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中国高校不同,国外一般是圣诞节前放假,放假时间在12月中旬前。具体时间要看学生选择的学制,以美国学制(Academic Calendar System)为例,因地域和学校不同一般分为学期制(semester),学季制(quarter),早学期制(early semester)和三学期制(trimester)几种方式,所以在放假时间上会有所不同。
咦,为什么谈到放假时间呢?主要是因为今年出国留学新生将会迎来第一份国外的成绩单——期末考试成绩。对在国内的“三好学生”不知道出国后是否能够获得比较满意的成绩?相信各位留学生的家长比较拭目以待,不过也可能会翻车......成绩单上面的成绩不理想原因或许不是因为考试成绩不好,而是在学习方式上和国外大学不适配,还需要慢慢磨合。
为什么成绩不理想呢?
如果出国留学在成绩上没有比较好的表现,对于很多留学家庭来说是不满意的,那分析成绩单不尽人意原因,大家可以了解一些实例会更加直观一些。首先以美国大学为例,很多学校都采取“宽进严出”政策,也就是说,在学校录取相对容易,但并不意味着学校在给分的时候会宽容。几个月前哈佛大学开除50名学生的消息震惊世界,想必大家都有所耳闻,所以大多数学校通常是不会采用期中期末考试成绩为唯一评判标准。
很多留学生需要慢慢去适应,要认识自己的“成绩定位”。第一次看到成绩单的时候,失望的情绪肯定会有,毕竟成绩和自己的预期会有差距,以为自己得A-的科目只得了B+或者更低的分数。和周围其他同学相比,别人都得了A+,心情更加的糟糕。
在英国上学的吴同学表示:“如果只是考试,有固定答案和分数,一般成绩和想象的不会偏差很大,但是有像论文、演讲这类的期末课程总结时,和别人形成平行对比,那竞争就会变得非常激烈!”
另外康同学在国内大学学习一年后,插班进入了韩国某国立大学。刚入校时并不了解韩国大学的学分制度,她告诉《环球时报》记者:
留学的意义
“经历一个学期的学习,慢慢了解到一般韩国学业的评分标准是包括出勤、作业和演讲、考试几大部分。其中,出勤率能占最终评分的20%左右。作业也会有不小的比重,如果能做好前两个部分,即使期末考试发挥不理想,但是最终成绩还能接受。除了学生们熟悉的考勤、每周作业、随堂测试等,甚至还有不少教师会以学生平时发言次数作为学期总分数的一部分。”
摆正心态积极应对
由此可见,你会发现国外大学的教育目标和国内的确是有差异,不少国外课程偏开放性,更注重的是你平时的表现,所以学期总评根本没法靠“临时抱佛脚”来有所改变的。大部分学员出国之后对于成绩的在乎程度比国内更高,一方面是考虑成绩会影响自己以后领取奖学金、就业等问题;另外身边同学都在力争全A过关,你很难在拿着60分就阿弥陀佛了。而且对于普通中产家庭的留学生来说,期末成绩直接关乎到下学期能否拿到奖学金!能拿到奖学金可以减少家庭的不少压力。
总而言之,出国留学的第一个学期对中国留学生而言格外具有挑战性,因此第一份成绩单上的分数或许并不是你的真实水平,但正如学习不是“一考定终身”一样,一两门课的成绩,也不会影响学生前途。只要调整好心态,认真对待学业任务,仔细分析长短利弊,就一定能在未来取得满意的成绩。
不难想象我们在海外求学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问题,但是对于这些问题来说,同学们更多的是会选择逃避而非正式面对,缺乏这样的勇气,主要是因为大家没有把握做好一件事情所导致的。就拿成绩来说,在每一节课上都认真投入的去学习,积极发言和学员一起谈论,按时出勤,把作业保质保量的完成,这些小事对你来说并不难吧,所以不必担心结果,用100%的努力去面对迎接留学的每一天。