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封锁》:一组上海市民的众生相,一场萍水相逢的恋爱梦

2019-11-19   江徐的自留地

【本文原创首发,点击右上角“关注”,分享更多精彩文字】

文|江徐


1944年春天,一个寻常上午,胡兰成在家中的院子里晒太阳,翻杂志,当他翻到一篇名为《封锁》的文章时,“才看得一二节,不觉身体坐直起来,细细的把它读完一遍又读一遍”。他再看名字:张爱玲。

这个名字,一下子印在了他心扉上。后来,他与张爱玲也就有了千回百转的爱情故事。

《封锁》这篇文章,可以说是两人的媒人。封锁,对于如今的人们而言早已陌生,在战时的上海,却是经常遇到的状况。

张爱玲以这种突发的都市状况为背景,用洞若明火的感知、细腻优美的文笔,描绘了一组上海市民的众生相,一场萍水相逢的恋爱梦。

1.封锁期间的众生相

“封锁了。摇铃了。‘叮玲玲玲玲,’每一个“玲”字是冷冷的一小点,一点一点连成一条虚线,切断了时间与空间……”

在这被切断了的时间与空间里,在一部被迫停止的电车内,张爱玲用上帝般全知全能的视角,俯视着百态人生。

街道上,妇人在左右奔突,嘴里喊着自己上有老下有小的苦衷;乞丐吟唱自己的贫穷;电车内,司机在向乞丐学舌;两个公事房的人,一边扇扇子,一边对某位同事评头论足;一对中年夫妇,长相酷似兄妹,丈夫拎着熏鱼,妻子絮絮叨叨,让他当心弄脏裤子;一个老头一心一意盘着两只核桃,他的脑袋长得也像核桃;一位医科学生趁此空当在修改一张人体骨骼图,几位乘客哄在周围看着;穿着虎头鞋的小孩,躺在奶妈怀里睡着了……

鲁迅说:“人生最苦痛的是梦醒了无路可走。做梦的人是幸福的;倘没有看出可以走的路,最要紧的是不要去惊醒他 。”

这些小市民,聊的是柴米油盐、名利金钱。张爱玲冷眼旁观他们的言行神态,洞见他们的焦虑、忧愁、计较、麻木。他们被人生责任与日常琐碎催眠,假装入梦,不愿醒来,因为思考是痛苦的。

大家靠得很近,心却远离,人与人之间,自成孤岛。

在孤岛中,有两颗孤独的心,渴望着抚慰。于是,在这封锁的时机,他俩做了一场短暂的恋爱梦。

2.相遇

故事的女主人公叫吴翠远。她是一位年轻的未婚女子,在大学当英文助教。趁着封锁,她在电车内低头批阅卷子。

她整个人长得淡淡的,模棱两可地美着。她的父母为人整洁、正统、严肃,他们每天都要听贝多芬、瓦格涅,虽然听不懂,还是要听。

吴翠远在家是个好女儿,在学校是个好职员。不论走到哪里,她遇到的都是虚伪的好人。

张爱玲一句话画龙点睛:“世上的好人比真人多……翠远不快乐。”

故事的男主角公叫吕宗桢。他是有家室的中年男子,在银行担任会计师,西装革履。他是一个老实人,一本正经,也不苟言笑。封锁这会儿,他一边吃刚买的包子充饥,一边暗自抱怨妻子的各种缺点。

实在不巧,吕宗桢在车内遇见太太的姨表妹的儿子,一个胸怀大志的清寒子弟。 对方同样看到了他。

吕宗桢讨厌这个年轻人,不愿给对方搭讪自己的机会。为了躲开这个亲戚,他调了位置。就这样,他坐到了吴翠远旁边。

一部封锁期间的电车内,两个同样不快乐的过客,加上他难以言说的小烦恼与自私的小算计,故事就此展开。

3.相知

在吕宗桢眼里,吴翠远像挤出来的没有款式牙膏,她并不好看。

但他为了躲避那位亲戚,同时也想故意做给亲戚看,好让他报告给妻子去。“气气太太也好!” 他有这样一种心理。

花言巧语,几番调情,两人搭上了。

她听着、看着,觉得吕宗桢不很诚实,也不聪明,却是一个真的人。她稀罕的就是真。

由工作聊起,吕宗桢说起生活的辛酸。他说他对工作丝毫不感兴趣,为了过日子,仍然要忙得没头没恼,太太还一点都不同情他。很多时候,他感到无家可归,一天天的,简直是在混日子。

