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今报·猛犸新闻记者 李书宝/文
不知不觉中,杜育红已经在武汉同济医院重症一线“战斗”了20天。
在这20天里,杜育红与战友们分分秒秒都在与死神赛跑。每个班次结束后,都是疲惫,甚至是狼狈,但看到患者或由重变轻,或趋向平稳,或治愈出院,杜育红觉得这样的付出值了!
2月22日,猛犸新闻·东方今报记者与洛阳首批援鄂医疗队队员、洛阳东方医院护士杜育红取得联系,听她讲述刚刚在重症病区战斗了一个班次的鲜为人知经历。
【1】穿越5个区域才能到达核心区
8:10
到达医院。开始穿隔离衣,穿好防护装备后相互之间要严格检查,合格才能进入隔离病区。在这里,要穿越洁净区、缓冲区,半污染区、污染区5个区域,然后才能到达隔离病区。
每次上班,为避免上卫生间,我们提前几小时开始就不喝水。一个班前后差不多10个小时不吃不喝,对体力和耐力都是一种巨大的考验。我也深刻体会到,什么叫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了。
我们所在的武汉同济医院,也就是华中科技大学同济中法新城院区,这里收治的全部是危重症患者。我们医疗队负责C7东病区,共有患者50多人。
8:45
进入隔离病区。提前熟悉患者基本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作为一名护士,每个班次不论看管什么样的病人,我们尽量把每一件小事都能做到极致,让病人感受到虽然身处险境,但依然有亲人般的温暖。
【2】每人要负责管10个病人
9:00
正式上班。我们6个人迅速分好工。按重症要求,每人负责管床2至3人。但这里患者较多,每人要负责管床10个左右,工作量增加了3倍。随后,晨交班。我们详细了解病人病情、注意事项及护理要点,每个人在看管好自己病人的同时,还要相互协作,共同完成所有病人的治疗及护理。
10:00
对患者做各种治疗。建立静脉通路,静脉输液,以及监测餐后血糖,监测患者生命体征情况。与平常的重症监护不同,监测这里每个生命体征的变化都需要格外认真,患者身上的病毒随时可能传染,这对参加抢救和治疗的医务人员也是一个极大的考验。
工作当中,由于重重防护装备的包裹,行动不便,动作缓慢,我们身上的汗干了又湿,湿了又干。尤其困难的是护目镜容易起水汽,影响视力,患者需要定时测体温。为看准体温计读数,我每看一支体温计,需要找不同角度看半天。
打针、抽血等平时对我们来说,是得心应手的事情,但在这里显得更受考验。视力受阻,又戴着三层手套的双手,限制了灵活,真是有劲也使不上。
11:00
更换尿袋,更换吸痰吸氧装置。虽然与患者之间无法用语言沟通,但看到患者为自己和战友们竖起大拇指时,我深切地感受到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这也给我们的治疗和护理工作增添了信心。
【3】除了各种治疗,还要承担患者生活起居
12:00
为失禁患者更换纸尿裤、床单。没有家属及护工帮忙,除了以超常耐力完成患者的临床护理工作,还要给患者接水倒水,喂水喂药,翻身擦身,甚至协助大小便,为失禁患者更换纸尿裤、更换床单等。
13:00
做好基础护理、治疗的同时,还要重点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安抚,详细讲解科学防治知识、成功治愈的事例等,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并积极配合医务人员治疗。对于病情变化迅速患者,还要随时进行抢救。我们个个都成了“全能护士”。
14:00
开始监测患者餐后血糖,监测体温,呼吸节律,频率和深度及血氧饱和度等,发热患者根据医嘱给予退热处理,使用退热药物后密切监测体温变化及出汗情况。
15:00
完善本班所有治疗,给下一班进行交接。
【4】身虽累,心却暖,我们一定会战胜病魔
16:00
在经过数次的洗手、消毒后,脱去防护服,如释重负,终于可以喘一口气,这个时候后背早已被汗浸湿了,手指磨破了皮,耳朵被口罩绳子勒得火辣辣地疼,脸颊、鼻梁也被勒出了压疮。
一个班次结束了,身虽累,心却暖。接下来,还有无数个战斗的日夜等待着我们,相信我们一定会战胜病魔,胜利而归!
没有豪言壮语,只有实际行动,这就是最朴实的医务人员。大灾大疫面前,集结的号角一旦吹响,杜育红她们就是勇往直前的逆行者。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