,时年8岁

八十年代的童年,没有网络,没有电玩。书籍是孩子们的珍宝。来!晒一晒,谁的宝藏最多?当年的孩童在知识的指引下,已是社会栋梁。

《磁场》杨丽君拍摄于1988年,时年10岁


《哥俩好》杨俊江拍摄于1985年,时年10岁

粗布棉裤尼龙衣,是八十年代幸福儿童的时装。那时,独生子女还是个洋气的稀罕名词。在农村,每家都有几个孩子,兄弟姐妹是最好的玩伴,酝酿着深厚的手足情。

《看罢武打片》杨俊超拍摄于1988年,时年8岁

1982年,李连杰版电影《少林寺》热映,当时可说是万人空巷看少林。在当时的孩子们中间也引起了武术热。看那架势,挺像回事儿!

《看我这个大力士》

那个年代,很少会专门过六一儿童节。那时,还没有早教班,兴趣班,辅导班,没有西餐,没有玩具。孩子们随天性发展,就地取材,天天像过节。

安阳内黄绝版老照片:你都回忆起了什么?

看了这组老照片,是不是让你也想起渐行渐远的童年?时光荏苒,社会巨变,让我们在回忆中,感恩现在的幸福生活,共同创造美好的明天!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IBttoG8B8wMrh2LiR9U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