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听 | 家庭教育就是战胜孩子吗?

2021-03-04     中国网教育频道

原标题:阅听 | 家庭教育就是战胜孩子吗?

来源 · 中国网小记者

作者 · [美国] 简·尼尔森

朗读者 · 中国网小记者王熙琳

在知道“怎样做”之前,最重要的是要先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太多的父母和老师因为不了解人类行为的一些基本概念,而使用那些没有长期有效结果的管教方法。

鲁道夫.德雷克斯曾经和阿德勒密切合作,在阿德勒于1937年去世以后,他继续发展了阿德勒心理学。

他写作或与别人合著了大量的著作,帮助家长和老师们了解阿德勒理论在实际中的应用,以改善他们在家里和学校里与孩子之间的关系。

有一件事让德雷克斯一直忧心忡忡,因为许多想把他的建议应用到孩子身上的家长和老师对一些基本概念并不理解, 这导致他们曲解了很多方法,并用这些方法来“赢了”孩子,而不是“赢得”孩子。

所谓“赢了”孩子,是指大人用控制、惩罚的手段战胜了孩子;而“赢得"孩子则是指大人维护孩子的尊严,以尊重孩子的态度对待孩子,也就是和善而坚定的方法,相信孩子有能力与大人合作并贡献他们的一份力量。

这需要大人给予孩子大量的鼓励,并要花时间训练孩子的基本生活技能。

“赢了”孩子,使孩子成为失败者。而失败通常会导致孩子反叛或盲目顺从。这两种品格都非我们所感。 而“赢得”孩子则意味着获得孩子心甘情愿的合作。

误解正面管教基本概念的一个例子,就是家长和老师们普遍会在使用“逻辑后果”时附加上羞辱,因为他们错误地认为,孩子若不为自己的错误吃些苦头,就不会得到教训。

羞辱的确有可能会激发孩子做得更好,但对孩子的自我价值感会造成多么巨大的损伤呢?他们是否会变成“讨好者”呢?是不是会认为自己的价值取决于别人的认可呢?

又或者,他们是否虽然做得更好了,但却因为害怕将来失败而不再敢冒险呢?他们在大人的责备、羞辱和痛苦以及造成的失望中所得到的教训是否会使他们变得越来越不自尊? 答案是肯定的。

《正面管教》

作者:[美国] 简·尼尔森

出版社:京华出版社

出版年:2009年1月

-作者-

教育学博士,杰出的心理学家、教育家,加利福尼亚婚姻和家庭执业心理冶疗师,美国“正面管教协会”的创始人。曾经担任过10年的有关儿童发展的小学、大学心理咨询教师。她是18本著作的作者或合著者,是众多育儿及养育杂志的顾问。

-朗读者-

北京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

中国网小记者 | 王熙琳

座右铭: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点击此链接进入“2月阅听好声音评选”投票通道进行投票!#记得关注我们,方便您尽早得知评选结果!

21天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跟着我们参加“21天打卡”活动,活动期间坚持打卡21天者,都会收到我们送出的小礼物噢!点击链接了解参与方式~#21天打卡活动#

赵羽涵(实习生) | 编辑

中国网小记者 | 出品

本公众号转载的文章仅作分享之用,不代表本公众号观点,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如果在版权上存在争议,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处理。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I-rvAXgB9wjdwRpvD16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