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等你回来!"
这是李兰娟院士儿子郑杰发的一条朋友圈,日期是2月1日。
就在同一天,《李兰娟院士带队出发驰援武汉》的新闻也被无数人转发。
大家一起喊着武汉加油,一边敬佩她老人家的大道博爱精神,更一边祈祷着她一定要健康归来......
而就在前天,一则记者采访李院士的视频也被广为传颂,隔着屏幕都能感觉到,网友们对她的敬佩之情,无以言表。
就是她这样高龄的一位院士,带着攻坚团队夜以继日,披荆斩棘地攻克难关,为的就是让全国人民放心。
感动!敬佩!
不无意外地,"李兰娟每天只睡3小时"的新闻也马上冲上热搜,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全国人民都在怜惜她的辛苦。
李院士,您辛苦了!
当记者问到:您就睡3小时太少了,多睡一点。
李兰娟院士一口回复:没问题,放心好了。
她曾说到,家里人都担心我,其实我身体还是蛮好的。
是啊,家里人都担心她,全国人民都在担心她。
她除了是李兰娟院士,她还是女儿,妻子,还是母亲.....
她是女儿,却对母亲总有着不一样的愧疚和感恩
曾经看过一篇人物报道,里面提到李兰娟作为女儿,对自己的老母亲是愧疚的。
她说最想感谢的人,是她当时106岁的母亲。
她的母亲,爱女如命。
一辈子当女儿的"内当家",直到99岁还在操持家务,两次在家摔骨折,这就是李兰娟已经106岁的母亲。
而她此生最想感谢的就是自己的母亲,她说:"我母亲对我付出的远比我为她付出的多得多。 "
谁都没有随随便便的成功。
而所有的奉献和光荣背后,必然有着全家人的共同努力和牺牲,成全大家,委屈小家!
她是母亲,对没时间照顾孩子更自责
李兰娟亦曾说,她最愧疚的人是孩子。
她曾不止一次自责自己不是一个好母亲。
因为,她没有时间照看两个儿子,从没给他们过过生日,甚至连孩子的班主任都不认识......
她曾无比遗憾地说过:"我错过了太多陪伴他们一起成长的时间。 "
而在儿子郑杰眼中,"李兰娟不在家。"几乎是他关于童年片段的所有回忆。
他也无比感慨地说到:"我基本上是由外婆带大的。"
当谈及"母亲曾送给自己什么珍贵的礼物"时,郑杰说:"母亲给我的礼物,好像还真的不多......我觉得很多时候,不是她对我说过什么,或者做过什么。而是她和父亲两个人的一些行为,无形中对我传达和教育了什么。"
都说对子女最好的教育,就是言传身教。
李兰娟和丈夫郑树森,都是各自领域的专家,虽然都异常忙碌,但对孩子的影响确实一生。
有遗憾,却从不曾后悔。
她是妻子,与丈夫携手并进的妻子
郑杰曾经回忆:
"我小时候的印象,经常深夜的台灯下,看到他们一边补学英语,一边看国外论文。""我印象中母亲和父亲,听着磁带重新从一个个单词开始学起的。"
李兰娟和丈夫郑树森携手并进,两人都取得过辉煌成就。
李兰娟是感染病(传染病)学家、中国人工肝开拓者、国家传染病重点学科带头人,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医学部教授......
而郑树森呢,则是肝胆外科、肝移植专家,同时也是中国工程院院士、法国国家医学科学院外籍院士。
李兰娟与郑树森这对院士伉俪,也被人传为佳话。
一门两院士,还是夫妻,这是何等荣耀?
她是如此执着的人,她是如此让人敬仰的人。
正如她儿子郑杰所说:
"她一辈子对职业的这种进取心,让我很受鼓舞。"
"这是一种拼搏精神!"
她是女儿,是母亲,是妻子,更是我们所有人的"李妈妈"。
此次,她肩负着全国人民的希望,期待她早日凯旋。
作者:懒茶。多平台原创作者,愿以最真挚朴素的文字,打动你最柔软的内心。
懒茶原创作品,感谢阅赞,盗用必究。
(图片来源网络,如侵必删)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I76pHHABgx9BqZZIhZH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