提起“从前非常美、后来变成那样,跟他母亲闹翻”的妻子,他有很多不满,在素不相识的吴翠远面前,喋喋不休地吐着苦水。

吴翠远觉得,他是个思想简单的人,也是一个渴望原谅和包涵的男人。

吕宗桢絮絮叨叨地讲着,她耐耐心心地听着。他与她,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4.相恋

王菲有一首歌,这样唱道:“爱上一个认真的消遣,用一朵花开的时间。”不爱一个人的时候,朝夕相对也不生感情;有时候突然的心动,只在三言两语的不经意间。

一开始,吴翠远在吕宗桢眼里还是牙膏,很快,他看她犹如赏花。“一朵淡淡几笔的白描牡丹花,额角上两三根吹乱的短发便是风中的花蕊。”张爱玲的文笔美如画者。

他俩恋爱了。张爱玲点出了他俩爱情发生的缘由:

在这里,他是一个男人。平时,他是会计师,他是孩子的父亲,他是家长,他是车上的搭客。他是店里的主顾,他是市民。可是对于这个不知道他的底细的女人,他只是一个单纯的男子。

“这里”,是指封锁的电车,一个暂且静止、封闭的空间。在这切断时间与空间的人生罅隙里,人才敢露出一点真心。

在这里,吕宗桢还原为真实、自然、单纯的男人,他有幸做回真实的自己。而吴翠远,她长久以来渴望的恰恰是“真”。

现实的空间,封锁了;内在的心灵,敞开了。

家长里短、人情世故、悲哀的秘密、曾经的志愿……他通通向她诉说。

她懂得他,宽宥他,体谅他。在吕宗桢眼里,她又从白描牡丹,升华为他“自己嘴里呵出来的一口气”。

他甚至产生离婚的念头,考虑到孩子,只能将就下去。因为渴望爱与自由,他想另找一个人,将她当妻子看待,替她安排好一切。

面对这样的表白,吴翠远默然不语,然而心里应允了。倒也不是爱这个认识不到半天的男人,而是想通过他,对虚情假意的父母实施报复。“气气他们也好!”她也有这样一种心理。

很快,这场恋爱梦因为封锁的结束而幻灭。

封锁一解,一切恢复常态,追求爱与自由的心火随之熄灭。他回到之前的他,她依然是原来的她,

那一刻,吴翠远明白了:“封锁时的一切,等于没有发生。”

他想在忙碌冷漠的日常之外求一点爱,她想在虚情假意的氛围外求一点真。

然而,爱而不能,求而不得。

5.相忘

从这篇《封锁》开始,胡兰成读张爱玲其它文章。他觉得只要是她的文和事,都是好的,之后又去上海拜访她。

第一次见面,两人相谈甚欢,他觉得在张爱玲面前,有了分明的自己,就像故事里的男主角那样,也识得了天地万物。

因为相遇,继而相知。

因为相知,所以懂得。

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他俩像故事中的那对男女,滚滚红尘,萍水相逢,在这刹那的相逢里,做了一场恋爱梦。可惜,这场梦只做了两年,两人就相忘江湖。

“封锁”解开,各奔东西,留下的唯有回忆。

封锁之外,是身不由己的虚假人生!

【作者简介:江徐,80后女子,十点读书签约作者。煮字疗饥,借笔画心。已出版《李清照:酒意诗情谁与共》。点击右上角“关注”,收看更多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